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5页
    “是喜事、一桩大喜事。”徐叔笑着说:“我大女儿要娶夫郎了。”
    “是吗,真是恭喜你了。”
    徐叔笑得由衷的开心:“原本还以为娶不上呢,得亏了这场饥荒,原本娶个夫郎要十两银子外加一头猪,现在只要两斗小米就成了。”
    程松儿心里听着有些不是滋味。
    “你说这女婿娶得划算了不?”徐叔还在沾沾自喜:“而且我那女婿男工也好,品行也好,是十里八乡都有名的。呵呵,赶明儿我妻主和大女儿都回来,外头世道乱,家里多几个女人心里踏实些。对了,过两天喜酒,你可以定要来呀。”
    程松儿有点惊讶:“你还要办喜酒?”
    疯了吧,这个时间段办喜酒?
    “是啊。这可是我们家第一次娶女婿。”
    “还是简单点吧。”她委婉的说。
    村里多少人吃不起饭,你别太拉仇恨了。
    “松儿妹子,你是不是担心我们家请不起啊?你放心,玉秀在刘家得宠,这些天生怕我们饿着,给我们送了不少粮食来。”徐叔有些得意忘形:“对了,这些天都没闻到你们家有肉味,是不是好久没吃肉了?”
    程松儿笑他被骄傲冲昏了头脑,连现在是什么特殊的时间都忘记了。
    如果她又这些粮食,才不会傻乎乎的都说出来。
    虽然心里吐槽,但程松儿依然发挥了之前的优越演技,活灵活现的哭惨道。
    “可不是嘛,什么都瞒不过您。过年前买的粮食基本都快见底了,年前熏制的腊肉就还剩下半块,你也知道,现如今半块肉顶什么用啊,还是得有粮食才行,可惜我没有远见,不知道早点买粮食。”
    “是啊,是啊。”徐叔听得连连点头:“你又没有田地,其他村民还能指望麦子成熟吃顿饱饭,你啥也指望不了,真是......得,过几天来我家,我们要杀两头鸡一头鹅,正好让你和青枝来我家解解馋。”
    “行,那就谢谢徐叔了,祝你家大女儿和新女婿早生贵女。”她熟练的说着场面话,徐叔笑得合不拢嘴。
    但她答应是一回事,去不去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她回了屋,程青枝早就做好饭正在等她回来,粥已经舀好,用碗盖住,她回来的时候温度正好不冷不热。
    但是粥很稀,非常稀。
    连续几天,天天吃稀粥,程松儿感觉自己都快成稀粥了。
    就在程松儿已经对以后的一日三餐感到绝望的时候,程青枝突然端出一盘凉拌菜。
    说一盘有点过分,不如说一碟更合适,量很少,也就像平时中餐馆里面的骨碟一样大小。
    “这是什么?”她好奇道。
    那菜是她从来不曾见过的,似乎是野菜,但是上面淋了辣椒油等作料,光闻闻就觉得很香。
    程青枝微微抿唇,唇角笑意温和:“村里人管这个叫蚂蚁菜,是一种野菜,焯水后拌点作料就可以吃了。”
    程松儿一听,皱起了眉:“不是让你别处去吗?外面很危险的。”
    程青枝贴着她的身子,眉眼笑意温柔:“松儿说的话我不会违逆的,我没有出去,一步都没有离开,这是在我们家墙角跟上自己长出来的。”
    他拿起筷子体贴的为她夹菜,笑容娴静温顺:“我知道你一连几天都喝稀粥实在辛苦,就一直想给你弄些小菜什么的,蚂蚁菜刚刚在墙角冒头的时候我就已经做好计划要给你凉拌了,之后我就每天都去墙角看,给它浇水,希望它快点长大。”
    “只是等的时间有点久,菜也少......”他语气有些失落,似乎在为不能给她做到更多而伤心,但很快他就振作过来:“但是味道还是不错的,你尝尝看。”
    程松儿心中一滞,像被烘焙了一样,浑身升起一股溶溶漾漾的暖意。
    有这样的人在身边,她还抱怨什么呢。
    第50章 .危机边缘危机边缘
    祠堂议事后没过几天,程松儿在村里转转时,发现原本许多已经饿得气息奄奄的人家忽然有了短暂的精神。
    尤其是村子里的石磨边排了好长的队伍,大家手里都拿着大一大捧尚未成熟的麦子排队等着上石磨。
    程松儿走进一看,见一些村民将未成熟的麦子粒放进磨盘里开始研磨,不一会儿就将麦子粒碾成了一指节长并且很细的青色条状物。
    一群小娃娃围在石墨边,看见碾出来的东西立马就迫不及待伸手吃了起来。
    程松儿没见过那东西,问道:“这是什么?”
    一个排队的村民解释道:“这是碾转。”
    把没成熟的青麦子放到石磨里碾成小条,直接就能吃了。曾经是闹饥荒的时候村民们迫于无奈应急的。
    程松儿心一惊,看着石磨后排着的长长地队伍,每个人的手里都捧着一大捆麦子。
    她忙问:“你们现在把麦子割了,收成的时候不就没有吃的吗?”
    村民无奈道:“那还能有什么办法,家里能吃的都吃了,我的夫郎孩子都饿了三四天,再不吃就饿死了,我只管今天能吃上一顿饭续命,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吧。”
    其他村民也都是这种想法。
    “是啊,更何况那些流民越来越猖狂,天天网上来偷麦子,就算我们不吃,也白便宜了那群贱人,还不如我们自己吃。”
    “就是,等其他地方秋收了,朝廷有粮了,或许还能来赈灾呢。”一些村民还抱着不切实际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