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买糖葫芦吗?
公子,买个糖葫芦吧。
苏沅正打算带着黎北漠离开,就见到那个卖糖葫芦的人到处哀求着人买。见到这一幕,她细细打量起那个人来。是个中年男人,约莫着四五十岁的样子,穿着破破烂烂的衣裳,骨瘦如柴。
那糖葫芦上面几乎没有糖,山楂也是不太好的。见到这些,她隐隐觉得,这个人应该是有很大的难处。
姑娘,买个糖葫芦吗?
路过的人看到他的时候,都面露嫌弃。那些想吃的,也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饭都快要吃不上了,哪里会有闲钱买这个。
男人走到苏沅身边,小心翼翼问了一句。
苏沅闻言,点了点头。
大叔,你这糖葫芦怎么卖?
男人面露喜意,一个碎贝一串。
听到这话,苏沅暗道,还行,不算贵。碎贝就是破碎的元贝,因为有些东西不值一个元贝,又不会多买,所以这些普通百姓会将一个元贝分成十个均等的碎贝。虽然是碎贝,但是没有影响它本身的价值。
一个碎贝,的确是不贵。
苏沅掏出一个元贝,递给了那男人,大叔这山楂是自己种的吗?
不是,是山上采摘的。就在那边,漠阳城往西面的村子走个几百米,就能看见一片山,那里面就有山楂树。
听到男人的回答,苏沅暗道,还真是个老实人、
男人将元贝分成是个碎贝以后,递过来了九个,姑娘,自己挑一个吧。
苏沅随意拿了一串以后,继续询问起来,大叔是靠这个为生的吗?怎么样,好卖吗?
------------
第一百六十九章 到我们镇子来
听了这话,那卖糖葫芦的大叔叹了口气。漠阳城的日子本来就艰难,贫苦人家没有闲钱买这个,富贵人家瞧不上这个,所以这生意,自然是很差了。
不好卖啊,有时候一天下来,也卖不出去几串。
一整天的时间,连一个元贝都赚不到。要不是家里面急需用钱,他又找不到活计,断然不会做这个的。
原来是这样啊,大叔家在哪啊,家里面几口人?
听到苏沅的问话,这大叔没有丝毫的不耐烦,认真地给苏沅解释起来,我家在李家村,家里面一共五口人,上有一个老父,下有两个孩子,加上我媳妇,一共五口人,都指望着我卖这点东西过活。
现在,活计不好找,这日子眼见着就过不下去了。说起这个事,我这心里就愁得慌啊。
听见这话,苏沅沉吟了一会儿,似乎做出了某种决定。
如果大叔不介意的话,可以搬到我们北安镇。不过,只能你们一户人家搬过来,你们村子里面那些人,我就帮不了了。
北安镇!
听到苏沅这话,那李大叔瞪大了眼睛,微微张着嘴巴,看起来滑稽极了。北安镇现在的名声在漠阳城可不小,他们也听说了。不过听说是北安镇的管理者亲自去选村子,不是什么人都能加入的。
他们这些普通人,也没有想过会有那样的机会去北安镇。
当然,真实的北安镇是什么情况的,他们也不知道,这是都是从别处听来的。
是啊,如果你愿意去的话,我可以将你们一家安排进去。
真,真的吗?李大叔握着糖葫芦杆子的手都抖了起来。他们一家已经快要断粮了,这些日子他媳妇在家愁得都快要病倒了。老父身子本来就虚弱,这几日吃不到什么东西,更差了。两个孩子也在漠阳城奔走,找活干呢。
若是真的能去北安镇,就是让他干多少活,他都愿意。
当然是真的了,这件事情我还是能做主的。这样吧,你先回家和家里人商量一下,明天不管决定了是去还是不去,都去街上的那家元锦记点心铺子去知会一声儿。到时候,你就说是一个姓苏的人让你去的就行了。
说完这一番话,苏沅就带着黎北漠去了元锦记。明天她不打算继续来漠阳城了,如果李大叔一家愿意过去的话,那就让元锦记派个人带他们过去。
正好这铺子里面的伙计有的很久没回家了,可以回去看看。
李大叔看着苏沅离去的身影,站在原地犹豫了一会儿,咬了咬牙回家去了。这样难得的机会,他可不能错过。反正继续留下来这糖葫芦也未必卖得出去,不如赶紧回家和家里人商量此事。
李家村的李大叔家,是一个破败的茅草屋子,眼下天气暖和还好,等到了冬天,柴火必须整日烧着,才能保证一家人不被冻死。所以,从现在开始,他们家就得准备柴火了。
往年都是李大婶和李老爹还有小女儿一起去山上找柴火的,今年李老爹病了,小女儿又去外面找活干,这活就落到了李大婶一个人身上。
她吃力地背着山上捡回来的树枝,放在了院子里面的破墙下面,扶着腰大口呼吸着,面呈菜色。这几天,家里快要断粮了,所以她基本是没怎么吃东西的。
这时候,又背了一担子柴火回来,已经累得头晕眼花,险些站不稳。
缓和了一会儿以后,她走到水缸旁边,舀起一瓢水,猛地灌到了肚子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