淌了一地的血。它仍有挣扎的力气,但已经无法起飞了。
江彻灰头土脸地坐在了地上。他的心跳极快,像是跑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马拉松。而两位精力充沛的种子选手各自瘫坐在巨石上头,在满山满谷的灰土里发呆。
一切不过数分钟时间。他们冒着致命危险,终于将这位从未见过的敌人打倒了。
翼蛇在挣扎时不断用蛇尾撞击山壁,在它停下来之后,三人忽然听到了细细的鸣叫。
随着鸣叫之声,两条将近两米的翼蛇从裂缝中落下,摔在了它们的母亲身上。
这也根本不是小蛇!江彻仍旧不敢动弹:他看得出这是破壳不久的小翼蛇,虽然翅膀上的羽毛还未丰满,但它们的体积也仍旧太大了。
林尼最为冷静,看到两条小蛇摔下来之后,立刻挥手催促江彻和奥维德:“估计就这两条了,我们先上去。”
山壁虽然陡峭,但不至于难以攀爬。山上全是雨雪风霜侵蚀而成的坑洞,三人小心地选择了一条没有那么陡峭的山坡,渐渐接近裂缝。
裂缝之中一片沉寂,隐约有刺鼻的腥气散出。
三人爬得很慢。尼尼的夜晚十分短暂,快要接近裂缝的时候,天狼行星带金红色的一号恒星米开朗基罗已经开始升上天空。
越是靠近,腥臭与肉类腐烂的气味就更为清晰。
他们都没有带口罩,此时只能憋着气,或是用手掌捂住口鼻。江彻在回头换气的时候,发现在他们的脚下,两条小翼蛇正趴在翼蛇的背上,开始啃噬翼蛇的肉。翼蛇尚未完全断气,偶尔翅膀或蛇尾还会动弹几下。小翼蛇吃得很快,它背上已经出现了两个深深的洞。
江彻觉得有些反胃,连忙转头,继续跟着林尼往裂缝前进。
“食肉蚁也太快了吧?”
林尼站在裂缝的入口,手掌和鞋子在山壁上蹭来蹭去,现在就已经爬上来了?
裂缝里果真有一个巢。
这是一个以各种树干搭成的窝。里头还有三个蛇蛋,每一个都有半米大小。
“看来那两条蛇出来也有几天了,长得可真快。”
奥维德认真拍死开始往那三只完整的蛋上爬的食肉蚁,挑来捡去,把一个推到江彻面前:“这个好像还没什么动静。”
“嗯。”江彻点点头,给他一条绳子,让他先把蛋绑一绑,一会儿背着下去。
他和林尼都对裂缝深处的东西更感兴趣。点亮头灯之后,他们发现深处确实存在着某种东西,在灯光中冷冷地反射着光线。
往深处走的时候,俩人都提到了空的蛋壳。蛋壳上有着一个两个小洞,是食肉蚁啃破蛋壳并吸食完其中蛋清蛋白而剩下的东西,或许是被翼蛇扔在这里的。
“……能孵化真的很不容易。”江彻说。
林尼走在他前面,没有仔细听他的话。他不止打开了头灯,连手腕上的小灯也全都按亮了。
“江彻,这是汉字吗?”林尼忽然问,“方方正正……我在人类史的课上似乎看过,但不认识。”
江彻一惊,连忙跑到他身边:“哪儿?”
林尼照亮了身前的一块金属板。
在裂缝深处,挤挤挨挨地塞着几艘舰艇的残骸。
林尼面前的这一块上,有着清晰的两个汉字:长扬。
江彻张了张嘴,一下没法说出任何一个字来。
他晃着手里的提灯,扑到了那块金属板前,颤抖着双手,按在“长扬”二字上。
“是的,是汉字……这是汉字!长扬……它是长扬舰。”他一字字艰难地说,“是‘大撤退’里,我的祖国派出的36艘舰艇之一。”
作者有话要说: 掐指一算,本文的第一卷就要结束了。
探索新世界,做做好吃的,也不能忘记剧情哇~
---
话说看了昨天的评论,大家都太会吃了吧!!!
第42章 尼尼(6)
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会议上, “是否要进行大撤退”这一议题被讨论了很久。时间紧迫, 会议几乎是昼夜不停地开,众人听取了无数的报告和可行性分析, 顶着极度的焦虑和疲劳, 五天之后, 《人类保存计划白皮书》出台。
白皮书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从地球前往马赛的“大撤退”计划, 第二部分就是极其重要的“基因存续”计划。
也就是江彻和奥维德——或者说五百年前奥维德的基因保存者参与的计划。
奥维德不熟悉“大撤退”行动中舰艇的情况, 但江彻不一样,他是经历过大撤退前期训练和准备的。
中国在大撤退中派出了36艘舰艇, 除了极其重要的先锋舰凤凰号之外, 另外还有3艘运输舰、3艘科学舰、10艘军事舰和19艘民用舰。
这36艘舰艇已经是这个国家最好、最先进的深空探索力量。
“大撤退”行动中, 常任理事国几乎都倾囊而出,为保存人类和现有文明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有了这些国家的带领,全球其余的发达国家也一样把自己国内所有可执行深空探索任务的舰艇贡献了出来。
撤退开始之时,无数舰艇在不同的时刻, 齐齐离开地面, 朝着太空飞去。人类最先进和恢宏的科技, 远离了创造它的故乡。
“长扬”是中国第一艘升空的运载舰,它负责运载的东西除了部分进行基因改良的动物之外,还有装满了半个舰艇的文明记录:包括部分重要的文物,和已经转化为电子记录的历史资料。
关于这些文物和历史资料是否要作为人类保存计划的一部分被带到马赛,曾经引起过很大的争议。
全球数万名历史和人类学家不断联名上书,对决策者发出质问:“什么是文明?只有科学才有资格作为文明的记录而被完好保存么?人类之所以拥有现在的文明, 人类如何从非洲大陆走出并成为这个星球最重要的生物,人类是经过了怎样的挫折和成就,才能制造和调动起数量如此庞大的舰队横跨宇宙,我们不应该为我们的后代留下这一切的记录吗?”
“但我们要把人类看一个巨大的记忆体。文明的载体是什么?不是文物,不是古书,文明的载体就是人。事实上我们的大多数历史都是口口相传的,从故事、童谣、传说,从父辈那里,我们看到了历史的雏形。”发言人对这些言论提出反驳,“在新的栖息地,人类也一定是按照这样的来传承记忆和文明的。”
“如果说人类是一个巨大的记忆体,那如果记忆体中的细胞死去了呢?我们创造了文字,我们学会了绘画,这是表达的方式,也是记录的方式。与其要依赖可能会死去或消失的细胞,为什么不使用更可靠的载体,来保存人类从零到现在的历史?”
在持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