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0页
    郁知年觉得可能是杨恪,有点拖拉又紧张地走过去开门,真的是杨恪站在门外,杨恪提着一个很大的餐厅袋子,说:“我家里还没整理完,能不能借你的餐桌吃饭?”
    郁知年不好拒绝,让他进来了。
    杨恪看起来刚下班,把外套挂在郁知年餐椅的椅背上,解开袖扣,袖子往上折,露出手臂,只是从袋子里拿出外卖打包盒,好像要做什么苦力活。
    郁知年走过去,帮他拆了几个盒子,杨恪问:“要不要一起吃?”
    “我吃过了。”郁知年说。
    杨恪没有多说,坐下吃了起来。
    他吃东西的样子很斯文,郁知年坐在对面,看着发呆。
    杨恪吃了一会儿,郁知年问他:“你今天不加班吗?”
    “回家再加,”杨恪说,“你回去的机票买好了吗?”
    郁知年说周三,杨恪便说:“到时候我送你。”
    在昨天以前,郁知年都很难想象,他会和杨恪很平静地坐在一起,随便地聊一些生活现状。
    杨恪问郁知年项目的安排,郁知年一一回答。杨恪并不是那种擅长闲聊的人,两人的对话不热切,但也不尴尬。
    只是郁知年注意到杨恪一直在看他餐桌上放戒指的小碟子,眼神过于明显了,在心中提醒自己,等杨恪走之后,还是该把戒指收起来放好。
    郁知年离开赫市的这天,赫市又下雨。
    早晨八点不到,杨恪提着早餐,来敲郁知年的门,郁知年还在刷牙,叼着电动牙刷去给杨恪开门。
    洗漱完出来,杨恪已经把早餐摆好了。
    郁知年的航班是十一点,吃了饭,杨恪自己开车,把郁知年送到机场。
    他开了后备箱,把行李拿出来,郁知年要接,他没有给,问郁知年:“我如果休息,能不能来找你?”
    他昨天刚理了头发,看起来年纪更轻了一些,看郁知年的模样,虽然还是没什么表情,却像是很认真。
    郁知年心跳总是快,拿不准应该说好还是不好,问杨恪:“找我干什么?”
    “见见面,可以吗?”杨恪说,“总不能让你往返。”
    第39章 三十九(2019)
    郁知年到三文后,先住进了招待所,先去看了看几年未见的小姨。表妹上了大学,还没有放暑假,郁知年在小姨家吃了午饭,陪小姨聊天。
    或许是在宁市和赫市的十年占用他太多的感情,提到郁知年小时候的事,郁知年都觉得恍若隔世。小姨屡次关心郁知年的感情生活,郁知年都含混地糊弄了过去。
    次日,郁知年拿着导师找人开的介绍信,去了三文的文化馆。说来也巧,文化馆这天恰好召集了下属的单位,开下半年的宣传会议。三文原本是个县级市,前几年行政规划变动,独立成了地级市,下设三县两区。
    文化馆也是近年刚设立的,和郁知年对接的副馆长本身是社会学出身,十分热情地邀请他旁听会议,说能了解一些各县区的文化特色。
    会前,郁知年打开副馆长给他的三文年志读,一名和郁知年年龄相仿的、戴着眼镜的男青年走到他身边,试探地问他:“不好意思,请问你是郁知年吗?”
    郁知年看着他觉得眼熟,心中浮现出一个名字:“梅齐?”
    “真是你啊?”梅齐惊喜道,“我还怕我认错了。”
    “你初中走了之后,我们就没见过了吧,”他道,“你怎么在这?”
    郁知年简述自己的来因,梅齐告诉郁知年,他大学毕业后,考进了喜平县的县政府,在文化站上班。
    喜平虽是个县,但由于交通闭塞,进出不便,最近才通车,民俗风情保留得很好,与三文也不甚相同。
    郁知年听梅齐稍作介绍,觉得很感兴趣。
    三文的民族志有人曾做过,但喜平没有,他又问了梅齐些问题,生出了去喜平做民族志的想法。
    会上,郁知年听各文化站的人讲解着计划,心头跃跃欲试,和梅齐互留了联系方式,晚上便与导师通了个电话。
    导师对他的想法很支持,郁知年挂下电话,即刻兴冲冲地筹划起来,着手写一份简单的调查计划,忘我地写到夜里十点多,他接到了杨恪的来电。
    杨恪和他简述起诉案的情况,又问他在三文如何。
    郁知年有了更感兴趣的新计划,心情振奋,与杨恪分享自己白天在文化馆的经历,以及梅齐口中喜平县的风土人情。
    这天杨恪很给他捧场,郁知年不留神高兴得将一整天的事说完了,才发觉自己好像说得太多。
    他安静下来,杨恪未觉察到他的变化,问:“你这个项目,打算做多久?”
    “预计半年,”郁知年说,“但具体还得等我去了再看。”
    杨恪“嗯”了一声,郁知年问他怎么了,他又说没事。
    由于喜平的通讯不好,官方的档案储存不是很规范,历史文字资料缺乏,郁知年的计划先留在三文筹备,到七月中旬再去喜平。他一边找了些纸质的资料先行阅读,一边写了一份新的研究计划,还申请到了一些资金。
    他在三文重遇了以前的几个同学,也获得了不少帮助,每天都过得充实。
    杨恪早晚都会来电问候,由于杨恪的话不多,但又像很不愿意挂电话,最后只好都由郁知年来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