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如此,您请见谅。”赵宥毫无悔改之意。
韩泠君叹了口气,垂眸轻声道:“我喜欢你这性子,和这里的人都不一样,挺好的。” 宋珩之一直都在不动声色地细细观察这位母仪天下的皇后娘娘,他觉得对方与自己所听闻的、所猜测的有些不一样。
“仡芈约的确一直都在盛京,从南诏那一战后。”韩泠君抿了一口茶水,道。
赵宥与宋珩之深深对视一眼。
赵宥呼了一口气:“我父皇与此事有什么关系。”
“若不得他的默许,她当时怎么会活下来?又怎么会在今天的众目睽睽之下出现在黄金台?”韩泠君反笑一声,把问题抛回给赵宥。
“……”
“为什么?”赵宥深深皱眉。
“什么为什么?”韩泠君抿唇,眼中的笑意极其冰凉而讽刺。
“父皇为什么留她?”
“你去问你父皇啊。”韩泠君抿了一口茶,“我怎会知道他的心思。”
“皇后娘娘……”赵宥却也是在此刻讽刺一笑,“您就别妄自菲薄了,这普天之下,您说了解父皇的心思排第二,谁能排第一?”
赵宥笑里的深意让宋珩之看得有些困惑,却让韩泠君看得眼中刺痛,她握着茶杯壁的手缓缓地缩紧,就连纤细的指尖都因过于用力而失去了血色。
“……”
“难道不是么……当年父皇同意爷爷的懿旨娶你为后,为的从不是什么情爱,而是为了把你这个随时可能坏他大事的危险控制在自己身边。”
韩泠君的身子震了一下,咽下了满口的苦涩。
这几十年来被她深藏在心底的苦楚,到底是被赵宥如同翻开一堆无用的垃圾一般,掀了开来。
第124章 皇后的提点
回忆分为两种,一种在此去经年以后含笑再想起时,会悠悠感慨一声当时只道是寻常。
另一种,则希望它永远烂在记忆的角隅,再不要于午夜梦回的惊醒之际给自己带来跨越时空的伤痛。
对于韩泠君来说,那两道圣旨就是她此生的分界线,圣旨以前她是那个聪慧过人、名动天下的韩氏千金,圣旨以后,这世间就再无了韩泠君。
她出身西河韩氏,四世三公的顶级世家,父亲是韩国公,兄长是户部尚书,整个家族在大雍威望颇高,自出生那一刻起,便带给她钟鸣鼎食的玉锦生活。
她继承母亲的美貌,自幼时便出落得亭亭玉立,她三岁识字五岁作诗,那一辈的千金小姐之中无人能及。
她幼时便是在那样众星捧月的环境中生长起来的千金小姐,她看不上任何人递过来的婚书,一向眼高于顶。
她在及笄之年进入武原学宫,结识了嵇山夜,并对这位风流天下闻的大才子一见倾心,甚至为了他而留在了学宫任教琴艺,那时的他们是学宫一段佳话。
一直到两道圣旨的落下,她成了天子指婚的秦王正妃,他成了天子钦点的公主驸马。
圣旨下来后,她便被接回了西河待嫁,而嵇山夜也去往了盛京备婚。
从此他们之间再无任何旖旎的可能性。
再后来,秦王登基、承华即位,她顺理成章地执掌凤印,高居皇后之位,而嵇山夜,则因为一个莫须有的什么谋逆之罪,被逼着走上了自戕的绝路。
自此阴阳两隔,她唯有烧香拜佛时,才试图与他说上几句话。
在武原学宫的那段岁月,是她此生最美好的时光,是她将要用这孤苦孑然的一生一读再读的诗篇。
那时她短暂地拥有过幸福。
她灿烂过,足矣。
即使余生就在这盛京的深宫里腐烂枯萎,她也认了。
韩泠君神色渐渐冷下来,她一手支起在桌上,有些疲倦地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四殿下,有时候我很庆幸你不是我的儿子。”
她缓缓抬眸:“有你这样太聪明的儿子,我会害怕。”
“娘娘谬赞。”
“你父皇这个人,他没有感情,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义’。”韩泠君缓缓叹气,“此‘义’有时是天下大义,有时是一己私利,但不论如何,总归是他的目的。”
“四殿下你这么聪明,难道就没有联想到些什么?”
赵宥眉毛一挑:“娘娘何意?”
韩泠君抬眉看了赵宥一眼,眸中浮现起几分似笑非笑的神色,她的话语极缓,动听地娓娓道来:“仡芈约是什么时候入的京,又是在盛京何处安的身立的命,在这之后盛京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四殿下……我把话说到这里……你难道还没有想到什么吗。”
赵宥瞳孔缓缓缩紧:“……”
宋珩之也在韩泠君循循善诱般的提示下回过神来,不可置信地收紧自己藏在袖中的手,担忧地抬眸去看赵宥。
此刻对方一张锋利英俊的面孔上只剩下一片苍白的寒凉与刺骨的杀意。
“你的母亲是个很好的人。”韩泠君见两人懂了自己的意思,淡淡垂下眸,“她是我在盛京里见过的,最真诚的人。”
“那时候事发突然……没能救她,我很抱歉。”她点到即止,面对两个聪明的孩子,她没有必要再说下去。
赵宥此刻的面色已经白得如一张新染的宣纸,他一双深沉乌黑的眼却又如深冬的长夜,漆黑如深渊般不可见底。宋珩之没见过赵宥这副模样,但他直觉这样的赵宥正处于一个情绪的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