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十六章 北风荣兮人生芳 上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1
    有别于往年的繁闹喜庆,这一年的祭月节显得清冷了许多,尤以坤宁宫内外最为甚,灯火辉煌的宫殿却笼罩上了浓重的阴影,阖宫都弥漫着浓浓的悲伤气息。
    淡荡的秋光扫净了长长的丹墀,也扫亮了黑压压跪满一地的王公贵胄、文武百官并内宫人,神情悲伤肃穆。
    内殿里的氛围更加的哀凄悲戚,以朱标为首,诸皇子公主俯伏在马皇后榻前,莫不双眸通红,低低泣声。
    朱元璋坐在马皇后身边,布满血丝的双眼紧紧落在马皇后枯瘦惨白的容颜上,微微发颤的手掌死死握着她骨瘦如柴的手,仿佛生怕一松开就会永远失去她。
    两名太医在榻旁满头大汗的不停施针,良久,马皇后终于缓缓睁开了眼,光华不再的双眸在一阵恍惚后落在了朱元璋的脸上。
    “陛下……”
    虚弱得令人不安的呼唤震醒了沉浸在哀伤中的众人,朱标等人惊喜的迅速跪爬到榻前,齐唤了声“母后”。
    朱元璋没看他们一眼,脸上露出了抹堪称温柔的笑容,俯下身轻柔的说道:“我在这里。秀英,我在这里。”
    马皇后勉力牵出抹笑来,望着他的目光里有不舍、有伤感,还有深深的担忧。她慢慢张开唇,声音微弱无力,却也清晰可辨:“陛下,我的大限已到,您不必为我而感到悲伤,毕竟人终有一死,谁也抵挡不了。我这一生也没有什么遗憾了,唯一的遗憾,是不能继续陪伴您了……”
    朱元璋的眼圈渐渐涨红,他勉强压抑住喷薄欲出的泪意,强自一笑:“难道你忘了,我说过生生世世你都是我的妻,这辈子你先去仙府享享福,等我也去了那,咱们再一起转世投胎,下辈子再做夫妻!”
    马皇后笑了,眼前依稀浮现起当年他对她许下誓言时的情景。相濡以沫了几十载,从贫贱夫妻到天子国母,她一直保持着本心,对他爱、对他敬,到如今他还能记得贫贱时那一句誓言,她这一生也已足矣。她的指尖扣住朱元境的手,有几分用力:“我已无甚心愿,唯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2,臣民各得其所,共享太平盛世。”
    在看到朱元璋慎重的点头后,她又微微侧过首,目光逐一扫过朱标等人悲伤的脸,心中升起浓浓的不舍。她用尽力气说道:“你们都是好孩子,是大明的未来,要切记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的道理,要以百姓为念,莫忘己责!”
    “儿臣谨记母后教诲!”朱标等人如何不知这是马皇后的临终嘱托,无不咽泪齐应。
    随着齐应之声,朱元璋猛然感觉扣着自己掌心的指尖无力的垂了下去。他僵直的抬起头,看到马皇后的嘴角噙着一丝如释重负的微笑,瞳孔却已失去了焦距,眸中那点点的光亮也已永远的熄灭不见……
    顷刻间,朱元璋感觉眼前一片漆黑,他猛地抱住马皇后,一记悲痛至极的哭嚎从他的嗓子里发出,仿佛受伤的野兽。与此同时,两名太医也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齐声哀呼:“皇后……皇后娘娘崩了!”
    大殿之外,月满中天的夜空霎时乌云密布,闪电划破天际,惊雷震响九重,却没有湮没坤宁宫中彻腑的悲哭……
    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崩逝,举国齐悲,四海同哀。朱元璋因悲怆过度而病倒,命朱标裁决庶政。
    燕王府里,亦是一片愁云。徐长吟病倒了。
    马皇后崩逝前几日,她便已有病状,那一晚又哀极至伤,次日硬撑着至干清宫进了临行礼,回去后便病倒不起,太医遍诊无效。朱棣忧急焚心,四处延请名医却是不见好转,最后连朱元璋也惊动了,数度遣人来探望。
    这日,一身孝服的朱棣正忧心忡忡的陪在昏睡的徐长吟榻前,看着她日渐消瘦的脸,心里一阵难受。突地,罗拂匆匆进来禀告:“王爷,府外有位僧人求见,说有法子可医好娘娘。”
    朱棣听了前句正待说不见,罗拂的后一句话则立即打消了他的话声。他站起身,连忙道:“快请进来!”
    罗拂赶紧应声退出去。朱棣为徐长吟掖好衾褥,又担忧的凝视她半晌,才轻步离开了寝卧。
    方至大厅,罗拂便领着个穿黑色缁衣的瘦高中年僧人进来了。
    “贫僧道衍,见过燕王殿下。”那僧人微微噙着笑,竖掌在胸前施了一记佛礼。
    朱棣眯眼仔细打量。这僧人四旬开外,生得其貌不扬,脸上毫无出家人的和善之态,一双鹰隼般的眼深锐得似能洞察一切,乍看极是令人不喜。朱棣却在那双同样在打量他的眼里,清楚的看到了一种可称得上张狂的野心,表露得坦率而直接,丝毫没有掩饰,这让他在不悦之际又隐约生起了一丝欣赏。这个和尚不简单!
    “大师不必客气。”朱棣拱了拱手,倒也客气,“听闻大师有法可施救王妃,却不知大师是从何处得知王妃染恙?”虽然徐长吟生病之事惊动了宫里宫外,但绝未传至民间,更不会传得让一个方外之人都知晓的地步。
    道衍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一封信,从容不迫的说道:“贫僧与僧录司左善世宗泐有旧交,前日收到宗善世的信函,言及圣上正在广寻天下高僧,以为皇后祷祀,于是去信邀了贫僧前来京师。贫僧恰到之时,听宗善世提及燕王妃娘娘小疾,遍医不治,贫僧曾遇过相似的病症,故而不请自来。”
    朱棣心中微动,面上却不露颜色。他淡然的展信览阅,果是左善世宗泐大师的举荐信。宗泐提及这和尚生自医家,虽是少年出家,但术精岐黄,故而推荐前来。宗泐在信中对这和尚推许有嘉,让朱棣心中稍定。毕竟,宗泐这位高僧是绝不会打诳语的。
    朱棣折好信,客气的道:“道衍大师能来是本王和王妃之幸,还请大师能不吝一施妙手!”
    “王爷客气了,不知王妃在何处?”道衍却也不再客套,直接切进正题。
    朱棣正是乐于如此,便道:“就在内寝。不知大师可要备药具?”会有此问,自是因道衍是孑然而来,身上毫无药箱诸物。
    道衍又自泰然一笑,摇了摇头:“不必。贫僧的施治之法并不同于平常医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