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仆看到了段侯掌间几乎握不住的那封信。
他接过来,看过之后,亦遽然变色,不敢相信道:“不可能,这怎么可能……”
他陡然想到了什么。
“五年前,五年前,难道是那一次么,怎么可能呀。”
段侯睁开眼,厉色看他:“哪一次?”
老仆跪了下去,哽咽道:“就是五年前,都城边上好几个县闹灾荒,许多流民涌入齐都,侯爷带着小公子一道,在城中设粥棚,给流民们施粥,有一日傍晚,老奴、老奴在排队的流民里看到了那个孩子。”
“那个孩子,和侯爷幼时实在太像了。老奴,老奴当时还以为他是找来了齐都,想和侯爷相认。侯爷当时好不容易才在齐都立稳脚跟,有了一个安稳的生活,忘记了那些痛苦往事,老奴担心,他的到来,会给侯爷带来危险,就、就瞒下了此事。”
“老奴真的不知道,他是从那个地方逃出来的,老奴若是知道,一定不会瞒着侯爷,私自做主……”
老仆泪流满面,哽咽不成声。
“这都是老奴的罪过。”
“老奴对不起侯爷。”
段侯一怔。
“你糊涂!糊涂至极!”
“你就算再为本侯好,也不能,不该那般对他。”
“可这又何尝只是你的错。”
段侯笑了声,笑声苍凉,回荡在空寂大堂。
“本侯推行衡平令,断律法,明是非,岂能连这一点是非都辨不出。”
“你有错,错的根源,终究在本侯。”
段侯胸腔震痛,吐出了第二口血。
老仆大惊失色,慌忙扶住段侯,要叫医官。段侯抬手止住他,道:“让段七过来。”
**
暮云关亦一片忙乱。
柳公焦灼立在一边,望着孟辉诊脉,不停问:“陛下究竟如何?”
自从昨日夜里,那个隋国太子过来了一趟,和陛下在室中说了不到一刻的话,陛下不知受了对方什么刺激,便吐血昏迷,至今未醒。
孟辉诊完脉,说是怒火攻心。
至于这怒从何来,除了那行事张狂的隋国太子,是无人知晓了。
孟辉收回手,道:“我再开两贴药方,今夜每隔一个时辰,便给陛下灌一次。”
柳公应是。
这时,宫人在外道:“太子殿下。”
江蕴一袭金衫,走了进来,问:“父皇如何了?”
柳公说了情况。
江蕴立在床边,望着床帐内,江帝昏迷中仍痛苦纠结的面容,好一会儿,道:“就按孟神医说的去做。”
“是。”
柳公忙去吩咐宫人。
江蕴没有在室中久待,回到居住的宫室内,等到半夜,仍不见帘幕外有任何动静,若有所思。
江蕴唤了公孙羊进来,吩咐:“你去对面隋军大营一趟,找徐桥徐将军,就说,孤有要事见他。”
公孙羊疑是听错:“徐桥?”
“你直接过去即可,他会明白孤的意思。”
公孙羊不敢再多问,领命退下。
夜色浓黑,几乎不见五指,这日子时左右,一支昼伏夜出的骑兵,也秘密抵达了齐国边境的雍城。
这些骑兵统一着齐兵兵甲。
雍城守将十分困惑,白日里他们并未监测到有军队靠近,这支骑兵从何处而来,他不敢大意,亲自登上城门楼盘问。
“是我们。”
领头的一名大将驱马上前,出示了手中令牌。
守将看清来人面孔,有些意外:“田婴将军?”
“嗯。”
田婴绷着脸,道:“如今南北和谈,隋国不需要援兵,我与田野,直接领兵回来,向王上复命。”
守将并不清楚暮云关战况,但知道,王上让田野田婴两员大将带着三千精锐去援助隋国的事。
如今这支骑兵的数量,差不多正好是三千左右,而田婴手中又有通关令牌。田婴是丞相田阕的侄儿,守将不敢得罪,例行问了两句,便忙命士兵打开城门放行。
三千骑兵,大摇大摆的进了齐国国境。
进了关,守将下来迎接,横在田婴颈间的那柄弯刀方移开,悄然抵在了他后心上。
田婴不敢轻举妄动,随便敷衍了守将两句,便说急着赶路,不在关内停留,要直接往齐都方向去。
守将赔笑答应,等一行人走远了,方纳闷道:“真是奇怪,这田婴仗着是田相侄儿,一贯趾高气昂的,今日与我说话,怎么总是流汗。”
心腹道:“听说这二人原本指望着趁着隋国攻打暮云关,立桩大功回来,如今那两国突然休战议和,这功劳没得捡,白遛了趟马回来,他自然心虚。”
守将冷笑了下,便也没多想,命关上城门后,便径去值房里睡觉,结果快到天亮时,又被心腹叫醒。
“怎么了?”
心腹急道:“不好了,将军,有一支隋国骑兵来到关前,声称有隋国叛臣,逃匿入了齐国,他们要咱们打开城门,要进关内搜捕。”
守将皱眉:“无凭无证,本将岂能随便放隋兵入城,来者何人?”
心腹道:“对方称乃隋国太子麾下,青狼营大将杨槊。”
“青狼营?”
守将神色再度凝重。
这是隋国太子的嫡系部队,不好轻易得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