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殿下 第59节
    这次见面彼此都挺愉快,用过午膳后,一过未正,徐老夫人便催着兄妹俩回宫了,“我心里恨不能多跟两位殿下说说话,只是如今冬日天寒,日头也短,两位殿下还是早些回宫,也免宫中惦念。”
    徐老夫人还有件事,她写了一封请罪折子,托兄妹俩替她上呈郑太后。
    荣绵郑重接过,“必为外祖母带到。”
    走之前,徐老夫人一手一个挽着兄妹二人的手,荣绵再三推却,徐老夫人仍要到观前看着兄妹俩登车,直待宫车启程,荣绵向后望去,仍见外祖母站在观前远望着他们。荣绵心身不忍,叩一叩车门,马车停下,车门打开,荣绵对外头坐着的内侍道,“小山,你去跟外祖母说,我们这也回了,外祖母上了年纪,不要在风中久立。”
    内侍即刻过去传话。
    荣烺唤住小山,“等一等。”
    问兄长的嬷嬷周嬷嬷要了兄长的披风,递给小山,“把这给外祖母带去,就说别让兄长挂心,也请外祖母保重。”
    小山接过披风,骑马送了过去。
    马车继续前行,平稳的回到宫中。
    且不说徐老夫人见到这披风又是一番悲喜交加,兄妹俩回到宫中,见过长辈,荣绵替外祖母递上折子。
    郑太后令柳嬷嬷收下了,问他们今日行程,荣绵话少,只是寥寥数语。荣烺话多,她说的也格外生动,说到三清观的吉祥缕和天祈寺的祈福灯,自己都笑的不轻。引得郑太后、荣晟帝皆面露笑意。
    还有三清观观主献给她的食单,荣烺让林司仪交给膳房,让膳房学着做,明儿她要尝的。
    荣绵不知祖母对外祖母请罪折子的态度,心下有些牵挂担忧。荣烺并未将此事放心上,反正都已经转呈了,要怎么样,不是她能管的,所以荣烺唧呱唧呱说了半日出门趣事,晚膳都多用半碗饭。
    是夜。
    徐老夫人辗转难眠,足喝了两壶温水,仍觉着喉咙发紧发干。
    哎,公主出的那主意,什么浓油赤酱滋味儿足,她又不能拂了公主的好意,当时就觉着咸的要命,只是不好露出来。当着荣烺的面儿,还要赞滋味儿好,正对胃口。
    想到公主与大皇子的态度,对外家都很亲近。不过,大皇子为人更敦厚,公主则古怪精灵,好在年纪小,心是好的。
    是夜。
    郑太后令人升起火盆,并未看徐老夫人呈上的折子,直接掷于盆内。火炭卷上折子外包的锦缎,瞬间冒出淡淡青烟焦味,转眼便腾起火焰,火焰映入郑太后无甚表情的眼睛,没多时便烧个干净。
    第85章 s
    殿下
    正文第八十五章
    兄妹俩是第二天傍晚去麟趾宫定省,才与母亲说起见到外祖母的事。
    徐妃也十分关切,“昨儿听陛下说了,说你们外祖母都好,我只担心陛下是安慰我。快跟母妃说说,你们外祖母身体可还康健?”
    荣绵道,“虽有些显老,身子是极康健的,我们一起去大殿拜三清,又逛了三清寺,我看外祖母神色都不错,并不吃力。”
    荣烺也说,“外祖母挺好的,您就放心吧。外祖母还说,坚决不让皇兄给珠表兄换差使,就让珠表兄在内府卫当差。”
    徐妃非常体谅母亲,叹道,“内府卫那就是个养闲差的地方。你们外祖母怕是担心连累阿绵,才拒绝的。”
    荣烺拿个桔子在手心捏两下,剥开桔皮,“要是母妃你不放心,我去跟父皇、祖母说,我瞧着户部赵尚书很讨厌,不如把赵尚书赶走,让珠表兄去户部做尚书,如何?”
    徐妃虽记挂娘家,到底不是真傻,她连忙道,“别胡说,户部是一部大员,这岂是谁都能做的?我也就是想给阿珠换个实在差使。”
    “您就别叨叨了,我们问了外祖母好几遭,她都坚决拒绝了。”荣烺问她娘,“谁给你往宫里传的信儿?”
    “做什么?”徐妃问。
    “做什么。”荣烺说,“叫我知道都撵出去!”
    荣烺认为她娘比较傻,但如果不知道外头这些闲事,她娘在宫里也能安稳过日子。荣烺板着小脸儿,盯了殿中宫人一圈,尤其拿眼睛戳李尚食好几下,“再有乱嚼舌头,乱找事儿的,我就回明皇祖母,一个个拉到慎刑司去,看谁这么消息灵通,里通宫外!”
    吓的宫人们都低下头去,李尚食更不敢有半点动弹。
    徐妃拉住荣烺的手,“在我这儿发什么威风!等你以后出阁嫁人就明白我的心了,出嫁的女儿,哪有不记挂娘家的。”
    荣烺说,“我是警告她们一句。”
    荣烺对母亲道,“母妃,外祖母与舅舅、表哥都没有要换差使的意思,更没有让谁传话进宫?可你手下的人就敢自作主张,胡说乱传!”
    荣烺是个很注重自己权威的性格,虽然她年纪小,但她打小就厌恶被欺骗,荣烺同母亲道,“原本你用他们是为了方便,可别叫人利用了你!”
    “不会的。原我也担心你外祖母他们。”徐妃道,“你们替我去见了外祖母,这很好。就是该提前知会我一声,我有好些东西,托你们一并带出去。”
    “行了吧。外祖母说都低调些。”
    徐妃不信,去看儿子。荣绵点头,“外祖母说让母妃好好过日子,不用记挂外头。”
    徐妃叹道,“亲身骨肉,哪里能不记挂呢。知道他们好,我也就放心了。”
    待辞别母亲,回万寿宫的路上,荣绵说荣烺,“你说宫人的那几句话,也太严厉了。”
    荣烺道,“我看多半是李尚食干的。”
    “李嬷嬷是母妃的奶嬷嬷,跟母妃情分深。”李尚食是李嬷嬷的侄女。
    荣烺捏着小拳头,“下回再敢挑唆母妃,我非把这挑事儿的收拾了!”
    荣绵好笑,“你怎么这么厉害呀。”
    “不是厉害的事儿。”荣烺说,“哥你想想,这不无中生有么?明明没事儿,非得传进来叫母妃操心。”
    荣绵笑,“不见得就全是无中生有,我看外祖母很想见咱们一面。”
    荣烺嘀咕,“见不见的,那不都一样。”
    “怎么能一样呢?”荣绵年龄大些,徐珠很早就给他做伴读,他对外祖家感情也更深。s
    荣烺道,“宫里是咱们的家,咱们在自己家难道会不好?”
    荣烺叹口气,“外祖母这不是担心咱俩,这是担心徐家,才想见咱们的吧。”
    荣绵未尝想不到外家这层私心,不过,昨日相见那般温暖融洽,荣绵说,“其实我心里也挺担心外祖母家,你不担心么?”
    荣烺没直接回答,而是说,“担心也没用啊。朝廷要真对徐家有什么处置,那必也是依着国朝律法。难道朝廷有了决议,咱俩能改变什么似的。”
    荣绵说,“起码能为外祖家求求情。”
    荣烺说,“那还不如看看旨意怎么拟的。倘非大罪,朝廷难道会处置一等公爵府第?既然处置了,哥你为罪人求情,那因罪人受到伤害的人呢?他们的冤枉要怎么办呢?”
    荣绵一时叫荣烺问住了,他天性温柔细致,自然也怜悯受冤之人。荣绵说,“这事倒是难办了。要依你,你怎么办?”
    “能循小私的地方循个小私,也算尽了咱们心意。”荣烺说,“赶紧过年吧。哥你别太实在,我看外祖母挺有私心。”
    荣绵看她目光纯挚,摸摸妹妹的头,一笑未言。
    荣烺拍开兄长的手,不满的说,“别摸我头,看把我的宫花碰歪了。”
    “我看看,哪儿歪了?”
    荣烺今天梳了个小百合髻,特意簪了一圈小宫花,美的很。荣绵给她正了正,“没碰着。”
    荣烺自己摸了摸。
    荣绵笑,“真没歪,特别好看。”s
    荣烺这才不说她的小宫花了。
    荣绵心下好笑,没想到妹妹还怪爱美的。
    第86章
    殿下
    正文第八十六章
    荣绵其实挺想知道外祖家到底因何失爱于祖母,他问荣烺,“你知道外祖家到底犯了什么过失么?”
    荣烺很干脆,“不知道。”
    荣烺摸着腕上金镯,这个镯子就是搭着头上小宫花制的,上面錾的是小梅花,一朵一朵的,可好看了。
    荣烺有心问问,看妹妹可听祖母提过,不过,见妹妹拨弄镯子在臭美,也就没问了。
    晚了上见膳房呈上一道笋汁豆腐,荣烺一尝,比三清观味道不差。荣烺请祖母、父亲、兄长都尝了,荣绵是已吃过的,点头,“我吃着比那天在三清观更鲜一些。”
    郑太后荣晟帝都说这菜爽品,荣烺挺高兴,赏了做这菜的厨子五两银子,还特意跟柳嬷嬷说,“今儿迟了,嬷嬷帮我记着,明儿天早上我还要吃这菜,再让膳房多做一道,给母后那边儿送去,是我跟大哥孝敬母后的。”
    柳嬷嬷道,“是,老奴记下了。”
    郑皇后得了荣绵荣烺的孝敬,知道这是出宫学来的菜,尝一尝,的确是三清观的手艺。郑皇后道,“记得小时候随祖母到三清观拜神仙吃过一回。”
    宫人帮着布菜,“娘娘喜欢,便多用些。”
    郑皇后道,“你记得同咱们膳房吩咐一声,如今天冷,中午给大皇子那边儿添道羊肉锅子。给今儿教阿烺的师傅添两道菜。”
    宫人笑着应下,心里知道这菜必是公主孝敬娘娘的,且不说大殿下平时功课忙,不大想着这个。就是平日里,也是公主更亲近凤仪宫。
    一到冬至,年便近了。
    宫中也忙碌起来,郑皇后跟郑太后商量,荣烺年纪渐长,不如跟着一起学些宫务。
    郑太后说,“我也正有件事跟你说。”
    “母后吩咐。”郑皇后端起茶,慢慢喝一口。
    “是这样,先前阿烺读书,给她选了几个年纪相仿的孩子做伴读,当时想,孩子们年纪小,住一个院子,是为了让孩子们尽快熟悉,也热闹。”郑太后道,“如今都大些了,阿颖阿锦她们也都与宫中熟了,明年把这宫里旁的几处院子收拾出来,阿烺不动,阿颖几个,一人一处院子。孩子们就自己管自己院子的事。”
    郑皇后道,“这事我先交待给内务司,明春天气暖了,就开始收拾。快些春末就能搬,便是慢些,仲夏时也必得的。”
    “这事不急,你心里有个数便好。”郑太后道,“我原想让阿烺从管自己身边事开始学着理事,年下宫务烦多,她肚子里今儿一个主意,明儿一个主意的,别好好的章程,叫她这里改改那里动动,倒给你添些宫务。”
    郑皇后道,“具体细务有下头人,这个先不叫阿烺管。我想,大致的几件大事得让阿烺心里有数。冬至祭天,小年祭神祭祖,这是大的祭礼。另有一年中各种大小祭礼,得让阿烺慢慢心里有数。”
    郑太后点头,“这很是。等她放学,我同她说,她就好个热闹,必然乐意。”
    这些祭礼,于民间也都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