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你爸拿了一袋面来,咱们烙馍,打鸡蛋汤喝吧。”
施向南怕再被念叨,赶紧答应了。
食品厂里的施向西很快就听说爸妈来了,一溜烟跑过来,一进门就兴奋地大喊:“奶,爸妈你们来了!”
唐青娥看他这个冒冒失失的样儿就想皱眉头:“向西你也是厂子里的领导了,怎么还这么风风火火的?就不能稳重点?”
施向西呛咳一声。
稳重!
这个词什么时候跟他有关系了?
还有他怎么是领导了?
施向西张嘴就想要说话,话没出口,忽然想到,操作间里都是他说了算。
小妹也曾经说过,他现在的职位是研发部门的部长,工资也按照部长给发的。
不是普通职工。
那也就是说,他的确是领导。
奶奶说的也不算错。
施向西慢慢地张大了嘴巴!
主要是李唐风来做了副厂长后厂子里调整过一两次。
他这个领导手下一直也没什么人,最多就是使唤使唤他那俩兄弟,黄明辉和黄明耀。
多数事情都是要他自己去干。
他的小操作间门上都写着闲人免进。
工人们不经过他的允许进去了是会被小组长记下来,月底扣绩效奖金的。
他的工资会加上研发奖金,本来就会比较高。
所以施向西一直没有什么领导概念。
直到现在被奶奶说了,他发现无法反驳。
当然,还有一个更加无法反驳的事情。
张秀珍皱着眉头看着他:“你爸都在找媒人上杨家商量你跟娜娜结婚的事儿了,你还这么不稳重,结了婚咋办啊?”
施开阳也一脸不赞同地看着施向西。
不知道的人进来了,估计会以为他做了什么了不得的坏事。
可其实他就是知道爸妈来了高兴,跑的快乐一点、声音大了一点而已。
也不是很大,因为外头都没有动静。
声音要是真的很大叫近处的邻居们听见了,他们肯定会上门来玩的。
这年头的人就这样,格外热情,也热爱串门。
谁家来亲戚,只要平时没有吵过架翻过脸结下过冤仇,邻居家都会过来凑凑热闹,说两句话、问问是什么亲戚之类的。
没有恶意,完全就是不见外。
施向南买下这房子以后天天在厂里忙,有时候还要出去出差,一去好几天。
她大嫂钱秋雁倒是天天回来,可也忙得早出晚归。
没有时间去跟邻居闹矛盾得罪人。
更何况就算有时间她们也不会得罪谁。
首先施向西经常尝试新口味会拿出来给邻居们吃,他也知道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走到妹子家旁边几户人家,试吃的瓜子花生啥的都给的多一点。
经常跟他们聊得热火朝天。
人家对施家一家人的印象本来就不错。
再加上现在西施食品厂是个不折不扣的香饽饽,一些没有梦想做干部的人,已经把食品厂当成他们的最大目标了。
这样的情况下,就算有点什么小矛盾,邻居们也不会真的跟施向南这个食品厂厂长翻脸的。
更何况他们还没有矛盾。
关系处的好了,哪怕自己家里人用不上,不打算进食品厂,可谁家没几个亲戚朋友啊!
能帮想进厂的亲戚朋友多说一句话也是好的啊!
所以天天忙得不着家的施向南也知道,邻居们跟她家关系可好了。
平时大老远地看见就要跟她打招呼。
像施向南说的热水都没得喝,她跟大嫂每天下班往家走,路过别人家,一路都是差不多的招呼声。
“吃了没?来我们家一起吃点啊!”
“进来喝点热水不?”
随便去别人家吃饭肯定不行,但喝口热水,也不会欠什么人情的。
还有邻居家大婶主动要帮施向南家看着炉子呢。
说要给她点煤球、换煤球,封炉子、开炉子。
热情的不得了。
这些人要是听说施向南爹妈来了,肯定会过来说几句话的。
现在没来,就证明施向西的声音真的没有多大。
他也是真的可怜巴巴,只是高兴爸妈来,见面就被训了一通。
施向南一看二哥露出可怜巴巴的样子,就忍不住维护他。
“妈你别说二哥啦!他就是想你们了高兴的,也没干什么嘛,怎么一见面就吵二哥一顿。我想喝鸡蛋花了,好了没有啊?”
说到最后她还转移话题。
这句转移话题的话效果显著,她这么一说,张秀珍注意力瞬间转移。
“想喝蛋花汤?这还不简单啊,一会儿的事,我这就去!”
说完就去找围腰子。
倒是唐青娥,她年纪大了,一个人住的时候,吃饭喝水当然要自己来。
可现在跟儿子孙子一大家子住在一起,谁也不会让她干活儿。
张秀珍走了,唐青娥还在。
她看了一会儿施向西后,忽然又不再注视着他、让他倍感压力了。
她改去看施开阳了。
施向南想捂脸。
忘了,奶奶是这样的,她不插手教养孙辈的事,一般都是找孙辈的父母说一说。
施开阳被老娘看着,只能说:“施向西,我们俩出去说说话。”
施向南:果然。
第129章
施向南虽然同情二哥,但并没有追上去偷听。
不用她使眼色,大嫂就上前轻声细语地跟奶奶说话。
他们到家没多久,但是家里的火盆已经升起来了。
这时唐青娥和钱秋雁都是坐在火盆边,一边烤火一边说话的。
火光映红了两人的脸,虽然一个是奶奶一个是孙媳妇儿,但此时此刻她们的目光中有同样的生活中历练出来的智慧。
而且火光映得两人连发丝都温暖又温柔。
施向南凑过去伸出手烤火,竖起耳朵听两人说话。
钱秋雁说的是奶奶来了,明儿要不要去姨奶奶家一趟。
她买些老年奶粉、菊花晶、麦乳精这些东西拿着一起去。
唐青娥是个记恩不记仇的人,她说这样是放过自己。
年轻时候谁家帮过自己、哪怕只是给了自己一把面条,她后来也还了对方一筒挂面了,她也能一直记到现在。
而姨奶奶、她的亲姐姐家对她的好。
这么多年过去,已经根本算不清也还不清了。
唐青娥就更加不会忘记。
有机会她就总想着要报答人家。
老人家爱听戏,据说从当小女孩儿的时候就爱听戏。
她们那个年代也没有别的消遣,她不识字,除了听戏啥也不会。
不知道是不是戏里经常会唱的“肝脑涂地以报大恩”之类的影响到了她的观念。
总而言之唐青娥就是总想着要报恩。
滴水恩涌泉报的那种报恩法。
她不去姨奶奶家,因为去了就吃的比自家好。
她姐知道她嫁到村子里啥也没有,她只要去一回,一定会割肉、炖肉汤,想方设法要让她吃点好的。
她还不起、也还不清。
只能尽量少欠一点。
不过现在总算不一样了,她孙辈出息,还得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