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招待的一位钱主任发言说:
“日本是我们最好的邻居,远亲不如近邻。”
日本公使面色激动,连连哈腰。
钱主任走到了汉国公使面前,又照样背诵了一遍:
“韩国是我们最好的邻居,远亲不如近邻。”
对于外交家来说,跟谁都是和和气气的。他走去美国和英国以及各国公使面前说:
“从此我们的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愿意和各国建立友好的睦邻关系。”
欧美的公使们一起鼓掌:
“从此维护世界正义与和平的力量又壮大了。”
大殿里中间也安排了短暂的休息,所有人都领到了面包和香蕉作为加餐。
张老太爷和普通的观众士兵都是一样的。
虽然简陋,供应这么多人也是很浩大的工程。
其他方面就更不用说了。
按多年之后的回忆录来看,其实中间也出现了特别多的错误,比如说鸣响的礼炮,哑掉了有十几发。两千匹军马出发前又临时淘汰掉100多匹。
观众里光是被挤掉鞋子的就有上百人,到处乱扔的彩色小碎屑很难清理,外国嘉宾里居然还有人是冒充的。
大殿里进行到最后的一部分,天上开始掉起小雨来。
各种奇闻轶事络绎不绝,不过在当时看来,一切就已经是大圆满了。
大部分的国民都是通过报纸和广播来了解这一消息。
报纸上的吹捧可就有些了不得了,就连天上掉小雨也被解释成,在这一刻连高天之上的先祖们都忍不住感动得掉泪。
总的来说,吹捧的是够厉害了,可就连最普通的民众之中,也会发出一两声质疑:
“为什么山东先生没有出席?这中间会不会有什么阴谋?”
老张家必须对此做出解释了。
------------
566大庆典那些事(五)
从满清亡国开始已经13年有余了。国家名义上是统一的,但是大的都府三十六路,小的山头林立一百多座。
张美溪当年定下不蔓不枝,大树参天的基本原则,如今终于收获了惊人的结果。
张老太爷的身份还真拿得出手。本身在全国各路势力首领的出身里就处于中上游。
其他的督府大半小时候家境贫穷。张老太爷的履历却十分光鲜,连续百年都是平安一县的大地主,统辖百里的王侯。
大总统总务办提供的资料上说,山东平安这一脉张氏。源自汉末神医张仲景。
姓张的名人过多,随便扯一枝都很体面。张仲景的说法大约应该是杜撰的。反正以前张美溪是没有听过。
资料上还说,张家世代都是地方知名士绅,修桥铺路功德无数。
这倒不算说慌,至少在所有的灾荒之年老张家都是和一方百姓同甘共苦共同进退的。
如果是皇帝登基,还要讲究册封上面十多代。
民选的大总统就简易了许多。关于山东先生的身份,老张家也做出了最正式的解释。山东先生姓张,继承自张仲景一脉,和平安县张家的老太爷是嫡系相传。
因为醉心科学研究,所以不喜抛头露面。
张美溪是张老爷子嫡亲的孙女,这样完全是实话。
但是民间却不是这样流传的。他们认为老张家世代行善积德,功德足够了。
所以山东先生大约是托口仙逝,而开始云游天外。由此推理山东先生大约是张老太爷的父亲,或者祖父,甚至曾祖父也是有可能的。
他们这样想,张家也不方便再做更详细的解释。
不受张家控制的报纸,说来说去也都是好话,虽然有些夸张。
张家所可以操控的报纸广电,就更加一片和谐了。
事实上,张美溪非但不是张老太爷的父祖。
反而因为爷爷做上大总统,连自己的称呼都要改了。
张老太爷,正式被人尊称为张大总统。后来一两月过去,张大总统又改称为大总统。
忽略的姓氏信息。反而是极大的成就,这代表在普通民众之中,这个大总统是独一无二的,是能力出众的,是有控制力的。
大总统的儿子。也就是张家大爷。现在已经被被人称呼做总统家的大少爷了。
虽然在老家,张老太爷也是多年前就退隐称呼做老太爷。
也可以解释成是因为平安县那点儿地方,没有施展拳脚的必要的原因吧!
现在老太爷重新回归正位,张家大爷自然要退一步,被称作大少爷了。张美溪就要更小一辈,直接被称呼为总统家的孙小姐。
孙小姐,这个名字听起来比大小姐要弱势很多,张家自己人是不叫的。
然而张家的名字称呼听起来气派,其实也就算是赚个吉利。
叫一个大爷,好像下面还有七八十来号兄弟呀!其实张家的大少爷只有一个,称呼一声大小姐,好像下面还有五六七八个小姐一样。其实也只有嫡传的张美溪一人。
大总统宣誓就职,排场比以前的总统都还要大上很多。
多年之后的报纸,有评论道:
“从那时宣言开始,国家兴旺的兆头就已经显露出来。”
大概算是马后炮吧!
张老太爷的新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讲究艰苦节约的,在大典礼进行过之后。
大总统又设宴款待诸位,国宴的标准十分简单,4种菜的自助餐,配上米饭馒头。
既然是这样的国宴,总统府的少奶奶/张太太和孙小姐/张美溪自然也要分到一个比较好的位置。
才只简单吃了几口,钱主任匆忙赶来,附着张美溪的耳朵汇报说:
“罗伯特居然来了,是通过冒充了一个欧洲小国的公使,拿出了一份请帖,证明观礼大使的身份。”
其实当初张美溪逃离拘禁,在车库门口碰到罗伯特的时候。就已经非常方便和顺手的杀掉他。
然而当时没有杀,就证明罗伯特在她心中还是罪不该死。
内心深处的观点是要饶过罗伯特一命的。
他的胆子也太大了,这种情况下居然还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