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92章
    遏制土地兼并的手段!
    要是没有前面的永不加赋打底,朱宏煜怕自己会被喷死。
    现在的朱宏煜最在意的东西是什么?
    说白了就是他自己的身后名!
    至于说什么荣华富贵,现在的朱宏煜也不是很在意。
    到了他现在这种地步,物质上的享受真的无所谓了,因为,没什么东西是他想要而得不到的。
    他唯一在意的,也就只有名留青史的身后名了!
    现在朱宏煜的想法,和郑成功有些相似。
    同样的物质享受不在意,真正在乎的只有声名。
    如果谁要是让朱宏煜社死了,朱宏煜肯定是会叫他人道毁灭的。
    第八条圣旨,是朱宏煜下令废除诸般农税上的杂项加派,废除苛捐杂税,只征收正税。
    说白了,还是为了给农民减负,缓解社会矛盾。
    外加给他自己捞名声!
    第九条圣旨,是朱宏煜下令从今日起,大明加征商税,盐税,茶税等税收。
    这一点就是实实在在的为了利益了!
    朱宏煜大手一挥,把农税给减免了一大批,自然得找地方找补回来。
    他不想从农民兜里掏钱,那就只好对商人说一句对不起了!
    农民被加税,活不下去了是会造反的。
    但商人不会!
    其实,朱宏煜本来还想要搞一波阶梯征税,来遏制土地兼并,以及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的。
    但是,想来想去,朱宏煜还是选择了放弃这个诱人的想法。
    因为他知道,如果直接把阶梯征税给搞出来了,地方肯定会炸。
    在没有彻底解决满清,一统天下之前,朱宏煜做起事来,也免不得缩手缩脚。
    朱宏煜的圣旨宣读完了,全程没有人站出来和朱宏煜说什么不可与民争利的屁话。
    这一点让朱宏煜很高兴!
    很显然,满朝文武并没有那种把朱宏煜当傻子的人才。
    今天这种场合,谁要是敢站出来秀智商,给朱宏煜难堪。
    那就真是和秀他们脖子上的大好头颅没什么区别了!
    今天谁要是敢站出来给他挑事,为了面上过得去,朱宏煜肯定不会当场杀人。
    但是等今天过去了,朱宏煜肯定会让他们体会一下,什么叫做来自皇帝的偏爱。
    从今往后,你家族别想再有人能考中科举了!
    针对不死你!
    等到事情结束,时间已经入夜了,朱宏煜下令退朝之后,带队返回了他的行辕,并召皇后侍寝。
    ……
    第607章科举
    第二日,天色放亮!
    紧急加印的《大明日报》特别刊便发行了出来。
    一份份报纸被送到了南京城内的各处报亭中,一个个报童也是背着报纸,在南京城内走街串巷的叫卖。
    “卖报卖报!”
    “监国殿下登基称帝,年号光复!”
    “陛下登基连发九封圣旨,其内容关乎天下局势,详细内容见报!”
    “陛下登基宣布废除三饷,且盛世滋丁,永不加赋,惠及天下百姓!”
    “国姓爷延平王上奏乞骸骨,背后的朝堂隐秘。”
    “关中战局最新演变,吴三桂大胜鳌拜,雪潼关之耻!”
    “……”
    一道道劲爆的消息几乎点燃了整个南京城。
    街头巷尾,无数的百姓自发的汇聚在一起,争相读着报纸。
    茶馆,酒楼几乎满座!
    一个个说书先生都暂时放下了自己的主业,给客人们读起了报纸。
    随着朱宏煜的圣旨被内容曝光,引发了轩然大波。
    “太好了,三饷终于被废除了!”
    “陛下圣明啊,盛世滋丁,永不加赋,实乃仁君之所为!”
    “苛捐杂税废除了,咱们这些穷苦百姓就能松口气了!”
    “……”
    很多人都在为了朱宏煜的那些圣旨而赞叹。
    但有称赞的,就会有不满意的。
    对于朱宏煜的摊丁入亩,以及士绅一体当差纳粮,乃至于废除贱籍,加征商税等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的政策。
    不少人都表示了反对!
    但是没用!
    朱宏煜的圣旨都已经下来了,他们的反对根本无法改变既定事实。
    至于说暗地里给朱宏煜的政策添乱,让政策执行不下去……
    说句实在的,他们不敢!
    那些被罢官夺职,永不序用,那些被剥夺科举资格,九族不得科举的先例摆在面前!
    谁敢挑事?
    朱宏煜和他家老祖宗朱元璋不一样,他不喜欢杀人。
    但是,他却是喜欢剥夺人的科举资格!
    还是动辄剥夺全族好几代人的科举资格那种。
    这特么更要命!
    动辄九族好几代人不许科举,谁能不害怕?
    很多人能为了利益不怕死,因为,哪怕是他死了,他的家人也能得到好处。
    但朱宏煜这么一整,却是直接断掉了他们的家人的上升通道……
    简直要命!
    这特么还不如和朱元璋一样喜欢杀人呢!
    朱宏煜的政令被不断的推行了下去。
    这些政令所造成的影响,也不断的在地方酝酿,发酵。
    ……
    和其他关注大明的治国方针人们不同,陆文昭和曹允却是将自己的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在了科举之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