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
但他脸上怒意未退,看上去要多别扭有多别扭,还好吕尚东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不可自拔,没仔细看他的表情,不然铁定露馅了。
“大人,下官也只是有个小小的想法,还没有具体思路。”吕尚东神秘莫测的笑容让宋卓不祥的预感更甚,“等下官回去好好想想,再与大人细谈,大人快去求见陛下,下官告辞。”
看着吕尚东远去的背影,宋卓嘴角微抽,他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容文清还是成为了最显眼的靶子。
“帮我通报一声,我要求见陛下。”随手拉个任职的宫女,宋卓神色严肃。
宫女行礼后,迈着小步去找旌阳禀报。
“东征令大人。”
宋卓等了一会儿,等来的却不是穆鸿珏接见他的消息,而是旌阳抱歉的话。
“陛下此时正与娘娘商谈政事,请东征令大人未时再来。”
宋卓没说什么,转身就走,看上去像是在恼怒,实则心中很平静。
容文清擅自做决定,在朝会上顶替他说出废除举荐制的话,穆鸿珏肯定要与容文清好好谈谈。
只希望伯瑜态度能软和一些,莫要触怒陛下,宋卓心中长叹,面不改色的回家了。
“我该不该庆幸,你没直接说出限田令,而只是说了废除举荐制。”
看着坐在对面的容文清,穆鸿珏感到有些无力,虽说她也有错,但容文清擅自做决定的事,也让她很是伤心。
难道她就那么不值得信任?
容文清没说话,她也不知道说什么,今晨的事并非临时起意,她与穆鸿珏都是心知肚明。
正因为不是临时起意,容文清才觉得心虚。
她辜负了穆鸿珏对她的厚爱,她算计了穆鸿珏。
简直是感情危机!
在婚姻中,一方对另一方不能完全信任还可以理解,但去欺瞒算计另一方,就无法原谅了,容文清很明白这一点,所以她不知道说什么好。
她可以找些理由为自己开脱,也可以继续在穆鸿珏面前装乖卖萌,将此事略过不提,但她没有这么做。
因为不管她做了什么,她都深爱着穆鸿珏。
也是无奈,明明互相深爱,却还是让这份爱夹杂了几分算计。
帝皇之家,最后反目成仇的原因,大抵都是如此。
人生来七情六欲,爱情只是感情中的一种,并非生活的全部,容文清不可能为了爱情活着,穆鸿珏也不行。
热恋时觉得可以为了对方放弃全世界,当度过热恋期,即便还深爱对方,也会因为其他因素考虑。
宋卓和秦琴是容文清最重要的两个友人,她不想看到友人下场凄凉。
正因为这份心,她才会在大朝会上将宋卓顶下去,也正因为这份心,她伤害了穆鸿珏。
“你不想说些什么吗?”穆鸿珏被容文清的沉默气笑了,明明做错事情的是容文清,为什么现在看起来更像容文清在生气?“你在大朝会上的尖牙利齿呢?你不是有直接和士族对上的决心吗?现在怎么不说话了?”
“那些话不好听,我不想对你说。”
穆鸿珏一愣,随后从鼻尖发出一声冷哼,心中的怒火少了些许。
毕竟她也有错,一味说容文清不好也不厚道。
“此事到此为止,废除举荐制的事交由我来做,你不要再发表任何有关言论了。”穆鸿珏不想束缚容文清,可她不得不这样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容文清的安全。
现在容文清的地位不同以往,她不再是个孤家寡人,她有了家庭,她上了皇室的族谱,做事必须三思后行,如果容文清继续往前冲,很可能会被人算计。
“玉珏,我不止是你的皇后,也是宰相。”容文清有些累,她不明白事情为什么走到这一步,果然,她当初的想法真是太天真了。
皇后与宰相,这两个身份,不可能同时照顾好。
后宫之主与百官之首,不能重合。
“什么意思?”穆鸿珏有些懵,看着容文清沉静的面容,她心底很不安,“你……”
“玉珏,我想……”
“妗姒!”穆鸿珏冲门外喊一声,打断了容文清的话。
妗姒推开门,疾步进来,她还没听过穆鸿珏那样急切的声音,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陛下,怎么了!”
“马上到午时了,今日有些饿,早些传膳吧。”穆鸿珏起身,不再面对容文清,她躲开了容文清的目光,“我记得御膳房新招了个厨子,很擅长做鱼,皇后喜欢吃鱼,中午便吃鱼吧。”
“……是。”妗姒眨眨眼,满怀心事的退下。
陛下今日是怎么了?说话为何颠三倒四?又要快些传膳,又让厨子重新做鱼,叫她的声音还那么急切,神色也不对劲。
但也不像和皇后吵架的模样,到底怎么了?
容文清心头一痛,没再说话,穆鸿珏不安小心的样子,让她很内疚。
还是别说,有些话不能随意说出口,姻缘一场,不能因为一些小事生分离之意。
“玉珏,御花园的白牡丹开了,很漂亮,去赏花如何?”容文清面上带了几分笑,起身,从背后抱住穆鸿珏。
穆鸿珏僵硬的身体在容文清怀中慢慢放松,她紧缩的眉头舒展开,转身,她眼中满是温柔,“好,皇后去哪儿都行。”
你说什么都可以,我不管你。
爱的太用力,就会很卑微。
容文清心中有些刺痛,这样的穆鸿珏,实在是让她太心疼了,不能再伤害她。
“抱歉。”在穆鸿珏耳边小声的说一句,就是容文清所有的温柔了。
说起用情,她比不上穆鸿珏至深。
举荐制废除的事如同插上翅膀一般,消息飞速传遍整个皇都,不少文人都为此赋诗,赞扬容文清此举。
更有不少文人声称,容文清品性高洁,无愧天下文人之师。
举荐制的存在是文人当官途径中最不公平的一种,以家世为考量,对人品才学全然不顾,上层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下层却早就心生不满。
寒窗苦读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都比不上人家投了个好胎,明明没有才学,却偏偏在他们头上压着。
这样的不满日积月累,没有爆发,却不容小觑。
容文清此举,可以说是让天下文人笑开颜,制度越公平,他们越开心。
当然,也有不少本身才学不好的文人抱怨,以前举人都不用参加科举,可以减少竞争,以后要是都参加科举,他们中举的机会更少了。
不管民间都是什么声音,大臣们都当自己是个聋子,反正文人们说的话也不管用,最主要的是上面的意思。
废除举荐制确实是件好事,上书的折子里有一半以上的官员同意此事,当然,从这些官员的比例也可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