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以福生的聪明伶俐,那次在街上遇到三个小孩之后,他回去便弄清其中一个的身份了。
这位是皇长孙柴浩!
福生立刻换上了一副邻家哥哥的和蔼面孔,小跑着来到柴浩面前,惊喜地说道:是你啊,我认识你,你是小满的同学,对吧?
柴浩很满意,他就是喜欢这种别人不知道他是谁的感觉。
是啊,你的记性真好。
福生很关心地问道:你怎么自己一个人,没和小满董昀一起?
嗯,我在这儿等人,回头再去找他们,对了,你怎么在这儿?你是在五军都督府当差吗?柴浩问道。
福生解释:我也不算是在这里当差,我就是给国公爷跑跑腿。
柴浩一脸的崇拜:大哥哥能给国公爷当差啊,你好厉害啊。
福生总觉得这小孩一定是有事,可又猜不到他有什么事,只好谦逊地说道:你过奖了,我就是打杂而已。
柴浩眼珠子一转,可怜兮兮地说道:大哥哥,你能带我到五军都督府里看看吗?我知道我见不到国公爷,我能在国公爷办公的地方走一走也行啊。
福生还以为自己听错了,什么意思?皇长孙要让他带着去五军都督府里玩儿?
这事怎么听上去像是陷井呢?
福生摇头:不行吧,进衙门要用牌子,我只有自己的牌子,不能带你进去。
正在这时,一个明显只是寻常百姓的人,和门口的役兵说了几句,那役兵便指指一道小门,让这人进去了。
柴浩指着那人的背影:我就不信他会有五军都督府的牌子,你看,他怎么也能进去?
福生也朝那边看了一眼,说道:你看到那扇小门了吗?那是专门给衙门送东西的人进出的,比如送水的,送饭的,还有送笔墨纸砚的,以及衙门里干活的杂役,也是走这个门。
担心皇长孙又有其他心思,福生又补充一句:这些都是提前打了招呼,或者是长期合作的,守门的役兵认识他们,否则也不会让他们进去。
五军都督府没有后门,所以这些人就只能走这道小门。
柴浩表示听懂了,正想再问,忽然他看到了柴晏。
柴晏远远看到柴浩正和人说话,走近了发现原来是福生。
他冲福生点点头,对柴浩说道:我们走吧。
柴浩忙与福生道别,热情洋溢:福生哥哥,改天我来找你玩啊,你一定要记得啊!
柴晏有些纳闷,他侄子是什么时候开始,和福生这么熟悉的?
其实就连福生也不明白,这位皇长孙为何对他这般热情?
亲民?
没必要吧。
因为马上就要过年了,所以柴晏很忙,这倒是大大满足了柴浩,他其实还想拐个弯叫上小满和董小白的,可是柴晏没答应,他是去查案,带上一个小孩也就罢了,带上三个,那算哪一出?
柴晏带着柴浩去了内城的一座茶楼,茶楼里的生意有些冷清,没有说书的,也没有唱曲的,柴晏告诉柴浩,这个时候人们都忙着置办年货,准备过年,所以来茶楼的人比平时要少了许多。
叔侄二人刚刚坐定,便有一个人走进他们的包间。
柴浩见过这个人,这是韩峰啊,飞鱼卫指挥使!
韩峰身著便装,身边也没带随从。柴晏问他,可有消息了?
韩峰嗯了一声,说道:长相思的老鸨姓狄,名叫狄惠,她是从平城来的,当时三十出头的年纪,平日里她只说自己是北边过来的,有一次玉春楼的鸨母成亲,请了狄惠过来吃酒,她多喝了几杯,恰好席上有一个从平城来的,狄惠便说自己也是平城过来的,还说她在平城待了好几年。
兄弟们寻访到当时酒桌上的另外几个人,这几个人在当年,都是京城花船上出名的,与狄惠不相上下,她们相互之间也有往来,据她们所说,纤云是狄惠带到京城的,也就是说狄惠是先有了纤云,后来才有的长相思。她们还说,别看狄惠说自己是平城来的,可也不一定就是平城人,狄惠就是南方人,可能是早年被卖去平城的,后来存够了银子,带着纤云来到京城单干了。
关于纤云的这个案子,当年查得并不详细,随着狄惠自尽,这案子也就没有再往下查,一晃几年,皇帝都换了三茬,更别说原先经办这案子的人了,柴晏想翻查旧案,只能从头查起,好在皇帝让韩峰全力配合他,否则只靠他自己,这案子还不知要查到什么时候。
此时的柴晏和韩峰全都不知道,就在他们在茶楼里谈案子的时候,一个名叫石亭的读书人,正在离此不远的一家名叫悠然居的笔墨铺子里,将最后一笔尾款付给了这里的东家。
东家叹了口气,把一串钥匙连同这铺子的房契地契全部交给了他。
从这一刻起,这家铺子,便是石亭的了。
石亭笑容和煦,仪态从容,是一位令人耳目一新的年轻人。
东家走出悠然居时还在想,为何这么一位文雅的读书人,竟然会对他做出那样的事。
这家铺子,东家原是不想卖的,这是祖上传下来的铺子,已经有百余年了,是京城里的老字号,很多出名的文人墨客都曾来过他的铺子,且,他也不缺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