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二十五章 臭气熏天
    京城,华艺公司。

    考究的办公室里,坐了两个人,隔着一张实木小几,上面掩着一页纸。华艺老板董评抽着烟,看着对面的姜闻,姜闻也抽着烟,眼睛却瞄向地板。

    俩人一言不发,就像两根烟筒子在烧,屋子里漂着厚厚的尘霾味道。

    “啪!”

    姜闻的手猛地落在了木几上,略显粗短的五根手指张开,死死按着那页纸,哑着嗓子道:“我姜闻何德何能,担得起祸国殃民的字号,这哥们太看得起我了!”

    “你就别撑着了,想想现在该怎么办?”董评又吐出一口烟。

    “怎么办?你问我?”姜闻指了指自己,眯缝着眼睛。

    话说《鬼子来了》从修改剧本到筹备拍摄,再到现在,已经快两年了。终于在去年底,彻彻底底的搞定后期。

    这个过程中,国内的媒体一直在跟踪报道。因为老姜的上部电影太给力,以至于跟这个行业沾点边的都非常期待它的上映。

    影迷无疑是最热衷的,但他们可能习惯了那种,从开拍到上映控制在一年之内的节奏。已经被《鬼子来了》超长的制作周期,拖得十分不耐烦。

    今年初,许是从民间流出,又或自媒体爆料,反正关于这部电影的各种臆测层出不穷的开始冒泡。这些消息跟挤牙膏一样,隔几天就透出一点,谁也不晓得是真是假。

    姜闻和他的团队最初都没在意此类流言,就像小孩子玩闹一样,眨眨眼就过去了,自己又没什么实质性的损害,直到这封匿名信的出现。

    “故意抹杀我军民携手抗战事实,美化日军侵略嘴脸,突出百姓愚昧低下……此罪堪比汉奸国贼……”

    就这样的内容,不知道哪个孙子作的祟。直接把它投到了总局,上上下下全看过了,而且居然还炒到了民间。好在姜闻和董评都有朋友在那里,漏了些风声,还复印了一份捎过来。

    这下,老姜可真坐不住了。

    总局其实不傻,知道自个干的是得罪人的事儿。所以除了特明显的政治敏感性外,他们对那些导演和影片的态度,就是“民不举,官不究。”

    比如田庄庄拍《蓝风筝》。那是自己作死,禁导十年。

    张园拍《京城杂种》,被人告状,禁五年。

    贾璋柯拍《小武》,也是被人告状,禁五年。

    楼烨拍《苏州河》,不涉及政治,也没人告状,所以只是普通的禁映。并没有对他本身采取处罚。结果这货心存侥幸,脑洞一开,又拍了《颐和园》,一下被禁了五年。

    现在。姜闻的《鬼子来了》,既违背精神文明建设,又被人告状,两样都特么齐了。

    其实他也是存着侥幸心理。因为上部《阳光灿烂的日子》虽然也被禁,可很快就解除了,还拿了几千万的票房。这让老姜产生了一种幻想。就是自己可以继续装逼的拍这种片子。

    就凭着这点幻想,他才敢拎着本子堂堂正正的去送审,并且拿到了拍摄许可证。之前都很美好,可等到收尾的时候,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这些腌臜事一下全冒出来了。

    “董事长,您约的记者来了。”

    俩人正闹心的时候,秘书敲门进来,提醒道。

    “知道了,你先带他到小会议室坐坐。”董评吩咐一句,捻灭烟头,叹道:“走吧。”

    “我不去!”姜闻靠在沙发上,双臂环抱。

    “走吧!虽然没什么大用,但报道出去,起码还能给观众点信心。”

    “给观众信心?您逗我!”姜闻嗤笑道。

    “行行!给发行方点信心,好不好?”董评拿他没辙,做了个请的手势。

    姜闻瞅了他一会,两道短眉慢慢松缓,也叹了口气,抬起屁股。

    小会议室。

    三个人坐的很松散,来的记者是一家颇有影响力的新闻周刊首席,秘书倒了茶水,掩门退去。

    那记者很卖力气,废话没有,句句问到点子上。

    “现在对这部电影有很多恶意的传闻,甚至有人说这就是部地下电影,您怎么看?”

    董评端着坐姿,道:“这是很可笑的说法。《鬼子来了》都是按正常程序逐级报批的,有拍摄许可证,不然两三千万的大制作,我们也不敢投。”

    记者又问:“据说有人给主管部门写匿名信,歪曲姜闻拍这部电影的动机。而且认为片子根本就不敢送审,因为总局早就憋着,只要送审就毙。”

    “类似匿名信之类的做法已经不新鲜了,以前很多好片子都遭到过此类中伤。在拍摄过程中,我们和总局一直保持着联系,最近他们也听到了这种传言,非常惊讶。有关领导说,我们怎么可能那么不负责任呢?还没看到电影就憋着要枪毙……”

    姜闻面无表情,看着俩人彩排样的一问一答,心里就像有团火在燃烧,整个胸膛快被撕裂开。

    采访很短,最后,董评展望了一下对影片市场前景的美好期待和信心,给足了车马费,又亲自送他到电梯口。

    姜闻回到会议室,大步冲进去,两只手掌“啪”的拍在木几上,粗糙的膀子微微颤抖。

    “你可别给我拍坏喽,红木的。”董评是生意人,显然比他更习惯这些,要淡定的多。

    姜闻猛然回身,像头愤怒的公熊,低吼道:“就他妈是一堆粪坑里的石头,自己臭气熏天,还得拉上别人一起死!”

    …………

    晚,首都机场。

    阿姆斯特丹飞京城,需要十个小时左右,褚青一行人下飞机时已是黑夜。此去十几天,感觉充实又疲惫。挺奇怪的,远行在外,无论心情欢快还是忧伤,当你到家的时候,总是会有一种满足感。

    “青子。你到哪儿?我们送你。”

    奈安事先告诉公司的工作人员开车来接,他们刚过出口,那司机就凑了上来。楼烨看褚青站在原地,没有走的意思,便开口道。

    “不了,我也有朋友来接,走你们的。”褚青笑道。

    “行,那我们先走了,拜拜。”楼烨知道他犯不上撒谎,痛快的摆摆手。

    “拜拜!”褚青也挥了下手。看这几个人钻进一辆黑色本田里,拐了两个弯,消失在视线中。

    今天是2月2号,4号就是除夕了,他这几年似乎都忙忙叨叨直到春节之前。但回过头想想,又觉着没干出点啥成绩来,瞎折腾。

    不过也是,他对自己的事业发展,压根没有规划。走哪算哪。能混到今天的地步,自个已经觉得是踩了一大坨狗屎了。

    “褚青哥!”

    楼烨走后大概十来分钟,就听路对面有人喊。他抬头,见黄颖站在一辆出租车旁边。正使劲挥着手臂。

    “你也不多穿点。”

    褚青提着箱子过去,不由责怪一句。这姑娘只穿了件夹衣,刚站了一会就冻得直哆嗦。

    “羽绒服拿去洗了。”黄颖笑道,帮他放好箱子。才上了车。

    “你平时也逛逛街,买买衣服鞋什么的。要觉着一个人没意思,让丫头陪你。正好我还不爱陪她逛。”褚青坐在后座,半开玩笑半认真道。

    她现在一月工资,不说有多高多高,起码也是让很多人羡慕的。即便要寄回家给老娘,剩下的怎么着也够攒个小金库。可就是简朴惯了,那件羽绒服还是夏天商场大促销时买的。

    黄颖笑笑,问:“兵兵过年回来么?”

    “她们剧组就放两天假,三十儿一天,初一一天。”褚青掏掏耳朵,无奈道:“她就直接回胶东了,倒腾不起。”

    说着又想起来,问:“哎,你不回去看看么?”

    “买票多费劲啊,家里都挺好的,也没啥事。”黄颖看他掏啊掏啊的,便解下钥匙串,捻出一根挖耳勺,递给他,道:“再说,这几天客人可多了,我还是留着帮帮忙。”

    褚青拿着小勺子,往耳朵眼里一捅,酥酥痒痒的这个好受,来回挠弄着,道:“要不你把你妈接过来得了,换个大点的房子,一起住还能照看照看。”

    黄颖道:“她可受不了这地方,还是在老家种地舒坦。”

    车里开着暖风,在外面捎进来的寒气被慢慢驱散。她可能缓过来点了,身子不再紧绷着,微微前倾,两只手抱着膝盖,孩子样的轻轻晃荡,道:“我在程伯哪儿挺开心的,他们都拿我当家人,我也不想自己搬出去,一个人……”

    她小声笑了笑,道:“挺没意思的。”

    褚青看着她,有点发愣,其实很想说,“那就找个男朋友吧。”但这话从自己嘴里说出来,感觉齁贱齁贱的。

    “你看什么呢?”黄颖偏着头,注意到他的目光,略微不自然。

    “我是,我是想,”褚青把耳勺还给她,忙道:“以前你那么不爱说话,现在,现在……”

    “现在变了是么?”黄颖帮他说了,又眨眨眼睛,笑道:“因为我也长大了呀。”

    车子很快就开进市区,霓虹渐渐密集闪烁,很多铺子门前都挂起了红灯笼,还有的早早贴上了大大的福字。

    褚青不太清楚这片区域叫什么,可瞅着两侧街景,就是觉得特熟悉特亲切。

    他肚子几乎饿了一天,那点飞机餐早消化干净了,没回家,跟着黄颖先到两味爷蹭顿饭吃。

    行至还有一站地左右,前面的路居然堵了起来,满眼都是红红的尾灯。等了几分钟,不见挪动,俩人干脆下车,反正也不远了。

    褚青把大衣脱下来,给她披上,拉着行李箱踩在昏黄的街灯下。

    黄颖瞅着地上的两只影子,小心的保持距离,尽量不让它们看起来很亲密。旁边的马路上很吵,她却觉得安静的闷人,走了一会,开口道:“你回来还去拍戏么?”

    褚青全身都被寒气侵透了,只想着快点进店暖和暖和,冷不丁听她问,道:“啊!拍啊,得春天的吧。”

    “还是电影?”

    “嗯,电影。”

    简单问了两句,黄颖又沉默,她对他的工作实在不了解,平时聊天也不大会往这方面的话题上凑。

    走不多时,就到了一处地铁口,再往前数百米,就是两味爷。

    这里摆着很多小摊,卖些鸡蛋饼,肉夹馍什么的,多是吃的,只有一处不同。倒骑驴上铺着木板,上面码满了一张张vcd。

    这种盗版盘,没有正经的盒式包装,就套个纸皮,印着影片信息。

    褚青本来没理会,随意瞥了一眼,结果脚步就顿住了。那小摊上,最显眼的位置,摆着一摞碟片,封皮上赫然四个大字:鬼子来了。

    “嗞!”

    褚青咂巴了下嘴,拿起一张细看,做得还有模有样的,正面印着姜闻的大照,背面写着简介:抗日战争末期,一个北方偏僻农村的老实村民马大三,某一日碰上了……

    他有点毛愣了,这特么什么情况!片子还没上映,盗版先干出来了?

    “哎,那可是姜闻最新大片,我刚批的货。不蒙人,特牛逼!”摊主见他有买的意思,连忙推荐。

    “多少钱?”

    “三块钱一张,两张算你五块,四张就十块,多买多便宜!”

    褚青掏了掏,满兜人民币就两块钱。旁边黄颖递过五块钱,又拿了张《喜剧之王》扔自己包里。

    “谢谢。”

    褚青道了声,又忙摸出手机,给姜闻打了个电话。

    “喂,青子,怎么着?”他那低音炮一样的声音响起,有段时间没联系了,这会听着好像很不爽的样子。

    “姜老大,咱那片子咋回事?我刚在街上看着一卖盗版盘的。”

    “你,你说说。”姜闻明显也特惊讶。

    “就是十块钱四张那种,我看简介啥的都对,上面还有你的像,那哥们说刚批的货。”

    “有我的像?什么,什么样?”姜闻汗毛都炸起来了,以为剧照也被人偷摸流出去了,真要是那样,这电影就彻底玩完了。

    都是内贼!

    “就你光一膀子,站苞米地里,呃,这是苞米地还是高粱地啊……嗯?”

    褚青忽然反应过来不对,这上面的姜闻瞅着咋这么年轻?

    “那特么是《红高粱》!”

    姜闻松了口气,随即又更加愤怒,骂了一句:“那帮王八操的,做盗版都不实诚!”

    (我也怕被禁,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