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5页
    最后前往了一个玩家们都很熟悉的地点:洗心山庄。
    开门的是一对年约三十的夫妇,不知男人跟他们说了什么,夫妻俩的神色从错愕到欣喜,最后下定了决心:“感谢戚大侠,我们夫妻俩十多年来没有孩子,如果你愿意把他送给我们,这也许是上天的安排……不管他是不是……我们洗心山庄会倾全庄之力,好好教导他的。”
    玩家们:!!!这原来是前尘往事,这对夫妻一定是洗心山庄的老庄主和夫人,阮雪宗的养父母!这是一部时间线为十八年前的资料片!
    老庄主夫妇把小婴儿抱了过去,小婴儿嫩如藕节的小臂膀漏了一截。
    眼尖的玩家们注意到,婴儿臂膀处有一块桃红色的胎记,像是花瓣一般的形状。
    似乎感觉到了离别在即,或者说是感受到了熟悉气息的抽离,小婴儿睡醒了,他蹙着小眉头,黑眼珠子也噙着泪,那一双清澈天真的眼睛也睁着,一手轻轻揪着男人的袖子。
    男人和夫妻俩都不说话了。
    但男人最后还是拨开了小婴儿的手,拿着一把刀转身离开,只是走出洗心山庄台阶时,一步三回头,直到背影渐渐消失。
    这一时间,玩家们都有些共情了。
    站在“戚大侠”角度,拼尽全力守护的孩子要送出去,心里自然极为不舍。站在“小婴儿”角度,有一名骑士用性命保护了自己一路,却无法继续保护下去,对方这个活靶子,似乎为了他心甘情愿去送死,据说婴孩虽然年纪小,但常常会对生离死别有某种特殊的敏锐感,所以才会出手拉扯……更别提,最后阮雪宗是在洗心山庄长大,玩家们已经都知道了。
    “呜呜呜呜我居然被虐哭了。”
    “我收回说宗宗像猴子那句话,他不哭了以后好可爱。”
    “阮雪宗美强惨石锤了。”
    “理性讨论一下,被所有人保护着的阮雪宗,他究竟是什么身份?追杀他和戚大侠的那些黑衣人又是什么势力?按照剧情时间线往前推,五六年前洗心山庄那场大火,阮雪宗养父母身亡,而他侥幸逃过一劫,是否与真实身份暴露有关?……策划不厚道,谜团越埋越多了。”
    “Emmmmm我反反复复听那句台词,‘婴孩已被诛杀,使命已经完成,可以回去复命’,感觉说话者声音好尖好细,听着怪不舒服。虽然这群黑衣人也杀人放火,但好像不太是魔门势力。”
    宣传片到这里就结束了,仿佛真的只是一部人气角色资料片,后续还会陆陆续续更新。可网友们心情激动,论坛里关于洗心山庄、戚大侠和阮雪宗身世的讨论度瞬间就起来了,还盖了一层剧情楼。虽然讨论不出什么结果,但毋庸置疑,阮雪宗身世一下子成了话题。无数玩家把对阮雪宗浓浓的爱意,转化为了深深的怜惜。
    阮雪宗对这个资料片,态度算是满意,又不太满意。满意的地方在于确实勾起了他一些回忆,不满意的地方在于……
    他又添添改改了一些细节,着重在“桃色花瓣胎记”上多描了几笔,系统007号问他:【你什么要加这一个特写?】这部宣传片有血泪离别、有火烧义庄,有养父母恩情,怎么看重点都不在一块胎记上。
    阮雪宗漫不经心道:“你以后会知道的。”
    他这些费工夫的行动,都是为了以后行事时,一切都变得合理有据。
    ……
    孔雀山庄事情结束后,阮雪宗决定回江南了。
    “就算是盟友,也不能老在别人家里白吃白喝。”他明面上是这样说的,唯有007系统知道,这家伙纯粹是金陵城受不了。
    孔雀山庄寿宴后,阮雪宗没有毁容的事像插了翅膀一样传遍了江湖,有些传闻还添油加醋,拿他跟二十年前搅风弄雨的绝世美人相提并论,引来无数江湖豪杰心驰神往,千方百计想见他一面,看看传言是否名副其实。
    阮雪宗当即就想走了,回他的大本营江南城去。
    他来时走的是陆路,陆路波折大,遇到什么拦路虎,顾忌着名声他还不好打死,于是便决定回去时走水路。
    他随便挑了一个日子辞行,没想到这一天细雨霏霏,他在无数玩家震惊失望的目光中,戴上了一顶白色帷帽。
    这种帽子又叫笠帽。
    就是斗笠一般的帽子边沿,垂下一层面纱,能把面容挡住,还既挡雨又遮阳,非常实用。
    在等待南下大船靠岸时,阮雪宗庆幸自己跑得够快,因为他听到了不少江湖人凑热闹的声音,“你知道吗,洗心山庄庄主阮雪宗没有被大火毁容,面具下那张脸,足够惊艳世人!”
    “你怎么知道?”
    “我那兄弟收了孔雀山庄的邀请帖,去赴宴了,没想到是一场阴谋,差点把小命送了,他说自己看得真真切切,阮庄主那张脸好看得连魔门都不敢下手。”
    “真的假的,魔门可是心狠手辣,连正道仙子都说杀就杀的。”
    “我怎么听说,正道仙子不是被杀,她是自愿为魔门挡刀死的。”
    一位男侠嗤笑一声:“什么江湖第一美人,我看就是以讹传讹,世人皆是庸庸碌碌、盲目跟风之辈,说一朵花是美的,传言多了,万人便也附和……”
    说这番话的男侠,是某门派的内门弟子。他此番初出江湖,对快意恩仇、鲜衣怒马的江湖充满向往,孔雀山庄一事他自然也有耳闻,对阮雪宗和洗心山庄门客的事迹更是听得耳朵要长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