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买西装?”唐荼瞄了一眼他的手机屏幕。
“嗯。我没有西装。”阮幼青之前没什么需要穿西装的场合,倒是穿工作围裙的机会更多。
“正装还是该有一套的。走吧,陪你去买。”
唐荼将他带到了附近奢侈品云集的购物广场,阮幼青没有下车:“在这里挑吗?”他并不需要这么高档的西装。
“西装要买,就好好买一身面料剪裁都过得去的。”唐荼熄火开门。
阮幼青不太清楚他口中的“过得去”是什么概念,依旧坐在原地没动。
唐荼下车绕了半圈,替他拉开了副驾驶的门在门边等他:“我买给你,新年礼物。”
……阮幼青已经到嘴边的不要生生吞了回去,这会儿看着唐荼的笑容,忽然就能体味出商人的精明了。别人收了他的新年礼物,这下他自然不好拒绝。可几颗玻璃糖果换一身价值不菲的西装,是不是太多了……
唐荼漫不经心站在门边也不催促他,风过的时候却忍不住裹紧了风衣,这个人向来怕冷。
阮幼青看得不忍心只好下车,跟着他进入了自己从未踏足过的店面,从导购小姐手中挑了最朴素的一套纯黑色衬衣西装三件套进了更衣室。他摸了摸上衣的精纺面料,轻薄润滑,内部里料针脚细密,与快时尚那些几百块到处是胶水线头的西装大不同。
里里外外穿好,似乎并没有什么难以忍受的束缚感。只是衬衣衣袖的扣眼太紧,单手难以系好。他推开更衣室的门走出去,导购小姐立刻冲上来帮他整理衣领挽裤脚:“您穿的比我们模特还好看。我们这是欧美尺码,一搬亚洲人没这么好比例的。你看这个袖口长度还有这个裤长,简直就是给您量身定制的。您有没有哪里觉得尺寸不合?”她蹲在阮幼青脚边低头帮他整理裤脚。
阮幼青不太逛街,衣服大多网购,没怎么享受过这样的恭维,导购小姐语速快声音轻柔像泠泠作响的溪水,也像微微摇荡的风铃,他有点不习惯被陌生人这样触碰,更重要的是刚刚换衣服时他摘下了助听器和手机一起放在更衣室的托盘里,有些听不清蹲在地上的人低着头在问他什么。
“我帮他弄吧。”唐荼到底看出他不自在,走到他身侧低头替他系衬衣袖口的扣子,微微靠近他的耳朵低声说:“很适合。就这套吧,让他们帮你微调一下。”
阮幼青忙点点头,他也实在不习惯这种地方。
第二天赶到画廊的时间有点晚,阮幼青生怕这么贵的西装被挤坏了,特意错开了人最多的那趟地铁,一路上捡着干净的地方走。才刚踏进办公区的一瞬间他觉得自己又回到了那间西装店,许涵艺放下粉扑感叹一声,和刘妍围着他大大方方评论起来。
“所以说啊!西装经久不衰是有道理的!”许涵艺举着手机绕着他拍:“我不怕脸,就拍衣服。”刘妍倒是安静,捧着咖啡杯笑得阮幼青后背冒汗:“幼青老师,你说你一个艺术家有必要长这样吗?”
连成墨都打趣他人靠衣装,可以直接靠脸出道了。
“看看几点了。”唐荼推开办公室的门替他解了围。
“十点。”
几个人立刻收起了玩闹的闲心,刘妍拿上画廊钥匙下了楼。没多久许涵艺分别敲唐荼和成墨的门,通知他们约定时间到了,《当代艺术与收藏》的编辑和摄影师已经在停车场。
唐荼让所有人一起去楼下的画廊。电梯里他再次强调:“注意好油画区域不要让摄影师开闪光灯。”
采访持续了两个多小时,阮幼青站在诺亚的画作前,听他们在不远处的沙发上侃侃而谈,从当代艺术聊到千禧一代的藏家。
“其实国内的消费能力崛起之后,进入藏家圈子的人逐渐年轻化。了解了当代艺术之后,越来越多年轻人都表示比起花几万,甚至几十万买一个包包,一块手表,他们更有兴趣买一件艺术品。这些人大部分是消费型藏家,就是不以投资为目的,纯粹欣赏作品。”
编辑接着问到艺术被过度商业化的问题,恰巧刘妍替他们续杯咖啡,被唐荼叫住。
“你看她丝巾上这只向日葵,是村上隆的周边。”唐荼说:“像她这样不愁吃喝生活富裕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在用什么?她的水杯是奈良美智的高额头小女孩,她的车钥匙扣是草间弥生的波点南瓜,她在办公桌上放了气球狗的托盘做装饰。你看,现在的她们不仅仅是满嘴爱马仕香奈儿这样的奢侈品大牌了,也会讨论当红的艺术家,讨论艺术家的流派,交换国外美术馆的纪念品做伴手礼。”
摄影师将镜头对准了刘妍丝巾上那只银色的向日葵胸针,唐荼顿了顿,直到编辑将目光从刘妍身上收回去才继续:“不是所有人一出生就理解星月夜,蒙娜丽莎的,他们只知道那是传世奇作,却根本不明白一幅画为什么让那么多人瞻仰。在了解,感悟那些历史背景之前,他们与艺术是分离的么?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这些更具冲击性的波普艺术家才是他们的艺术启蒙。虽然将艺术过度商业化不可取,但这不失为一种更好的传播方式。因为拥有了这只可爱的向日葵,她会去了解村上隆,了解波普,进而对背后深远的艺术形式和历史产生兴趣。只是,商业化对艺术家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唐荼掷地有声:商业化是双刃剑,它让艺术家们不再为现实所困,也让艺术家困于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