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七百二十九章 帝统的麻烦
    百度宅男当崇祯 作者:云和山的此端

    第七百二十九章 帝统的麻烦

    <!--go-->

    大琉球的粮食,如期而至。

    到了天津,立刻卸下船,搬上车,立刻运到京城。

    ……

    对于来自大琉球的粮食,更多的人持一种好奇和惊讶的状态。

    ……

    对于杨改革来说,这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点。

    既然粮食已经到了,那么,接下来,就该索取属于自己的东西。

    因为天气炎热,杨改革也不愿意上早朝,也不愿意半夜起床,所以,文华殿议事,已近很大程度上代替了早朝。

    文华殿里,倒是有不少降温的措施,也不显得热。

    群臣高呼行礼过后,杨改革很愉快的就说出了今天的主题。

    “诸位卿家,大琉球的粮食进京,缓解了京城缺粮之苦,这件事,诸位卿家都议一议吧……”杨改革很简明,把这件事抛了出来。

    皇帝的话一出口,众人就面面相窥。

    这件事,众人早已在知晓,早已明白其中的道理,如今皇帝正式的提出来,众人都哑口无言。

    这事可真的是无言以对。

    皇帝这就是再为那些移民官要升迁,要升格,这怎么阻拦?人家那是两三百的进士,谁出来阻拦?谁出来做这个恶人?

    要说不阻拦么,皇帝就这么大大咧咧的,无可阻挡的给那些人升官?升官本没什么,进士出身的人升官快这不是多大的事。关键就在于这些人全都是“移民”出身,这就有问题……

    不少人都是欲张口说点什么,可到头来,却没人开得了口,这事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说。

    杨改革看着大臣们哑口无言,倒是好笑。

    这种尴尬和异常的气氛持续了一段时间。

    韩爌长叹一口气,这事还是他来打破僵局算了。这件事,皇帝做得光明正大。没有任何黑手,也没有任何循私情,以实际功绩将这些进士推了上来,升官也好,升格也好。都是必须的。韩爌想到的是两个字:阳谋。

    “启禀陛下,臣有话说。”韩爌率先打破了沉默,他这一派,依旧是人数众多的一派,他出来表态了,这件事也就算是过去了。不然憋在这里,大家都不好受。

    “哦,卿家有什么事只管说。”杨改革笑道。

    韩爌这一开口,众人的目光。也都朝向了他。

    “启禀陛下,臣以为,这大琉球能把粮食送进京,说明大琉球已经能产粮了,已经能自给自足了,这就说明,大琉球安置灾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移民大琉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乃是陛下天大的功绩,陛下圣明。吾皇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韩爌没有对这件事进行议论。而是对这件事进行了盖棺定论,一上来,就立刻肯定了这是皇帝的功绩,一上来,就又重新磕头直呼万岁。

    众臣见韩爌这就跪下磕头了,都是一惊,这不是还才议论么?怎么这就是皇帝的功绩,这就高呼万岁了?

    杨改革也看得一惊,这韩爌的动作也是蛮快的嘛。

    最后悔的莫过于施凤来了,他胆子比较小,向来只敢接皇帝的话茬,给皇帝当传声筒,这种需要一定担当,后果不明的事,他缩头了,没有第一时间站出来,见韩爌一上来,就把这事给定性了,还高呼万岁圣明,立刻后悔了,这事本来该他做啊!他怎么就这么糊涂,这么胆小呢?

    施凤来正在懊恼没有第一站出来高呼万岁,一旁的陈于廷却紧跟着韩爌出来,跪下磕头道:“此正是证明了陛下的高瞻远瞩,证明了陛下的圣明,吾皇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陈于廷紧随着韩爌出来磕头,有着不落人后的架势。

    施凤来一看连陈于廷都出来了磕头了,心里暗叫吃亏吃亏,这本该他先出来的!平时都是他最先接皇帝的话,这次,这次怎么据这么迟钝呢?

    施凤来再也来不及多想,以百米跨栏的速度跪倒在地,高呼:“正是陛下圣明,我大大明百姓才能在灾荒之年吃上饭,正是陛下圣明,我大明百姓才能避免流离失所,正是陛下圣明,这大琉球也才能在一夜之间从蛮荒之地变成富庶之地,这全奈陛下圣明啊!……陛下圣明,吾皇圣明,吾皇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施凤来再也不敢多想了,立刻跪下高呼,他这只不过稍稍的犹豫了一下,立刻就变成表功的第三名了,若是再犹豫,还不知道要落到第几名去呢。

    朝堂上你追我赶的称颂皇帝,给皇帝表功,这种事可不多见,倒是让大臣们开了眼了。

    有的大臣还在想今日这朝堂上出了新鲜事了,还在这都是怎么了,平时都没有这么来的吧,还没转几个年头,反应快的大臣已经在以百米跨栏的速度股下来磕头表功了。

    不过几下的功夫,这地上就跪倒了一大片。

    这种大臣给自己争相表功的事,杨改革遇到的也不多,也是小小的惊讶了一把。

    没几下,这大殿上的高呼声,就汇成了一条河了,声音洪亮,蔚为壮观。

    “众卿平身……”杨改革欣然受了这些跪拜和高呼。

    “谢陛下!……”众臣这才起身。

    一起身,众臣都暗骂韩爌老狐狸,表功献殷勤比什么都快,皇帝不过是叫大家议论,他倒好,直接就表功了,连议论的功夫都省了,也难怪,人家得了皇帝那么多的好处,自然得给皇帝献殷勤。

    “诸位卿家都说这是朕的功劳,其实,这都是徐师傅带着朕的恩科进士一步一步趟出来的,一点一点的做出来的。实际,我大明上下都该感谢他们,没有他们不辞艰苦,任劳任怨的做事,我大明怎么可能在如此灾荒之年移民那么多人呢?又怎么可能在短短一两年时间里把大琉球建设成粮仓?”杨改革感慨的说道,既然大臣们很上道,杨改革也不矫情。直接就把进士们升迁升格的事说出来,看有那个“懂事”的来接话茬。

    杨改革的话刚说完。立刻就有人出来接话茬。

    “启禀陛下,臣以为,该给有功人等叙功,该升迁的升迁,以表彰有功人等……”立刻又人接话茬了。这个人正是施凤来,先前他把自己的本职工作丢了,被韩爌抢了先了,这会,倒是立刻站出来了。

    “嗯,说得有道理。有功的确实该奖……”杨改革笑道。

    “启禀陛下,臣以为,如今大琉球已经成了能产出粮食的富庶之地,是否可以考虑设置官府衙门?以管理地方?”陈于廷站出来。说了这么一句,刚才,他因为慢了韩爌一步,被韩爌抢了一个先,这回,又被施凤来抢了个先,都只拿到了第二,见施凤来话只说了个半句。立刻把下半句说出来,大琉球粮食进京这件事到底是为了什么。大家都清楚,也没必要藏着掖着。

    这话一出口。群臣暗地里又是一阵叹息,皇帝这是光明正大的培养自己的人马啊!这恩科进士三百多人,几乎被皇帝全部囊括了,这一手,可真的是狠,日后这一批人是必定要站在朝堂之上,必定要成为部阁的,这可就全都是皇帝的班底了。

    杨改革倒是笑呵呵的看着朝臣们,众臣都很听话,没有在这件事上为难自己。见陈于廷出面把这件事说了出来,笑了笑,倒是对陈于廷的感官改变了不少。

    “嗯,说得也有道理,有功的该奖,人员该升迁的升迁,这地方变得富庶,也是该设立官府管理地方了……,叙功的事,就由施首辅,韩阁老,陈总宪和吏部来商议吧,商议出结果了报给朕就可以了,至于这设立州县官府的事,诸位卿家看看,该如何办呢?”杨改革很快就做出了决策。叙功的事,基本盘已经定下来来了,已经不需要自己操心,剩下的,就是看看这到底是升格成一个府,还是几个州,大琉球的事搞完了,还得把洞庭湖等处的升格弄一弄。

    “臣领旨!”几个人被点到名的人立刻答应道,最不爽的大概就是吏部尚书了,这上面顶着三个婆婆不说,这管理司农司的钦差徐光启也是阁臣呢,更是“帝师”,皇帝的左膀右臂,比婆婆还要婆婆,这怎么叙功大概真的轮不到他来说话,想自己这吏部尚书当得可真郁闷。不过又想想,好歹皇帝平时也不插手他吏部的事,他吏部要升谁的官,要给谁安排什么官职,也都还是他吏部说了算,皇帝这次给这批移民官升官,也都是有拿得出手,能服众的功绩,也没搞特殊,实际也算是尊重了他吏部的权利,实际说起来,他吏部这权利,也还是很重的,这心里又平衡不少。

    接下来就是讨论大琉球升格的事了。

    不过,刚开始讨论,就遇到了问题,大琉球这也就是这两年才开始开发,以前都是化外之地,众人对那里一片茫然,都是司农司在经手,旁人那里知道这大琉球是怎么回事?又怎么会知道哪里有多少移民,那里有多少田地,那里产出多少粮食,要大家议论怎么分州县,怎么设置,这简直就是为难大家,总不能让大家在大琉球的地图上随便画几道线吧,这也实在是太草率了。

    大臣们期期艾艾的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韩爌又不得不暗叹一句,这件事,还不是得全依皇帝的?如今大家连个大琉球的详细地图也没有,连个移民的分布图也没有,连什么地方有多少田都不清楚,如何划分?这还不是得问司农司的徐子先?实际这事还不是全得按皇帝的意思来?他们这些人对这事,根本就插不上嘴。

    大臣们商量了半天,也没商量出个所以然。韩爌只能再次站出来说道:“启禀陛下,此事臣以为,还得司农司出面才行,否则,什么地方该划成州县谁也不知道啊!”

    不少大臣才回过神来。不仅怎么划分州县他们插不上话,就连这叙功,他们似乎也插不上什么话,这些移民官,远在万里之外做事,谁有功劳,谁没功劳。他们能说得上个什么?除了问徐光启,难道还有第二人吗?

    有些人沮丧起来。这左膀右臂,确实不是白叫的,有人原本以为这徐光启常年不入朝,皇帝必定对他有所疏远,现在看来。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人家担着相当重要的重担呢,皇帝对他根本就不曾有一丝的疏远。

    吏部尚书又好笑起来,看来,自己这头上,只有一个婆婆了。

    “说得也是。既然如此,那就让司农司先出具初步意见和规划,看什么地方该划成州县,什么地方该设置官府吧……”杨改革笑着说道。这事。还真的轮不到外人插嘴。

    众臣又是一阵气馁,早就知道会有这种结果,果不其然。皇帝以前说过,让前兵部尚书从九品官升上来的话,可真的不是开玩笑,这可真的是说真的。

    “陛下圣明……”众臣一致的喊道。

    ……

    杨改革散了小朝议,就直接回乾清宫了。

    如今这天气热了,外面实在热得很。杨改革一进暖阁,就感觉到了空调的效果。这暖阁里。放了冰块降温。

    “……这天气,可真热啊!”杨改革发了一句牢骚。

    “陛下。确实热,陛下擦把汗吧……”王承恩周到的伺候着,已经递过来一块用冰水浸洗过的面巾。

    杨改革擦了一把脸,觉得舒服多了,不过是从文华殿到乾清宫里走一趟,就出来这么多汗,这日子实在没发过了。

    王承恩伺候皇帝擦洗过了,又才道:“……陛下,刚送来不久的奏报……”

    “哦,那里来的?什么事?”杨改革问道。

    “回陛下,乃是林丹汗的求援信,说是想要更多的援助,他说他草原上也是干旱的厉害,没饭吃,很多部民饿死,想请陛下支援些粮食……”王承恩说道。

    “哦,呵呵呵,这个林丹汗,这个时候还问朕要东西,这可有点意思了……”杨改革稍稍的翻看了一下信件,就笑了起来。杨改革对于草原上的动向,可是监视得十分清楚,对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知道,见到了这个时候林丹汗还问自己要支援,不由得笑起来。如今自己是九边尽出,意图已经很明显了,林丹汗还找自己要东西,杨改革觉得这林丹汗很可爱。

    想了想,道:“既然林丹汗想要,那就给,可以多给些枪械弹药什么的,粮食么,意思意思就是,就说我大明如今也干旱得厉害,全国大灾荒,也没有多余的粮食给他,他若是想要粮食,可以拿东虏的人头来换,以前朕的承诺依旧有效,还可以顺带问一问他,为何最近不见他拿人头来换东西了……”杨改革笑着说道。

    “……可,陛下……”王承恩糊涂了,都这个时候都几乎和林丹汗翻脸了,还给林丹汗东西?这不会肉包子打狗?

    “无妨,给就是,林丹汗敢要,朕就敢给,该骚扰的骚扰,但,和林丹汗的关系,可不能彻底闹僵了,如今林丹汗还在犹豫,不敢和黄台吉结盟,还在试探朕呢,……既然这样,再给孙师傅传道旨意,就说让大军再逼一逼东虏,不要让东虏有好日子过,精锐可掠阵,多让皇协军和边军上,让黄台吉挪挪窝……”杨改革笑着说道,如今形式已经在自己的掌控之下,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奴婢遵旨!”王承恩答应道,既然皇帝决定了怎么做,那就怎么做。

    王承恩出去办事了,杨改革一个人摊开地图又发起呆来。自己以前一直就想把林丹汗的那个印弄到手,把他的“帝统”弄到手,弄到了这个,对于统治草原,有着相当大的作用,现在看来,这个“印”和“帝统”的作用,更加的重要,从那个乌斯藏僧那里得知,在西域,还有着正在东进的力量,这只力量也是属于广泛意义上的蒙古,和当年的黄金家族有着不小的关系。

    从如今逐渐传回和整理出的消息来看,不仅仅是那一只力量,在更加遥远的西域和未来属于蒙古,属于俄国的地盘上,依旧残存着为数众多的“蒙古人”,这些力量,多多少少都和当年的黄金家族有关系,而这林丹汗是蒙古帝国最后一任大汗。他的这个“帝统”和那个印的分量,还是相当重的,若是能把印和“帝统”收入手里,这对于自己合理合法统治曾经蒙古帝国的地盘,有着不小的便利。

    从历史来看,几年后黄台吉改国号金为清并称帝,也并不是没有理由的,他拿到了林丹汗的“印”,这个印的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拿到了“帝统”,以残存蒙古帝国“帝统”成就自己的帝位,也还是有些份量的,古代向来有帝王之气一说,杨改革虽然不信,可这若有若无之间,也似乎起着不小的作用。

    杨改革盘算着,这个印和那个“帝统”,自己是一定要拿到的,当用残存的蒙古帝国“帝统”铸就自己日不落大明朝的辉煌。可如何拿到,确实是一个难题,即便拿不到,也不能让他流落出去,印和“帝统”,可真的是一个麻烦事,特别是对于帝王,或者想成为帝王的人来说。

    第七百二十九章 帝统的麻烦在线阅读

    <!--t;

    第七百二十九章 帝统的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