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姓名、长相、年龄、成绩、家庭……被悉数挖了个干干净净。
传到后面,性质已经变味了。
从最初发现危险竟在身边的担忧、后怕,慢慢转移成挖掘秘辛的兴奋。
人人争先恐后,分享自己攫取到的信息。
最后,成了一种隐秘、诡癖的狂欢。
他们将猎奇的兴趣,建立在受害者的痛苦上,津津乐道,将其作为谈资——
“不是吧?还有这种事。”
“我真没想到会发生在自己学校??太离谱了!”
“那女的真惨。”
“可不是嘛,过了一晚上才被救出来,换我吓都要吓死了,还能跟个没事人一样上学?”
“听她们班上的人说,这女生请了整整一个月的假。”
“好可怜。”
“人没事吧?”
“哪里没事,弄了浑身的伤,到现在还没好全呢。”
从说话内容上看,倒像是同班的人。
围观者倒吸凉气。
“这么惨?”
“严不严重啊。”
“还好,都是些小伤,就是结痂后看着挺吓人。”
“……”
没隔多久,很快有人提供新讯息:“上月我玩滑板摔骨折,到医院打石膏住了一星期,在医院的住院部看到她了。”
如此巧合的偶遇,引得众人纷纷追问细节。
“记得她身边当时围着好几个人,有护士、医生,还有个挺年轻的,看着像家属。”
“我去之前她就在医院里,等办出院手续那天人还没走,医院一直在给她做检查,好像是因为做了什么手术,担心有后遗症。”
住院、手术、检查,失踪遇害,伤痕累累……总总因素加在一起,不得不叫人深思。
“你们说有没有可能,她那天晚上被人——”
“啊!”
“不会吧?”
“应该不至于。”
那人好像也意识到自己猜测过于大胆,连忙补了句:“我就随口一猜。”
“你们当我没说。”
“这……”
以退为进,反而更加有煽动效果。
女孩们隐隐都有这个揣测,未尝不这么想,一旦经他人之口说出来,更能理所应当地质疑或接受——
“好像……也不是没道理。”
“别说,还真有这个可能。”
她们附和几句,起初只是有个猜测的轮廓,但后面,越分析越觉得可信。
一个十四岁的漂亮女生,在雨夜被绑架失踪,直到第二天才解救出来,之后一直住在医院。
体育课上□□有血迹,又不是生理期,人到医务室后,班主任二话不说,赶紧过去察看,又急忙送回家中。
……
所有细节加起来,还不足以说明问题么。
话题歪了几句,总有那么几个人,故意充当理中客。
“哎呀,你们这么背后说人坏话不好。”
“我们哪里说坏话了?”
有人立即反驳:“上面提到的哪个不是事实?”
“她请了一个月的假,一直在住院,什么病要住一个多月?”
“对啊,这不摆明就是被那些男的……”
她们在三言两语间,认定顾亦徐失身。
至于在医院的那段时间,很可能是去……
打胎。
此言一出。
一石惊起千层浪。
·
·
顾亦徐在家休息,顺便度过了个周末,全然不知校内天翻地覆。
她置身舆论中心,却浑然未觉。
没有人告诉她。
等到周一,顾亦徐回到课堂时,发觉同学们看她的眼神悄然变了。
起初以为是自己多想。
直到掀开桌上的练习册时,猝不及防,入眼时上面用水笔写了几个的大字:“xx滚出校园!!!”
猩红的字,刻意画粗的感叹号。
触目惊心。
抽屉里的字条,全是辱骂的字眼,问她贱不贱,怎么还敢来学校,一点廉耻都没有,你是x货还是x货,别靠近我恶心……
各种污言秽语,不堪入目。
顾亦徐只扫到最上面的几张。
整个人僵在那。
等回过神来,才发现身体不自主地颤抖。
汹涌恶意让她害怕、畏惧失色。
脸色惨白,身体摇摇欲坠。
……
双手紧握成拳,竭力克制颤栗。
没用,还是抖。
同班学生视而不见。
她们显然知道这些字条从哪来的,甚至有不少就是她们中部分人的“杰作”。
学生们做得很隐蔽,顾亦徐并不知道这是谁干的,她们完全不担心亦徐告诉老师,因为里面更多、更多的那些,都是外班的人干的。
这么多碎片混在一块,谁能挑出是谁?
法不责众。
这个道理——
她们无师自通。
顾亦徐在座位上缓了好一会儿,她一言不发,把抽屉里所有碎纸,丢进了垃圾桶。
这样软绵绵的行为,毫无反抗可言,在同龄人眼中,反而坐实了心虚。
学生们变得更加放肆,渐渐的,不止是往她的桌兜、书包、储物柜里塞纸条、扔蟑螂、虫类尸体,还在她的练习册和试卷上乱涂乱画。
顾亦徐不能容忍这么肮脏的字眼,交到老师的桌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