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徐家兄妹当真是好相与,徐文轩温和有礼,徐慧卿天真烂漫。而徐家兄妹似乎对自己和哥哥也很有好感,徐文轩竟主动提出,以后有事找他帮忙。
又来了一个顾客,徐家兄妹见二丫忙的无暇顾及自己,大牛又不善言辞,便和大牛二丫招呼一声离开了。
写完了这一封信,申时已经过了一半,想着不会再来人了,兄妹两人便收拾起桌椅,准备收摊。将桌椅搬到了杂货店,杂货店的箫掌柜笑道:“小丫头不错,和张伯一样,不光字写得好,还仁义。”
二丫冲着箫掌柜感激的笑笑,五百文钱只能买一斤米,箫掌柜只是意思一下罢了,不光让自己存放桌椅,还要用他家的毛司方便。
今日写了十一封信,除了那个老妪给了一百三十文,其余的都是给的两百文,现在的笔墨纸砚是张伯给的,算下来今天赚了两贯一百三十文钱。
在回来的路上,兄妹俩花了一百文钱,给娘买了一个烧饼,他们想着,娘一个人在家,肯定是凑合着了。
怕烧饼凉了,大牛将烧饼包好揣进了怀里,等兄妹俩到家的时候,烧饼还是热的。
“娘,你吃烧饼!”大牛将还热乎乎的烧饼递给了杨氏。
“你这孩子,花这个钱干什么,我现在又不用干活,随意吃点就好。”杨氏一看烧饼,心疼的不行,马上埋怨大牛。
“娘,我今天赚了两贯多钱,只是花了一个零头罢了,你一个人一定是在家吃野菜了,这样哪行,你要是不把烧饼吃了,我和哥哥就生气了。”二丫故意噘着嘴,看起来很生气。
“好,娘这就吃,小二丫不要生气了。”杨氏拿起烧饼便咬了一大口。
自从相公去世以来,这段时间是杨氏最高兴的日子,儿子女儿孝顺她,日子也越来越好,在日子苦的快要熬不下去的时候,她也没有后悔收养了二丫,哪怕花去了自家仅有的那点钱为二丫抓药,她也没有后悔过,现在看来,二丫这孩子真是可人疼。
大牛和二丫自然不知道杨氏心里想的什么,看到娘眼中透出复杂的神情,只当娘是心疼钱,二丫便更觉得好笑,她将娘按坐在凳子上,娇嗔道:“娘,您以后要有个心理准备了,等我和哥哥赚够了钱开个店,您还要当掌柜奶奶呢,才一个烧饼您就这样了,日后若是每天吃肉,您还不得跟做梦一样。”
听说俩孩子要开店,着实让杨氏吃了一惊,吃惊过后,杨氏似乎也觉得这件事可信,不过短短三个来月的时间,家里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日后开店,也不是没有可能。
收拾停当,二丫和大牛开始读书识字,天气逐渐冷了起来,夜晚更是清冷,便点了油灯在屋子里读书,杨氏虽然节俭,但是为了让孩子读书识字,也不心疼灯油了,她也没有闲着,两个孩子读书,她就在一旁纳鞋底,天冷了,给俩孩子做双棉鞋。
过了一个半时辰,杨氏见时候不早,烧了热水三个人泡了脚,洗了脸就上床歇息。娘俩说了一会话,杨氏和二丫商量,再过十几天,三叔公的大孙子李大河就要成亲,送些什么好呢?
“还有十几天呢,您看这样可好,若是没有人找我唱哭,咱们就直接给三叔公五贯钱随礼,若是有人找我唱哭,就把半匹细布送过去,就当随礼了。”
“这样也好!”杨氏应道,五贯钱的随礼在乡下是极重的礼了,乡下人一般都是一贯钱的随礼,家里的妇人孩子都去吃,所以乡下办喜事和丧事,是赔钱的事情。
接下来的日子,二丫和大牛还是每日早饭后一起去城里,刚开始的几天,是二丫写信,大牛陪着,几天后大牛到金玉满堂上工,兄妹俩便各忙各的。
二丫每天收了摊便去金玉满堂找大牛,在店里等上大约半个时辰,到了酉时,两人便一起回家,在等大牛的时候,二丫也不闲着,主动去后堂帮着摘菜,或者帮店里迎客。
酒楼一天最忙的时间,除了午时,便是申时了,若不是有宵禁,酉时应该也很忙。因为戌时便要宵禁,原本忙碌的酉时便换成了申时,忙过这个时辰,就清闲了很多,大牛这时候回家,对酒楼倒也没什么影响。
二丫在最忙的时间帮着迎客,让金掌柜很高兴,这丫头嘴甜,加上年龄小、长得又好看,把客人哄得很是舒坦,原本还犹豫着要不要进店的顾客,便打消了顾虑,直接进了店。
“二丫,你如此卖力,看来我要再给你一份工钱了。”金掌柜打趣道。
“金掌柜真是客气了,我是为了弥补我哥哥提前走,酒楼戌时才打烊,我哥哥酉时便离店,哥哥早走一个时辰,我不过忙半个时辰,说起来还是您吃亏呢!”
忙到了酉时,大牛和金掌柜招呼一声,便带着二丫离开了金玉满堂,这次,兄妹俩给娘买了两个包子带回去,兄妹俩每次回家都变着花样的给娘带吃的,娘一开始还执拗着不同意,可俩孩子脾气更犟,杨氏最终还是没拗过兄妹俩。
次日吃了早饭,二丫和大牛便要去城里,杨氏提醒他们,今日是大河成亲的日子,让两人早点回家,这些天并未有人找二丫唱哭,杨氏决定随礼五贯钱。
古人黄昏之后才拜堂,所以喜宴一般都是在酉时左右,二丫申时便收了摊,到金玉满堂和哥哥打了个招呼,自己先回去了,大牛酉时才能离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