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96页
    然后他们只能寄希望于齐冶这个强硬人格支撑不住,换另一个人格浮出水面。如果她们是拥有三个以上的人格,他们可能不会抱这样的希望,然而齐冶只是双重人格,这让他们确信,只要其中一个顶不住压力,另一个就会出来,当然,也有可能出现新的人格。
    出现新的人格也不算是坏事,也许他(她)们会更加配合。或者让齐冶增加更多的人格,变得再也无法继续科研工作,这比直接杀害她更能保住德国的名誉。
    齐冶对此心知肚明,自然也不会跟他们说——其实她的记忆力和理解力都很好,好到足以理解并记住两份可控核聚变反应堆方案的每一个数据和细节。
    当一个霸道总裁的要求其实很高。
    好久没想到“霸道总裁”这种单词了,齐冶无聊地低头看着白纸,要是能让她看网文打发时间该多好?
    然后她就捡起笔,开始在白纸上流畅地写下第一段话:“叶思远走在街头,脑子浑浑噩噩的,还没能从庞大的信息冲击里走出来。她用陌生的眼光观看周围,一想到这是虚假的世界,自己只是小说里的一个炮灰女反派……”
    天亮的时候,海尔格一如既往过来访问她,通知她下次开庭的时间又一次推迟了。他看到木桌上的几张白纸居然写满了黑字,视线陡然凝固,难以移动,心脏开始怦怦跳起来。
    他尝试着跟齐冶继续交谈,并尝试着把话题自然转到那些纸上:“我看到那些纸正反面好像都写满了,这些还有用吗?”
    “有用。”齐冶面无表情。
    海尔格犹豫了下,问:“我能看看写的是什么吗?”
    “你能看懂就看吧,但不能拿走,另外再给我一些笔和纸。”
    海尔格过去拿起纸看了起来,发现上面并不是什么数学或物理公式,也不是什么草图,倒像是中国文字组成的文章。他略一思考后说:“我要把这些东西拍下来。”
    “随意。”齐冶又补充了一句,“有兴趣可以给我说感想。”
    海尔格:“?”
    他很快就知道为什么齐冶会那样说了,精通汉语的专家告诉他们,齐冶写的是一篇小说开头,还特么是流行了很多年的那种网络言情小说,顺便说一句,这种风格在欧美方兴未艾,很受年轻人欢迎。
    所有高官听罢都露出了难以言喻的神色,那个商人人格还有这种爱好?他们开始反思,给齐冶纸和笔是不是一个错误,她非但没受到太大的精神打击,还开始自娱自乐起来。
    然后他们开始纠结了,要继续给齐冶纸和笔纾解压力,还是拿走纸笔继续给齐冶施加压力。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判断齐冶是否会顶不住压力换另一个人格浮现,还是会催生出新人格。
    现在他们倾向于迫使齐冶合作,而非摧毁一个天才。
    争执了半天,一个官员建议何不干脆问问真正的作家们呢,也许他们能给出建议。然后他们就听到了属下搜集回来的多个回答——“如果可以不写作,我可以一直逃避到天涯海角,只要编辑不找上我。”“该死的,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行当?我当时脑子究竟是怎么疯掉的到现在还没好。”“如果我能马上继承一笔庞大的遗产就好了,这样我就不用写作了。”“我为了写作,掉的头发已经差不多等同自己的体重了。”
    “………………”
    最后有人总结:“看来写作能让人压力倍增。”
    “西比拉·齐是个大外行,她不见得能坚持写下去。”
    “把纸和笔给她,她自己会把自己搞疯的,也许她为了逃避压力,会转而写点别的。”
    也有人觉得这结论未免太过草率了,但另一个说法说服了这些谨慎的人:先让齐冶能够释放压力,再剥夺她释放压力的权利,届时她将面临更加巨大的压力,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她也许会有和之前不一样的行动。
    一个高官感慨道:“如果她不是一个精神病人该多好,我们至少能好打交道,眼下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
    在座的人都深有同感,可又感到无可奈何。
    他们不是没考虑过动用审讯手段,但齐冶的精神状态反而让他们产生了顾虑,谁也不敢保证那些严苛的手段能让齐冶老实配合。经过反复观摩齐冶上过的唯一一个节目,心理专家们得出了一个结论,不能激怒这个心理异于正常人的天才,她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打击报复伤害她的人。
    “她搞不好会给出似是而非的东西,让德国消耗巨大的人力财力,却得不到任何有用的成果。”
    凡是看过节目的人都非常同意这个结论。
    因此,德国精英们看到他们严重得罪了齐冶,而齐冶并没有表现出任何配合的态度时,反而有点放心了。他们还有时间去慢慢向齐冶施压,并慢慢向齐冶示好。
    他们早就物色到了合适的人选,只等时机一到,就会投放到齐冶的身边,软化她的防线,攻入她的内心。只是眼下国际舆论和形势对德国非常不利,他们不得不修正预案,提前采取行动。
    作者有话要说:
    我又卡了,每天都在很艰难地挤字数
    我每天都在头疼于怎么干净利落地把最后的故事讲完
    不过要求太高容易坠机,还是平稳落地吧
    第二百三十九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