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2页
    与此同时,厂里的效益也非常好,就这么几个月,他们足足赚了有七千多,这还是除去成本和工人工资的纯利润。
    安支书用这些钱向几个已经谈好的村子下了订单,除了任务粮之外的农产品,有多余的他们统统都收。
    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只要有原料,工人就有活干,有产品,而安实总能卖的出去,卖的价格还越来越高。
    说道安实的业绩,就不得不说,他好像天生是吃这碗饭的人,尤其是在刘洪铭和张贺伟加入之后,他们基本上是一谈一个准。
    安实通过建立的人脉关系,见到收购站站长的面,张贺伟负责出谋划策,制定让站长心动的计划。而刘洪铭亲和力十足,负责拉近关系,让人产生好感,放松戒备。
    三人组在谈的时候,还会拿着安西的文章让站长看,能在这么多的报纸上出现,可见他们产品的实力。
    这个年代的人还都挺单纯,以为报纸上说了好,就真的是有官方背书的好,却不知道,安西其实就是借着华美的文章打软广告而已。
    而报社的人,当然有人看出来了。
    但是奈何安西写的文章是真的好,吸引力十足,这段时间,让他们报社的销量都涨了不少,他们没理由不登的。
    而且安西也不真的只打广告,还是有不少干货的,他甚至写过一些保存食物的小妙招。
    通过读者的来信,报社也知道这些方法是非常好用的,老百姓们看的很高兴。
    看报的人高兴,报社自然高兴,那还有什么好说的。不管安西写什么,发啊!
    因此在安西帮着设计包装,设计品牌形象的时候,他的稿费不减反增,已经达到了月入两百的惊人数字。
    而花了安西大力气的厂里宣传工作,才不过仅仅月入十五元而已。
    但即使是这十五元,也让一干知青羡慕极了。
    他们也不是没试着和安西学习,给报社投稿,可是能被录用的却是极少极少的一部分,而被退回来的稿件,光是邮票钱就不是个小数目。
    这样入不敷出,没几个人能坚持下来。
    知青们一开始还有点不服气,但是在看过安西的文章之后,一个个全都腌了。
    安西的文章确实写得好啊,尤其是那字里行间的吸引力,就让人忍不住一看再看,文里描绘出的场景,既美好又栩栩如生,就好像发生在你眼前一样。
    这就是差距,赤裸裸的差距。
    当然,这其中也是有成功的知青。
    有两个知青,文章写的就很不错,其中男知青还会画画。
    安西直接把他们招进厂,让他们当了厂里的宣传工人。
    他们的任务是给产品写宣传文案,设计产品的包装,在厂里组织宣传活动等等等等,任务杂而又需要动脑子。
    所以安西给他们定的工资比自己的还高,这也是经过了安支书和李鹤宏同意的。
    年底,整个下河村都是喜气洋洋的,不仅仅是他们挣到了钱,也因为周围其他村里看到了他们村的前景,由此导致的村里的小伙子小姑娘格外受欢迎。
    在这样的情况下,来说媒的人家条件都不错,因此成了好几对,都安排在了年底结婚。
    而安诚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回了村里,他回来和孙秀秀成婚,并顺便带她随军。
    说起来,孙秀秀原本也是有机会进厂宣传部的,不说她的关系有多硬,就是她的文章写的也不错。
    而且她是后世穿越的,包装软广告这一套,对她来说,就是寻常可见的东西。
    以前可能没注意过,但是现在深挖一下,还是很容易的。
    只是考虑到她以后要随军,就打消了这个主意。
    不过她觉得安西写文章赚钱的路子还是很不错的,而她自己经过后世的熏陶,写小故事还是比较有趣的,至少做到了新奇。
    看在未来会成为亲戚的份上,安西花了一点时间教导她,现在写文章的忌讳,以及怎么提高过稿率,最后还向几家关系不错的报社推荐了她。
    有了安西的推荐,在同等质量的情况下,孙秀秀的文章会比别人的机会更大,成功率也更高。
    因此等她年底结婚的时候,倒也攒了不少钱。
    在孙秀秀的观念里,结婚当然要买新衣服啊,最好所有的都换成新的,只是现在没这个条件而已。
    但买还是要买的,总不能一点不准备吧。县里的东西比较俗气,她看不上,打算去省里看看。
    孙秀秀磨着安诚带自己去省里购物,这在后世没什么,大家都习以为常,但对这个年代的人来说,还是比较出格的。
    但不管是安诚自己,还是安家都没说什么,就算大嫂刘小花心里不舒服,但她也不好表现出来。
    毕竟已经分家了,孙秀秀祸祸的是他们小两口自己挣的钱,安大伯二老没有补贴一分,即使她眼馋又怎么样呢。
    好在,他们一家因为安支书和安西的关系,都进了厂里,年底得到的工资和农产品的分红并不少,手里捂着钱,才消去不少嫉妒的心理。
    孙秀秀是真的能花,她是那种典型的月光族,先前在村里还好,有吃有喝,县里的东西她又看不上,因此没处花钱去。
    现在进了省城,她不仅花光自己赚到的所有钱,还把安诚的工资都花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