多匈奴,他们时常侵扰大汉百姓,这种赌约朕答应下来必输无疑。”
“孙儿就再加一点。”三郎道,“早几年不是有匈奴杀了边关太守么,如果有都尉被匈奴杀死,就依孙儿如何?太守多是文臣,都尉乃武将,武将都被匈奴杀死了,想必祖父也不会再忍。”
刘彻仔细想想“朕可以答应你。”
“父亲给孩儿和祖父做个见证?”三郎问道。
太子叹气“明年你才十二岁。”
“明年秋天匈奴来犯,准备粮草和兵马,至少得后年才能出去。”三郎道,“到那时孩儿就十三岁了。百姓家的孩子十三岁已经能下地种田。”
太子“好,我给你们做个见证。父皇?”询问刘彻可以不可以。
刘彻已有别的打算,微微颔首。大郎跑到刘彻身边,拿起毛笔递给太子,又找一张没用的白纸,“空口无凭,立字为证。”
太子瞪他一眼,转向刘彻。刘彻冷哼一声“写!”
“诺。”太子应一声,把纸一分为二,写了两份递给刘彻。刘彻写下自己的名,大郎拿起玉玺,提醒刘彻盖章。
刘彻很想给他一巴掌,然而,刘彻很清楚,打有用的话大郎也不敢跟他吵吵,“你们呢?”
“孙儿写好,在名上面按上手印?”三郎道。
刘彻听他这样说,接过大郎递来的玉玺。四郎好奇,指着纸问,“祖父,什么啊?”
“这是你祖父的卖身契啊。”刘彻苦着脸说,“你的两位兄长逼吾写卖身契,四郎,你可得帮帮祖父啊。”
四郎“这个是,父亲写的。”
“噗!”大郎笑出声,“四郎真聪明。”
二郎忍不住同情刘彻,也担心刘彻揍四郎,便冲四郎拍拍手,“到阿兄这里来,阿兄领你去拿好吃的。”
“我好饿啊。”四郎终于想到该用饭了,跑向二郎道,“阿兄,肚子叫了。”
大郎“我们现在就回去。”瞥一眼刘彻,“祖父大概不想咱们在这里用饭。”
刘彻是没这个打算,也知道大郎故意激他,却不好意思和小辈计较,其中一个才三岁,“谁说的?来人,传膳。”
三郎把字据叠起来放好,就拱手道“多谢祖父。”
“你就少说两句吧。”太子道,“坐到我身边来。”
三郎老老实实坐好,惹得刘彻看他一下。不过,刘彻怕三郎又说些能把他气死的话,倒什么也没说。
饭后,回去的路上太子也没说什么,到了长秋殿,太子屏退左右,就把大郎和三郎叫到跟前。大郎和三郎异口同声道“孩儿困了,父亲,孩儿告退。”说完就往外走。
太子张口结舌,好半晌憋出一句“这两个混小子!”
“怎么了?”史瑶纳闷。
太子张了张嘴,冲站在二郎身边的四郎招招手,“让二郎说给你听。”
二郎大致说一遍,怕史瑶数落他,不待史瑶开口就告退。
史瑶望着快速往外跑的二儿子也想骂人,咬咬牙忍住,就问太子“大郎和三郎那样和父皇讲话,父皇没发火?”
“两万骑兵全军覆没是事实,父皇无法反驳。李广利是艺伎也是事实,父皇有口难言。”太子道,“别人家十一岁的孩子还只知道吃喝玩乐,咱家的两个什么都懂,还要为国效力,父皇觉得他俩不知天高地厚,心底也高兴,哪舍得打骂啊。”
史瑶担心道“万一明年秋……”
“父皇真启用舅父,他俩跟过去,我也不担心。”太子道,“虎贲军中有许多像大郎和三郎这么大的孩子,他俩别跑太快,我就问问他们想不想入虎贲军练一年,万一对上匈奴人,他们也能自保。”
虎贲军是由军人遗孤和武将子孙组成,仅听刘彻一人。史瑶得知虎贲军训练重,纪律严明,便想到特种兵,当时就在想如果大郎能领虎贲军出征,她是一万个放心,“明日妾身和他们说。他们今天顶撞父皇,这几天都会担心殿下训他们。殿下想和他们说这事,也堵不到他们。”
太子“你说得对,晚上可能都不回来用饭。”
兄弟三人晚上没回来,他们宫里有菜是留着明天早上用的,兄弟三人就跑去椒房殿探望皇后。三个整天忙得不见影的大孙子过来,皇后很高兴。不过,皇后也不傻,就问他们怎么突然来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