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174节
    所以这顿饭大家都吃的很高兴。
    施开阳作为请客的主家,到底没有能逃得过去,被人拉着喝了两瓶啤酒。
    没有喝白酒是因为下午要干活。
    开席前施向南就说了,不是舍不得酒钱。
    今儿下午收瓜子是大事也是正经事,不能耽误、不能出一点儿差错。
    大家喝高兴了万一喝多了白酒,容易上头,喝醉了下午就真的要耽误事儿了。
    真想喝的可以晚上干完活儿了来家里再喝一顿。
    在做的大多都是叔叔婶婶还有爷爷奶奶们,多吃一顿饭她肯定舍得。
    话已经说的很漂亮了。
    再加上施家洼就没有胡搅蛮缠不讲理的人,大家都很理解地点了头。
    还互相监督着,啤酒也不能没底,往死里喝。
    都是酒,再加上每个人的酒量深浅不一样,真要往死里喝,啤酒也照样能喝醉。
    而这样互相监督的好处是,村里人几乎全都在这里了。
    哪怕这家跟你不熟,那桌也总有熟悉的。
    熟人之间肯定知道彼此的酒量,大家互相看着互相提醒,谁也不会喝多了。
    该说不说的,村里人这一年来心里都有数得很。
    施向南挣了钱第一件事就是给村里头修路,通了车。
    然后就是给家里盖房子,但自家盖新房子的同时她也没忘了乡里乡亲,叫给自家盖房子的施工队把村子里有了些年头的老房子都检修了一遍。
    不管是墙裂缝了、还是房顶漏雨的,都给帮忙收拾好了。
    吃住、工钱都是施向南掏的,没有教村里人掏一分钱、花一个白馍馍。
    而且她要找农户合作,叫他们这些农村人多挣钱,也是第一个想到施家洼,早早就回来跟村里人透露了。
    也没有强迫任何人,早说了是自愿,不强迫。
    不想种的也可以不种。
    话说的漂亮,事情做的也是一样漂亮。
    就说这个盖房子的事儿吧,动工的时候,村里明白事儿的人们羡慕和安心是一半一半的。
    羡慕不用多说。
    至于安心……
    听说施向南去年就已经在县城里头买了大房子了。
    唐青娥施开阳他们都去城里住过。
    住得下。
    城里头食品厂开的那么好,那么挣钱,他们家要想全家一起搬到县城里头去,谁也挑不出什么理来。
    自古以来,就是人往高处走。
    就假设一下他们是施开阳家里人,能挣了大钱还在小山村里头住着,不去城里住好房子吗?
    娃娃上学跟在村里头都不一样的啊!
    哪怕是为了娃娃,大家也都忍不住的。
    施向南一家真的搬走了的话,那以后回不回来、一年回来几次、会不会再搞修路这样的造福乡里的事情,那可就难说了。
    可是今年路修通了没多久,施开阳家里就开始盖房子了。
    那就是说,施向南一家子从没有想过真正的搬出去、不再回土生土长的村子里来了。
    这是不忘本、念旧情的人啊!
    村里头脑灵活的人一想到这个就觉得踏实得很。
    人都是会变的。
    古往今来,穷人乍富变成啥样的都有。
    可是不忘本、念旧情、有良心的人,不管什么时候,都更加让人心生好感。
    尤其是施家洼本村的人。
    对于施向南一家这样的做法,想透了这些之后,更是安心多过了羡慕。
    第208章
    酒足饭饱,连娃娃们都第一次喝汽水喝了个痛快。
    一群人也不怕热,一窝蜂地往地里跑。
    村子附近有不少地都被村民们种上了葵花籽……
    不,不止,还有以前家家户户习惯性围着自家房屋种葵花籽的,那时候是为了自家有零嘴吃。
    这时候种了有钱拿,那就更要种、多多地种了。
    早一些时候回来能看到满眼都是金灿灿的向日葵,整个村子都被掩映在绿意葱葱和黄金灿烂之间,诗意而又美丽。
    现在就没有那么好看了。
    很多已经成熟的向日葵的花瓣都脱的差不多、要么就是不是原来那种娇嫩的颜色了。
    只剩下一个大大的黑灰色的盘子最显眼。
    凑近了仔细一看,每一盘上头都是密密麻麻的葵花籽。
    饱满诱人。
    大家都很高兴。
    “这回种葵花籽咱们时时刻刻看着的,没有叫它缺水、也及时追肥了,长得都很好,老人们看了也说是丰收年哪!”
    施向南正在看的这家人在旁边喜滋滋地说道。
    施向南点了点头。
    他倒是也没有说大话,葵花籽长成这样,的确可以说是丰收了。
    “还有一些还没熟是吧?”
    施向南问了一句,周围人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是啊是啊,咱们种下的时间稍微错开了些,温老师不是说了吗,要看那个啥,啥气候对应的成熟时候啥的,我们听不懂,就照着做了,”
    “嗯,我家还有大概两成的还不到割的时候。”
    他们这边的葵花籽都是直接带盘割下来晒干了保存好,要吃的时候剥下来或者是直接吃或者是炒成原味的或者是咸的。
    在施向南家的香瓜子出来之前,没有别的吃法。
    施向南是朝着杨树坪的方向开始看的。
    她只是大致看一看,没打算跟着一起收,看过就去下一家了,所以也没有很耽误时间。
    没有过多久就到了杨树坪。
    村里的人虽然没有去施向南家吃暖房的那顿饭,但也早就听说了这事儿。
    一大群人早早地就迎到村外头了。
    杨树坪也几乎家家户户都给施向南种了葵花籽,只是多少的问题。
    因此家家户户都有人来。
    热闹得很。
    幸好他们这儿树荫多,大家伙儿站在树荫下头,就没有那么热了。
    离得老远看见施向南就一起嘴里喊着、手也抬起来挥个不停。
    施向南就近看了几家地,忽然有个颤颤巍巍的老人家分开人群冲了进来,噗通一声就跪在了施向南面前要给她磕头。
    施向南赶紧抢上前一把把人拦住。
    “奶奶,你有什么事吗?”
    老太太抬起头来,露出一双浑浊的、含着泪的眼睛。
    她紧紧地盯着施向南的脸。
    “我听说啦!你就是食品厂的厂长,就是你给我们村里修了路、还掏钱叫我们给你种瓜子的。“
    她一只手从施向南手中挣脱,擦了擦眼角。
    “大好人啊!要不是你,我们明年春上还得饿肚子哪!你是我们家的大恩人,我得给你磕个头的!”
    说着头又要往地上碰。
    施向南手上用力把她的动作拦住。
    “我外公外婆就是杨树坪的、舅舅舅妈们也住在这里,你们住在一个村子肯定多少有亲,帮得上忙我就很高兴了,不用这样。”
    老人摇着头,固执地非要给施向南磕头。
    她只好说:“奶奶你都这么大岁数了,给我一个年轻娃娃磕头这不是折我的寿吗?我哪敢受着啊是不是?”
    杨树坪的人生怕惹她生气了,也有人真心地认为,老年人的确不该这样给年轻人磕头,会折寿的。
    “是啊是啊,杨老太,你这一大把年纪的,谁敢叫你磕头啊?”
    “这是折寿的事儿!你说是要报恩的,就别干这糊涂事儿了哦!“
    ……
    施向南又说:“你要是真的觉得感谢,就在地里多用用心就好了,我肯定会收到你的谢意的,但是磕头就真不用了奶奶。“
    老太太这才抹着眼泪,顺着她的力气站了起来。
    这好不容易劝好了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