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刘和说,鹿习惯在哪个地方脱角,以后还会来这里,李青文就停手了。
来日方长,不急。
一起吃饭就容易拉近感情,刘和知道了他们是流犯,丝毫不在意,也听说了边城的事情,但却只口不提部落的事情。
蒋立平他们也不好奇,知道很多部落都有各种规矩,避开唯恐不及,不想招惹麻烦。
吃完饭,李青文一脸期待的问狗吃啥。
雪车上有肉,刘和去喂,李青风也跟着,领头那只狗冲着他一直叫,李青风冷着脸走了。
晚上,李青文和江淙躺在双人的睡袋里,一直到睡着,李青文的嘴角都是翘着的。
月光融融,睡袋里暖暖的,这个冬天好像并不冷。
第二日,李青文是被狗叫声惊醒的,起来发现领头那只大狗正在和李青风对峙,刘和拦在他们中间,解释说,他的狗亲近李青文,想和他玩才会往他身上弄雪……
李青风手里攥着一把狗毛,当着那狗的面,吹散在空中,狗声叫的更大了!
马永江目瞪口呆,他没想到,李青风都能跟狗打起来。
在一片鸡飞狗跳中,众人随便填填肚子,把拉着老角的爬犁拴在拉人的爬犁上。
这回慢慢走,再也不用担心会丢了谁。
一路行到森林边缘,刘和停了下来,和众人分别。
领头的狗冲李青风呲牙,这次主动走到李青文跟前,湿漉漉的大眼睛盯着他。
刘和笑道:“它想让你摸摸头。”
李青文惊喜万分,伸手摸了摸毛茸茸的狗头,手感果然如同想的那般好。
看着狗拉雪车离开,李青文还在回味那滋味。
第60章
就在李青文等人坐着爬犁回营地之时, 京城也下起了雪。
文正书院在京城立足百年之久,虽然现在风光不在,但从前这里可是出过不少有名人物,传闻最盛的是一位太傅, 那位太傅出身寒门, 靠着勤敏好学, 位极人臣。
这等传奇经历自然被人所津津乐道。
传言那位太傅喜欢在书院的一个池子里洗笔墨砚具, 时间久了,池壁都被墨迹浸染,乍眼一看, 整个池子仿若一块砚台。
传着传着,就成了在这里洗墨,便能才高八斗,仕途亨通, 现在这个池子俨然成了文正书院许愿之地, 学子们的笔砚都会在这里清洗。
寒冬腊月, 黑咕隆咚,书院中的人尚在酣睡, 洗墨池边已经蹲了一个人。
李青卓熟练的将桶中毛笔取出, 斜放在池边, 再将池水舀入一方方砚台之中浸泡。
池水冰凉刺骨, 手很快冻的通红, 李青卓站起来将双手拢在嘴边呵气, 他不怕冷,只担心手冻僵, 学堂上无法握笔。
他跟随商队到京几个月, 凭借着周丰年的推荐信, 顺利的进入文正书院。
文正书院现已落寞,跟那些人才辈出,佳名远播的书院无法相提并论,但李青卓没有一丝一毫的失望和后悔,他认认真真的学习,恨不得把睡觉的事情都挤出来看书。
但囊中羞涩,他不得不在读书之余做事赚钱。
到了京城后,李青卓才知道,这里的东西贵的离谱,光在书院吃住就几乎花去了他所有的银子,还要另外买书,笔墨也要消耗,剩下的钱根本不够。
一开始,他靠抄书赚了钱,但这个费时,他不敢多做,怕耽误功课。
后来偶然一次帮人洗笔,被夸赞细心,然后就有人为了这个专门找上他,愿意出钱让他清洗笔墨砚具,当然必须得在书院的洗墨池中洗才行。
这里就读的非富即贵,出手自然也就大方,李青卓便欣然应下。
李青卓知道这里很多人是故意找上他,想借机羞辱,让他这个“穷酸相”的人滚出学院,不要脏了这里的地方,但他并不在乎,与渴望了多年的读书相比,这些恶意不值得一提。
李青文他们回去的路上,又下起了雪,这次雪不大,但是风咆哮的很凶。
来时立的棍子都没了影,但江淙没有迷失方向,带着大家径直回营地。
李青文一直盯着他的眼睛,生怕会像上次那般受伤。
其他人不明就里,都笑他,“怕你江大哥被风刮跑了,可真是看的死死的。”
江淙也非常小心,时不时主动回身给他看,省得他担惊受怕。
快到营地时,天还亮着,他们特意在外面转了两圈,待天黑之后才进营。
这次拉回来的东西很多,为了少些麻烦,在外头多挨一会儿冻也值得。
李茂贤每日都会在营地走动,官兵中有个并州人,俩人多说几次话就熟悉了,那人得知他们转年后可能回去,托他给家里捎个口信,李茂贤欣然应下。
这天傍晚,李茂贤原本正在收晾晒的牛粪,不知道怎么的,干到一半就跑到石头墙的门口处,那些官兵已经跟他混个面熟,道:“又来等你家小子?你都白跑多少趟,别在这挨冻,这大的风,路上怕是耽搁了。”
李茂贤笑着回应,却不离开。
天黑之后,守门的士兵换班,李茂贤还站在那,待看到远处飞腾而起的沙雪时,冻僵的脸上不由得露出了一丝笑意。
过了石头门,听到李茂贤的声音,李青文跳下爬犁,飞快的跑过去,清脆的喊道:“爹!”
李茂贤一把抓住小儿子,“都回来了,可还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