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文乐和汪夏山他们就成了围观的吃瓜群众,守在两人周围,可不能让人见着这些,不利于尹家姑娘的名声。
两月后,两人大婚,周家人虽不满意这门亲事,但架不住周清元乐意。
而且尹素云的医术也确实好,婚后周母本想劝她放下,但在被尹素云治好腹痛之后,就帮着一起出主意,怎样把家事和学医两手抓。
-
师兄弟六人一齐来到环省,在环省码头分别,此去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聚,只望师兄(师弟)平安无忧。
孙纬看着船只远去,自己又回到争鸣书院去了,他还有点盼头,三年后还能跟致远和由之在京城重聚。
-
来到京城后,祝文乐他们各自回了自家小院。
京城祝家现在只有他一人,父母现在还在岑竹县,得把东西收拾出来,才会带着弟妹来京城。
至于两个妹妹自然也要在京城出嫁,反正不管在哪里,都是要坐船过去的。
翰林院的日子比想象中的清闲,于是祝文乐开始不务正业了,不对,应该是在正事办完的情况下,重拾自己的兴趣爱好。
所以他常常往工部跑,本来还想打压一下的其余朝臣:算了吧,这人应该没这心思。
于是翰林院编修,在闲暇时成了工部的编外人员,并且他还真带着工匠做出了些成果,成了这一科升官最快的人。
做着工部的活,升着翰林的官,奇葩二字就是为他量身打造的。
其中不乏人操心这位探花郎的婚事,可惜祝文乐早有准备,拿出圣清道观观主的批语:此生无缘,不然,祸及自身。
有人不信邪,结果第二天这个探花郎就起不来了,于是再没人提这事。
祝文乐觉得想出这个办法的自己,果然聪慧。就算周先生他来信询问,他也不惧,当时他也不知道这件事,到了京城去圣清观上香时,才被观主批的。
等到祝家父母到来,他们一家人在京城安顿了下来。
第155章 锦鲤文中的秀才(全文完)
时间匆匆, 又到春日会试之时。
孙纬已经来了京城,依然住在祝家小院,这次有祝母悉心照顾, 可比上次舒服多了。
祝家两个妹妹已经出嫁,十四岁的祝文远由陈伯带着,去了岑竹县参加县试, 至于住,有老宅和外祖家在, 根本不用操这心。
这三年,祝文乐和周清元成了翰林院里的两朵奇葩, 一个身在翰林心在工部,一个在空闲时去抄医术, 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媳妇会医术。
但他们又不得不捏着鼻子交好这两人,祝文乐是因为他于机关器械之处确有建树,而且博学多才,出口成章,深得陛下喜欢。
而周清元除了自身学识过人外, 另一部分原因是沾了尹素云的光。
身为京城里为数不多的女大夫,谁家没有女眷?虽然大夫的地位不高, 但还是得敬着。
今年祝文乐依然呆在翰林院,因为农具机关之功, 升了两级,工部尚书本想直接把人要过来, 可惜翰林院不放人。
翰林院掌院学士是个地道的儒生,对祝文乐虽然有些恨铁不成钢, 但也没多少恶意, 甚至还起了爱才之心, 在翰林多待几年也是为他的仕途着想。
当然,最重要的是把他的思想扳回来,就算不能像他一样,也要偏回来几分,要是就这样进了工部,那就是肉包子打狗,真回不来了。
周清元也正式进了翰林院,成为一名编修,有了俸禄。庶吉士是没有没有俸禄的,每年只能得些茶碳钱,要不是当初陛下赐下一笔钱,他怕是连自己都养不起。
因为周清元没俸禄,他又不愿意用妻子的嫁妆,所以两夫妻不敢多雇人,也不敢这么早要孩子,就拖着。
这正和了尹素云的意,她不想那么早生孩子,除了影响她行医外,更是因为对身体不好。
两夫妻这样紧巴巴地过了三年,如今也算宽裕些。
-
祝文乐的日子不用说,他怕是所有人中最惬意的人了,爹娘都是有能力的,他的俸禄不需要养别人,只要能养活自己就行。
再加上几个舅舅生怕外甥缺钱花,时不时就送银子过来,祝文乐留下一部分,又将剩下的记下来,等以后再给舅舅们,毕竟不拿的话,太生分了。
而且舅舅们说的清楚,因为他,郑家做生意时少了很多麻烦事。以前他们还要额外给胥吏一大笔银子,现在都不用了,既然如此这些钱当然要给外甥。
后来这账越来越乱,祝母忍不下去了,两边签了契书,每年就给赚到的半成。于是,祝文乐就更不缺钱了,不用养家糊口的他,是朝廷中最亮的崽。
-
“祝师弟,你真不用来送我。”孙纬看着穿着大红外袍的祝文乐,察觉到周围那些异样的眼神,只想逃回去。
“怎么能不送呢,这可是孙师兄第一次参加殿试,我一定要在外面好好等候才行。”
殿试时,按理官员是不能休沐的,不过祝文乐官职还不算大,出来也无妨。
祝文乐这几日,日日待在翰林院,提前将大部分事务处理完,特意请假出来一日,为的就是今日。
看着站在两边的两人,周清元好歹穿的正常,祝文乐现在就像一只开屏的孔雀,花枝招展到人不敢直视,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他要去殿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