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11页
    两人兴奋的点点头。
    家里有多少人?
    有大哥,二哥,三哥,四姐,五姐。还有大伯大伯母,小叔和婶婶。
    他们都叫什么名字?
    叫战儿,方芷嫆抢答,每次娘想三哥了,都会叫战儿。
    安西点头,看来他们还有个同母的三哥,应该叫方止战,那其他人呢?
    两个孩子摇头,眼神里都是茫然。
    安西只好换个问话方式,那你们爹爹是怎么叫娘的,娘又是怎么叫爹的?
    娘会叫表哥,但爹不喜欢,让娘叫他二哥。娘爹爹好像叫娘慧娘。
    在安西换了各种方式的询问下,最终从两个小家伙嘴里,知道了一些有限的信息。
    总结起来就是,他们家姓方,三兄妹分别叫方止战,方止戈和方芷嫆。父亲在家排行老二,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娘名字里有一个慧字。而至于是慧惠茴不得而知。
    另外,他们还有伯母和婶娘,以及两个哥哥两个姐姐,至于他们分别叫什么,都是谁生的,不知道。
    两孩子实在太小了,即便被教养的很好,也很少有人会在他们耳边念叨父母长辈的名字。更甚者,他们只知道此行是要去北平和三哥团聚,至于他们来自哪里,以前住在哪里,一概不知。
    小孩的时间观念很薄弱,他们无法准确的描述出,具体走了多久,只知道在马车上坐了很久很久。
    但实际上,他们的感觉无法拿来衡量,有可能只是一会儿,因为无聊让他们感觉久,也有可能是真的很久。
    安西无法判断他们说的是对是错,想了想,还是决定往马车来的方向,返回去探查一遍。
    早上被惊醒的时候,安西有看一眼时间,差不多八点钟,也就意味着,即便方家他们早上便早早出行,其实也走不了多远,也许他们昨天晚上落脚的地方离这里极近。
    方家看着经济条件不错,还带着两个孩子,应该不会露宿野外,那么在来的方向,肯定就有城镇,亦或者可提供食宿的饭店客栈。
    先回去看看,有没有人接触过方家人,如果有,从他们嘴里能知道更多的信息。
    在安西和孩子们一问一答间,时间悄悄过去,转眼已是夕阳西斜。
    安西准备了晚饭,都是好克化适合三岁孩子的食物。
    吃过晚餐,他们终于忍不住了,哭着要找娘亲和爹爹,安西无法,只能慢慢哄着。
    眨眼就是三天,这三天安西练出了一些内力,也收到了所有的快递。把这些都装到民国风的皮箱里,再把两个孩子打扮一番就可以出门了。
    安西一手抱着两个孩子,一手提着皮箱,趁着清晨两孩子还没有清醒,就直接下山了,沿着那条土路,往他们来的方向而去。
    一路上,道路还算平坦,而且并没什么岔路,这就为安西省了很多麻烦。
    走了两个多小时,他终于发现了人烟,是有人在路边的田里劳作。
    安西上前打了个招呼,用官话询问那个老农,老伯你好,请问离这里最近的城镇还有多远?
    老农看着安西一身长马褂的打扮,手里还提着皮箱,显然非富即贵,连忙开口,就在前面,就在前面。
    安西点头,道过谢后,继续往前走。
    果然没多久,就看到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清苑县几个大字。
    清苑县安西知道,虽然不算有名,但也不是籍籍无名。
    清苑县位于河北省的腹部,是北京,天津,石家庄的三角腹地,是重要的交通要道,自古就有北临三关,南通九省的说法。
    如果方家不是这清苑县的人,而是途径这里去往北平,那就真的麻烦了,很难做到追本溯源。
    毕竟这里是交通汇聚之地,南来的北往的,谁知道方家是从什么地方过来的。
    听那位妇人和两个孩子说话,普通话带了点南方口音,可那女人没说几句,口音并不重,安西不能确定具体像哪里的。
    而两个孩子口音就更加难辨认了,他们还只有三岁,娃娃音严重,不是口音特别重像东北话天津话,其实很难辨认。
    不过来都来了,安西还是决定先打探一波。
    清苑县不愧是交通要道,又离北平极近,繁华不必后世差,并且还带着古今中西结合的特色。
    安西一路走来,就发现西式的酒店和中式的客栈比邻而居,咖啡店和茶楼面对面较量,百货大楼周围包围着杂货店,看的他一阵错乱。
    这到底是哪个鬼才,才能做出这样的布局?可偏偏却不让人觉得违和,而是错落有致,风景独好。
    安西先去了钱庄,问了黄金典当的价格,又去了清苑县唯一一家银行,发现银行比较实惠,就把黄金都换成了银元,以及一些零碎的银子,纸币和角钱。
    这个时代是很混乱的,银元有人要,银子铜板也有地方用,纸币和角钱市面上也能流淌。
    为了方便,大头拿了银元,其他零零散散都换了一点。
    第291章 民国寻亲3
    有了钱,安西有意识的找了家热闹的酒楼,先让人上了一些早饭,然后把两个孩子叫醒,让他们吃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