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恨自己知识储备还不够。
男人笑着送走了她们,表情甚是得意。
葛慧君拉着她走出店面一段路后,笑着夸了句:“之前都没发现你对木材这么了解。”
阮思歌也没想到下午刚看过那本书现在就用上了,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也没想到,这么巧撞上了我下午刚看到的。”
“不过我辨别不出来真假。”
葛慧君拍了拍她的手,“无碍,你带我去下一家吧。”
没走几步,又遇到一个摊位,两人停下开始挑拣起来,阮思歌再次看到一款花架,出声想提醒,“师傅,这里也有……”
话音刚落,却没见她反应,阮思歌望向葛慧君,却见她目光直勾勾望着前面,但前面却不是木制品铺子,不禁好奇:“师傅你在看什么?”
葛慧君指了指前面摊位前站着的人,“前面那人,瞧着有些眼熟。”
阮思歌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这才望见前面灰暗背光下正背对着他们的夏倦书,身影挺拔清瘦,她欢喜道:“哦,他就是我跟你说过的夏倦书。”
正巧此时,夏倦书头转了过来,漂亮张扬的面容霎时入了葛慧君眼,后者眼里是满满的不敢置信,伸出的手都在颤抖,喃喃道:“太像了。”
“你说他叫什么?”
阮思歌心里觉得奇怪,夏倦书的联系方式还是葛慧君给她找来的,犯不上一点都记不起名字再问一遍,但还是耐心,一字一字道:“他叫夏倦书。”
倦书疏竹几,多梦绕湖扉。
第22章 、界限
姓夏。
葛慧君一顿,结合他的眉眼,几秒后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名字来,拉过阮思歌问道:“他现在跟谁住?”
“自己住。”
“父母呢?”
“没听他说起过。”
连续两个问题没头没尾的,半点琵琶的事情不沾边,阮思歌回完也觉得师傅对夏倦书私生活似乎挺关注,反问道:“师傅你为什么问这个?”
“没事,可能是我看花了眼乱认人,瞧他面相颇像我认识的一位旧人。”
葛慧君盯着又看了夏倦书几眼,终是无法准确判断,又想着提起那桩旧事或许对已经忘记的人来说也不妥,这才死心收回目光,叹了口气,“可能人上了年纪吧,最近老是会想起十多年前的事情。”
“时候也不早了,我们再买一点就回去。”
阮思歌压下心底的好奇,转头再往那灯下看,夏倦书已没了人影,她又陪着葛慧君买了几件盆栽架打包,这才回了民宿睡下。
第二天一早,两人简单用过早餐后,来接的车已经在楼下等着,阮思歌下楼去送,告过别正准备关车门时,坐在后座的葛慧君突然手扶着车门挡住她的动作,忍了一路,哪怕一直不愿相信,此时还是问出了自己心里最担心的问题:“真不打算弹琵琶了?”
阮思歌缓缓点了下头。
“人生能有几个十年,那般带你学琵琶的心力之后我是不会再有了,你若真再也不弹琵琶,你我的师徒情分怕是也尽了。”
葛慧君牵过她的手,拍了拍,轻道:“飞燕杯近在眼前,这些日子你好好想想吧。”
阮思歌眼眶热热的,无法说出一个不字,瞧着那半含泪的眼,葛慧君也不忍,松开手,叮嘱道:“回去吧,我也走了。”
车子很快启动。
阮思歌望着那车子驶离自己视线,心事重重回了民宿,枯坐了会儿,又翻开了那本从夏倦书家带回来的书,刚翻了一页,又听见隔壁房间王瑞华正在打扫准备迎接客人,还有行李箱滑过木地板的刺耳声。
入春天气暖和了之后,民宿顾客量激增,王瑞华忙得不行,连近日的饭菜都疏忽了不少。
环境实在吵闹,阮思歌装上钥匙,抱着书又往夏倦书家走,路上却见到啊斑领着几只小猫咪在小镇路上疯跑,她喊了几声,傲娇的猫愣是连个眼神都没给她。
阮思歌去得晚,夏倦书已经在工作室开始忙活起来,听到他刨木的声音,脚步又退了回来。
半晌,夏倦书拿着杯子出来倒水才发现她正坐在院里看书,随意问了句:“什么时候来的?”
“半小时前,看你工作正认真,就没去打扰。”
阮思歌合上书冲他笑笑,想到什么又跟着进了里屋,“对了,黄花梨要怎么鉴别啊?光靠香味有点弱,书上说还可以看荧光反应,是直接浸水然后看反应吗?”
“但成品一般都会上蜡涂色,有的还会弄上防水贴层,这个好用吗?”
“荧光反应要木屑或者一小块黄花梨木头浸水过十二小时,单单泼点水上去效果约等于无。”
夏倦书躬身倒了一杯水,对她的勤学好问非常满意,乐于解释更细一点,“但一般实际操作很难,就像你说的成品会经过加工处理,影响判断,另一方面来说,不止黄花梨拥有荧光反应。”
“所以荧光反应只能鉴别一小部分冒充黄花梨的?”
阮思歌听出他的意思,立马反问道。
夏倦书肯定说:“是的,黄花梨浸水一般是浅黄色荧光,像紫檀属一般多是蓝色荧光,同时浸水的话,因为木材密度差异,像另一种容易冒充黄花梨的海南黄檀,浸水后会有部分沉水,黄花梨不易沉水。”
这一行实在复杂又高深,阮思歌顿感头大,这才明白为何昨晚那个店主那么自信,转头又问道:“那一般要怎么判断是否是真正的黄花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