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中”的洛阳,于是免不了要与关东的慕容部短兵相接。他们鹬蚌相争,一时顾不上南面的残晋。
第二,萧旸疯了。他省得冒着卞敏之暴露的风险让他继续假扮皇上。
第三,原以为陆南生怯阵怕战,一见之后发现他英雄之气半分未减,再加一个与他交往颇深的青年将领季伯卿,两人的出现解决了他在兵事上一直无人可用的难题。
第四,高衍埋首公务,兢兢业业地用他创立的方法选材任能,拔擢了一批寒门之士。虽然此举惹得高门士族愤懑不平,但他们两经迁徙,自顾不暇,一时间根基未稳,忙着在荆州地界买田造屋,还没来得及反对新政。
这在高义眼中看来是“大好势头”的局面,底下自是暗流涌动。只要一根弦崩断了,势必引起连锁反应。自信的高义向来是不怕在这种紧绷的事态中维持着危险的平衡的。他自认为一处弦断,两处弦断,他都能力挽狂澜。但他没想到的是,最关键的那根弦,突然,崩了。
那是一个极普通的上朝日,萧旸照样昏昏沉沉地坐上龙椅。
武昌的这把龙椅是迁都后新制的,萧旸摸过,屁股后头有细小的孔洞。这是什么机关,他再傻也能猜到。想必他一旦不再装疯,想开口对众臣说出高义大逆不道的罪行,高义就会立刻启动机关,在他开口前让他一命呜呼。
要反抗高义,他似乎毫无机会。癫狂半生是他最好的出路。但是现在,他改变主意了。
他还有一条路。
“去江东。”
萧旸只说了这三个字,没头没尾,不只满朝文武感到奇怪,连高义也一时想不透这是什么胡话。
就在这时,萧旸牙齿用力一咬,藏于腮帮中的毒囊破裂,苦液入吼,奇烈的药性使他面目狰狞。下一瞬,他猛地从龙椅上站起来,踉跄两步,喷出一口黑血——
当场毙命!
他死在了所有朝臣面前。
众人惊恐的目光锁定萧旸未凉的尸身,高义却往后头看去——
今天,高衍没来上朝。
☆、乾乾以终日
殿上一片杂乱,只有高义依旧巍然直立。
“去江东”三个字,他大概猜到是什么意思了。
他没有暴怒,只是冷冷地哼笑一声,双手交叉藏于袖中,转身离开了大殿。
离容临盆前一天,还在万弗萱的陪同下上街晃荡。
“等等——”
走到成衣铺前的离容突然停步,抬头向街道另一侧的酒楼二层张望。
她不知自己是不是眼花——她觉得好像瞥见了两个熟人。
原御史中丞焦轨,和原中书侍郎刘存方。
据她所知,这两人都因为小过而被贬边郡,怎么都来这里了?
临海郡安宁富庶,若是到此养老,倒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这二人年纪并不大。而且在她印象中,这二人性情峭直,当年与高衍交情不错,不像是会轻易放弃仕途的人。
说起来,昨天还有几个年轻士人过府拜望干娘,回想他们踌躇满志的模样,离容隐约觉得将有事情发生。
“你在看什么呐!”万弗萱顺着离容目光的方向瞧去,但见酒旗在料峭春风中飘扬不定,她叹了口气,道:“再忍忍吧你!现在不能喝酒!”
离容摸摸紧绷的肚皮,心想眼下确实不是她能顾及其他的时候,于是笑着“嗯”了一声。
又走了两步,她的下腹突然抽痛起来,不过觉得还能忍受,就咬咬牙没有吭声。
隔了一会儿,痛感再次袭来,且比之前那波更加凶猛。离容举步维艰,终于忍不住跪倒在地,并觉胯间一热,涌出的液体湿了裤子。
她要生了。
阵痛持续了一整个晚上,痛起来昏天黑地,痛与痛之间的间隔却好像没事人一样。
万弗萱给离容准备了她最喜欢的酸辣面,这还是万弗萱从季伯卿那儿学来的手艺,一做就做了一大盆。离容吃了吐,吐了吃,在鼻涕眼泪酸液和胆汁中折腾了一夜。
终于,当天色开始泛白时,离容觉得腹部除了疼痛之外,还出现了一种挤压感。经验丰富的接生婆告诉她,是时候用力了。
痛苦至极,也狼狈至极。离容心中甚至暗自庆幸陆南生不必看到她这一团糟的模样。
就趁着腹中有挤压感时猛然用力,一次又一次,一步步把胎儿往外推。
“哎呀我看到头发了!”万弗萱盯着那一片血肉模糊中的毛发尖叫一声。
离容已用力用了近半个时辰,原以为自己毫无进展,听万弗萱这样一说,她突然有了信心,拼尽全身气劲再用了把力。也多亏产婆手法熟练,看到婴儿冒头,她立刻伸手,顺着离容的推力把孩子轻轻拽了出来。
又过了一会儿,紫河车也顺利滑出。
房间里响起令人欣慰的婴儿啼哭声,母女平安。
“到底是足月的婴儿,看着比别家的大好多哦。”万弗萱伸长脖子评价道。
女婴此时正伏在离容胸口,努力但徒劳地吸吮着。其实她的个头不算大,但头发挺多,瞧着就比早产的孩子成熟些。
崔夫人也挤在榻边,丝毫不介意周遭的血污,笑眼看着婴孩,说:“跟你刚出生时一模一样!圆鼻头,厚耳垂,大眼睛,一看就是福相。”
“外面怎么这么吵?我去看看!”万弗萱听得院中有男人的争执声,不得不出去瞧个究竟。一看,不是别人,正是高衍。产婆和丫鬟拼命拦着他。
高衍见到万弗萱,二话不说,只问:“能进去了吗?我要进去!”
万弗萱狐疑地看了他一眼。
她放他入内了,心里却在想:虽说离容的产期就在这几天,但高衍来得也太及时了点吧?
其实当时在临海郡的,远不止刘存方、焦轨和高衍。
两日后,皇帝驾崩的消息传到江东。这边的高衍早有准备,立刻拥立萧旻为帝。之前被他招来此处的被贬官员都得以重新启用,当天便建立了一个新的班子。其速度之快,不只让高义措手不及,就是普通老百姓也看得瞠目结舌。
要说这没有预谋,傻子都不信。
新皇下达了三道诏书。
一,定都建康,以武昌为行都。已在武昌定居的朝臣可自己选择去留,不逼迫他们再次搬家。
二,废除由乡里举荐寒门子弟、经考核后录用为官的新政,改为仅三品以上官员可荐举寒人。朝廷三品以上大员基本为高门垄断,这样一改,显然有拉拢旧族的意思。同时也为高义网开一面——他的进官渠道,依然畅通无阻。
三,因皇帝尚未成人,诏书任命了四位辅政大臣,分别是硕果仅存但才器平庸的宗室王萧馥,依然领中书令、都督中外军事的高义,德高望重的司徒魏柔谦,以及新任中书监——高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