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1页
    邢辉“啊”了一声,说:“什么样的死者?木乃伊吗?或者是冰库里冻了一个世纪的死者?”
    吴舟笑骂道:“你丫科教频道看多了?”
    “不不不。我很认真的。”只听邢辉真的蛮正经的说:“如果不是,那可真是不得了了。”
    “怎么说?”
    这是茜草科一种叫巴蓬的多年生木本植物,它主要分布在气候温暖潮湿的地方,例如我国的云南广西等地,当地人称它的种子为巴蓬豆。
    但严格来说这家伙并不是一颗豆子,因为巴蓬并不是豆科植物。
    巴蓬在春末会开出三瓣的小白花,花朵会簇在荷包一样的苞片内,花期仅有4天左右,花朵凋谢后会长出高粱大小的果实,果实经过2个月的生长,最终会变成花生大小的红色浆果,果皮较薄,巴蓬便包裹在果皮内。巴蓬豆的表皮又韧又坚硬,有点类似与腊梅种子的种皮质感。
    然而大部分巴蓬是黄褐色的,圆形。
    至于古裙女胃中的巴蓬一头微尖,颜色为深褐色,并有不规则的斑点,这些改变的始作俑者是一种叫寄蛉的昆虫。
    寄蛉是一种很特别的小飞虫,它在巴蓬的花刚刚凋谢时,便用那像针管一样的产卵器将卵注入巴蓬果的体内。因为那时的巴蓬豆尚未成熟,种皮很薄,寄蛉的产卵器轻而易举的就刺破了种皮,虫卵便顺利的在巴蓬豆体内安家落户。一个月后虫卵顺利孵化,那时的巴蓬豆是半成熟状态,寄蛉的幼虫便迅速掏空巴蓬豆,在尚且柔软种皮的保护下完成化蛹,此时寄蛉已经成长的很大,将巴蓬豆撑的变了形,所以后期的巴蓬豆从外观来看会有一头微尖。种皮的颜色变深正是因为巴蓬豆在成长到一半时“坏死”掉了,那些不规则的斑点是寄蛉幼虫啃食巴蓬豆内部时会不小心啃掉一点种皮,因此造成了颜色的深浅不一。
    “嗯……”吴舟抓抓头发:“所以,所以重点是什么?”
    邢辉那边“咕噜”一声,喝了口水润了下嗓子:“别急,我没说完呢。重点不是巴蓬豆,而是寄蛉——它在1927年已经被正式确认灭绝了。”
    吴舟愣住了,半天回不过神,脑中各种念头来回穿梭,一时处理不来这个信息。
    “所以我问你这个巴蓬豆在哪里发现的,如果是真的,那可能是超大的发现哎!”邢辉有些兴奋的说。
    “你等等!”吴舟打断他:“你是说这种虫子一百年前灭绝了?哪哪都没有的那种灭绝吗?”
    “对。”邢辉那边传来翻纸张的声音:“这是有非常非常明确的记载的。”
    吴舟百思不得其解,这灭绝的东西为什么会出现在死者的胃中?就算是之前把巴蓬豆当传家宝一代一代的保存到现在,谁会把这玩意儿煮成粥吃掉?
    邢辉以为吴舟在质疑他的专业性,于是耐心的给吴舟讲解。原来,被寄蛉幼虫寄生的巴蓬豆并没有彻底的死掉,正如前面所比喻的,是“坏死”,只是局部的细胞死亡,因此尽管巴蓬豆颜色产生了变化,它其实还在缓慢的生长着,到了成熟的时候,巴蓬豆的种皮依旧会变成坚韧的蜡质外壳。
    第 24 章
    那么问题来了,弱小的寄蛉在羽化时是如何冲破这坚硬的外壳呢?
    自然界是神秘又奇妙的,巴蓬豆坏死的种皮悄悄发生了变化,它变得比正常的巴蓬豆种皮更易吸水,吸足水分后会变得柔软,寄蛉的成虫便可冲破种皮,展翅飞翔。
    寄蛉的这种繁殖方式的优点显而易见,在幼虫时期隐藏在巴蓬豆中,不仅可以抵御天敌,又有足够的食物。缺点就是冲破种皮相当于又经历一次羽化,而并不是所有的寄蛉都可以羽化成功。
    于是在上亿年的时间里,寄蛉和巴蓬共同生活,共同进化……直到两三百年前,这种平衡被一种奇怪的力量打破。
    巴蓬其实是一种花量很大的植物,盛花期可以密密麻麻的开一树,然而现在的巴蓬却只能勉强凑够两枝儿的花量。花量减少的时间恰好与工业革命的时间相吻合,此时二氧化碳的排放较之前有了明显的增加,雨水的PH值因此降低。尽管只是一个微小的变化,巴蓬却开始“水土不服”,开花开的异常艰难。当然有专家做过相关研究,认为雨水PH的变化只是原因之一,但巴蓬花量的减少的确与人类工业活动的增加有明显的关联性,所以推测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增高也是另一个主要的原因。
    尽管花朵减少了,但是对巴蓬本身的生长是没有太大的影响,结的巴蓬豆勉强还够繁殖。但是这对寄蛉却是一场灾难。
    环境的变化太过于突然,没有给寄蛉足够的时间去慢慢进化,它们刻在基因里的烙印告诉它们只能在巴蓬豆里产卵,但巴蓬豆却不够用了……除此之外,微酸的雨水非但不会将种皮软化,反而会加速种皮的硬化,因此即便寄蛉的卵顺利产在巴蓬豆内,却有多半憋死在种皮内无法出来。
    这简直是蝴蝶效应的最佳案例,环境一个微小的改变便引出一连串的反应,最终导致一个物种消失在了进化的长河里。
    吴舟久久无法回过神,没想到高中毕业这么多年了又上了一堂生动的生物课。
    “所以,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如果我们把死者胃中的这个巴蓬豆剖开,可能会发现里面有个虫蛹?”吴舟十分嫌弃的说:“靠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