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53节
    “等到英将军归来,我一定要好生问问他更详尽的细节。”
    赵宁将军报放到一边,没有再继续谈论赵英的这几场战事,“其它各部进展如何?”
    黄远岱将归总起来的重要军报,从桌案上拿起来递给赵宁——对方制定完此战计划后,这两日一直在闭关,没有实时了解战场动态。
    这不是赵宁不负责任当甩手掌柜,而是他对反抗军各部的执行力有着相当的自信与把握,知道自己无需时时刻刻盯着。若真有什么疑难杂症,只要不是太严重,黄远岱完全应付得过来。
    赵宁心里很清楚,他自己虽然是太子,但大晋的江山治理早晚是要交给赵英赵平、黄远岱陈安之这些人的。日常的社稷国事他不可能一直主持,现在就尝试一步步放手是最好的选择。
    其实国家不仅仅是要托付给赵英赵英、黄远岱陈安之这些人,到后面,大晋必然要还政于民。
    这是革新战争的必然之路,也是国家发展的最好结果。
    当然,这并非是说赵宁就会不管皇朝国事。
    “各部进展基本顺畅,虽然出现了一些波折,遭遇了一些意料之外的顽抗,但都在可控范围内,即便有些部曲没有取得预期战果,但总体大局并未受到影响。”
    黄远岱言语简练,“至昨日,大军第一阶段行动大体结束,各部经历大小战事上百场,杀敌超过八万,俘虏超过十万,所获军械物资粮饷布帛无数。
    “徐州、泗州、海州界内的官道路口与城池要地,我们已经掌控近半——只剩几个大城都还在吴军手里。”
    赵宁微微颔首。
    这一阶段作战主要是快速奔袭,战场都在城外,故而战果最为辉煌的是反抗军精骑,尤以赵英所部功勋卓著。接下来只要是运动作战,精骑必然还是核心力量。
    至此,第一阶段作战目标已经达成,吴军实力被大幅削弱,各部势必更加惊慌,杨延广也会心急如焚,大军该趁热打铁,立马进入下一阶段行动。
    在此之前,有一个问题摆在赵宁面前。
    黄远岱说出了这个问题:“临淮、淮阴两城我们没能打下来,渡口依然掌握在吴军手里。若非如此,我们就能实现关门打狗之势,把吴军尤其是侍卫亲军基本歼灭在中原。
    “要是这个目的实现了,淮南再无精锐之师,杨氏失去割据叛乱之本,五到十年之内都不可能再练出一支彪悍之师来,我们荡平江淮一统江南指日可待。”
    说到最后,黄远岱摇头长叹,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赵宁沉吟不语。
    能够把吴军主力堵死在中原,让吴国失去立国根基之一,那是再好不过的事。夺取淮阴、临淮两城,控制淮河四大渡口,亦是晋军第一阶段战事最理想的目标。
    赵宁、黄远岱等人的战略战术布置,的确是奔着这个目标去的。
    之前黄远岱跑去徐州一趟,迷惑杨延广、王载等人,让吴军放松警惕,本身就是给晋军制造了袭夺淮阴、临淮两城的最佳时机。
    原以为有反抗军在徐州附近痛击吴军,临淮、淮阴二城的吴军势必慌乱,加之他们守备力量不是太多,晋军夺下两地并不会多么艰难。
    然而沙场之上什么意外都可能发生,这一回是晋军吃了亏。
    临淮、淮阴两城的吴军挡住了反抗军的凶猛攻势,硬生生守住了城池,一次次击退了攻城晋军。
    随着第一阶段攻势接近尾声,晋军已经完成对徐州附近吴军的分割阻截,若是淮阴、临淮夺了下来,徐州吴军便彻底没了生机,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可惜的是,在最新的战报中,临淮、淮阴两地尤其是淮阴的吴军,依然作战悍勇毫无怯意。
    这两股守着吴军退路的守军,从将领到战士俱都素质不俗。
    这也让赵宁聚歼吴军主力于中原的目标无从实现,晋军下一阶段的攻势因之受到很大影响。
    形势虽然出人意料,但大势并未更该,不至于让赵宁和黄远岱措手不及。在战前的推演中,他们对类似情况有所预料。
    放下军报,赵宁摸着下巴道:“既然临淮、淮阴没能夺下来,那么如我们之前所议,下一阶段行动的主要目标,就是逼迫吴军按照我们设定的路线奔逃。
    “惟其如此,我们才好咬住他们的主力,追着他们和他们一起渡过淮河,让他们为我们打开通道,配合从上游南下的偏师,在江淮之间十四州之地大展拳脚。
    “经过上一阶段作战,吴军必然不会再顾虑辎重粮秣,一定是轻装简行亡命狂奔,速度肯定会提升很多,若是我们咬不住他们的主力,让他们突围而去,那想迅速夺取江淮十四州就难了。”
    黄远岱点头表示赞同。
    聚歼吴军主力于中原、毁灭吴国割据根基的计划无从实现,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夺取江淮十四州。
    守江必先守淮,晋军如能夺下江淮十四州,吴国不仅在江北再无片瓦之地,南方防线也会不再那么坚固完整。
    仅凭长江之险,吴国只能阻挡从长江下游渡河南下之敌,防不了从长江中游——荆州襄樊一带南下的敌军。
    日后晋军征伐江南,大可从荆襄顺流而下,直捣江南腹地。
    另外,失去江淮十四州的土地与百姓,吴国国力必被大举削弱。
    故此,这回进军江淮十四州对大晋而言分外重要。
    赵宁是想尽早回援河东,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要舍弃眼前的大好战机,白白错失重创吴国,为日后一统天下打下坚实基础的机会。
    这一战下来,大晋总归要打残一个对手,如果仅仅是得到中原,那么吴国力量依然强大,缓过气来还有跟大晋南北对峙的实力。
    只有先打残一个对手,接下来才能安心解决另一个对手,不担心被人从旁掣肘太多。否则的话,天下一旦三足鼎立,各方差不多势均力敌,皇朝没有绝对优势,一统天下将会变得十分困难。
    此外,别忘了塞北还有一个天元王庭。
    如今天元王庭正在向天元帝国转变,诸事顺遂,用不了多久便能腾出手来,以比之前强悍得多的力量,再度插手长城以南的战争。
    要是大晋不能尽快在三方对立中掌握大势,占据绝对主动,留有充足余力,一旦天元大军趁中原皇朝内部再起大战时挥师南下,从背后猛攻大晋,赵宁如何应付?
    要是孛儿炽君一族与魏氏杨氏结盟,共同对付赵氏,赵宁怎么区处?
    就算魏氏宁死不屈,甘愿自身大业不成,舍了自家的帝王富贵不要,也不去跟天元帝国联合,那杨氏呢?
    吴国可不值得信任分毫。
    眼下河东战局虽然危急,但毕竟还没有崩溃,考虑到天下大势与皇朝长远大计,赵宁只能硬下心肠,让河东再多坚持一段时间。
    退一步说,倘若不是河东有战事,以赵宁如今手握的兵马,占有的战场大势,对吴军的绝对优势,以及革新战争的非凡凝聚力,他何必只图谋区区的江淮十四州?
    他会挥师渡江,席卷江南,径直灭了吴国!
    “河东最新的战报是什么说法?”敲定了中原晋军下一阶段的行动计划,赵宁揉了揉眉心。
    “介休激战,日日不休,战况惨烈,全靠城中百姓自发助战,城池才没有被夺下。”
    说起河东战局,黄远岱脑袋也有些大,“秦军见介休难攻,日前分兵袭击张难堡、永安城。这两地,已经被他们给夺下。”
    赵宁略有沉默。
    张难堡、永安城丢失,雀鼠谷的粮道就被斩断,从太原一带出发的军械物资、粮秣医药,都无法从永安城、张难堡眼皮子底下运到前方去。雀鼠谷一线已是后援隔绝。
    除非晋军夺回张难堡、永安城,不然的话,雀鼠谷一线的守军就只能靠现有的力量自行支撑、奋战。
    “秦军对雀鼠谷的正面攻势如何?”赵宁问。
    “阴地关还在我们手中。”黄远岱简短有力地回答。
    赵宁稍稍松了口气。
    秦军偏师虽然把汾州搅得一团乱麻,但各地晋军并未因此混乱,雀鼠谷的将士们依然斗志坚定。而阴地关还在,秦军尚未杀入雀鼠谷,彼处的防线就还能支撑,坚持一段时间问题不大......
    黄远岱道:“日前陛下派人来问,我们是否需要分出一部兵马,先一步回援河东,减轻河东压力?”
    赵宁摇了摇头:“不能分兵。
    “眼下我们虽然战事顺利,但还有江淮十四州要打,彼处是杨氏固有的割据地盘,我们需要充分的攻城掠地的兵马。之后的战事不能拖延,这就必须大军有十成十的战力。”
    黄远岱点头不语。
    赵宁目光坚定:“就算雀鼠谷丢失,秦军杀到晋阳城下,也不是什么灭国之祸。只要晋阳守得住,河东就还是我们的河东!”
    黄远岱肃然拱手。
    晋阳是赵氏祖业所在之地,当年天元大军都没能打到晋阳城去,如今赵宁不惜把晋阳划入战场,也要确保夺取江淮,可见其决心之大,也可见形势之难战局之险。
    末了,赵宁起身离座,来到门外,负手远眺,喟然一叹:
    “这就是两线作战,两边都有强劲对手的麻烦之处。皇朝力量有限,面对这样的情况应付起来不能不捉襟见肘,征战不仅要冒非凡风险,在形势有利的时候还不能放手进击、斩获战果。
    “此事出现一次就已经是很不应该,我们绝不能让这等光景在来日重现。
    “故此,这回一定要下决心下重手,先行削弱一个对手,打残杨氏!”
    第九五三章 势如破竹(9)
    杨大将军现在只有一个身份:护卫。
    她护卫的对象是吴国君王:杨延广。
    此时此刻,杨延广已经离开徐州城,正跟随大军紧急南撤,他们的目标是淮阴城。杨大将军在护卫杨延广,杨延广则与众王极境高手一起,保护着随行的吴国大臣与六万多侍卫亲军。
    如果不是为了保护众臣与大军,杨延广根本不必与众将士一起行动,由杨大将军与众高手护卫着,轻轻松松就能返回淮南。
    对杨延广而言,保护众臣与大军是高尚节操的体现,既传达了他爱兵如子视群臣为手足的情义,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这六万多侍卫亲军是吴国在中原的最后精锐,杨延广根本承担不起他们全部折损的代价,他必须带着这六万多将士撤回淮南。
    如果他不跟众将士一起赶路,依照当下的战场形势,即便这六万多人是精锐中的精锐,也难保不会军心崩溃仓惶奔逃,或者被晋军追杀在路上,或者被晋军所俘虏。
    “开路的兵马都依照计划到了指定位置没有?咋没有半点儿交战动静传过来?再往前四十里就到晋军活动频繁地带了。”
    负手在低空飞行的杨延广,面色阴郁眼神低沉,转头询问身边的杨德明,口吻中充满压抑的愤怒、忐忑与不安。
    “之前已经接到过他们出城的禀报,这会儿应该向晋军发起了攻势,声音应该很快就会传来。”杨德明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话虽然说得肯定,但左顾右盼的目光里却不无犹疑。
    眼下徐州、泗州、海州一带形势复杂。
    以符离城为前进基地的晋军,跟以徐州为中心,淮阴、临淮为背心的吴军犬牙交错;尤其是在徐州、泗州境内,淮阴与徐州、临淮与徐州的直线附近,双方兵马星罗棋布。
    大部分吴军兵马,如今都被晋军分割在各地。也就是晋军没有完全掌控地方、封锁道路,吴王的军令才能继续传达到各军。
    说起来,若不是临淮、淮阴还在吴军手里,吴军根本无从南撤,也正因为临淮、淮阴还在吴军手里,所以吴军还有杀出重围逃出生天的可能。
    “明明已经到了时辰,为何还没有动静?你这个三军主帅是怎么主持战事的?!”杨延广看出了杨德明的犹疑,怒气逐渐上脸。
    他们与左右各军虽然相距不近,但数万人交战的动静能传很远,王极境高手很容易察觉。
    杨德明惭愧低头。
    王载适时劝道:“王上息怒。这怪不得杨帅,委实是战局太过复杂。
    “从徐州到临淮,这一路上虽然有不少我们的兵马,但晋军也有许多,左右各军要掩护我们杀出重围,都得出城去主动进攻晋军。
    “而晋军向来狡猾,善于野外奔战,此番又是以逸待劳,各军行动不能不尽可能小心谨慎,稍微慢些情有可原。
    “但只要左右各军出城向前了,哪怕没有立即跟晋军接战,也会吸引住晋军注意力,迫使对方调兵遣将有所应对,这样我们面前的拦路之敌一定会少上很多。”
    杨延广面色稍缓。
    攻城总是不易,晋军现在巴不得吴军出城来战,只要吴军肯伸出脑袋,他们必然像是嗅到血腥味狼群,从各处杀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