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院中只剩相府的刘管家,两位内官和文靖安三人。
严素光将圣旨收好,文靖安说道:“有了这道圣旨你在严府的处境会好很多。”
严素光眼神微动了动,说道:“谢谢。”
文靖安:“没事。你这里还有很多事要忙,我们不多留了,我还是那句话,有需要让韩延递句话过来,我们尽量帮你。”
严素光没回话,但态度已经有了转变,如果没有这道圣旨,她一定会拒绝文靖安的好意。
文靖安向管家和两位内官说道:“府里的人对素光兄并不友好,辛苦你们多帮一帮她。”
三人一齐回道:“文探花有心,我等也会尽力而为。”
文靖安再不多言,文妙安扯了扯严素光的袖子,在她耳边说悄悄话:“你节哀珍重,有事不想跟小哥哥说就跟我说,我第一个过来帮你。”
严素光点了点头,吩咐管家:“送他们出去,不要张扬,从后门走。”
管家领命,将文靖安兄妹从后门带出去,道别时这位老管家也不说话,只是给文靖安深深拜了一拜,仿佛一切感激的言语都在这一拜当中了。
离开相府,文妙安长长舒了一口气,说道:“总算帮上了点忙,没白走这一趟。”
文靖安的心情却轻松不下来,他知道严素光只是过了眼前这一关而已,现在是严家自己人为难她,后面就该轮到外面的人了。
第205章 来客 意外之客不请自来
朝堂的局势,总体按照预想中的发展。
元景帝下旨以公爵礼厚葬严同之后,当天晚上便又下了一道圣旨,这道圣旨直接发往中书省,任命中书右丞相温仪良出任“代相”,总领中书省以及暂代严同生前一切职务。
稍微有点朝堂认识的人都心知肚明,这个“代相”只不过是正相的过渡而已,温仪良正式担任大盛左丞相只是时间问题,六部尚书、各州郡布政使、京城或者地方其他衙门的高官都没有人可以与他竞争,最重要的是,元景帝需要他出任左丞相以节制严同留下来的旧党,这是直接原因。
故此,大盛官场出现了“只见新相笑,不闻旧相哭”的场面,代丞相温仪良府邸门口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府中日日夜夜都有宴会乐舞;旧丞相严同府前则是门可罗雀,一片哀沉,特别是严素光把严同的丧事“风光大办”之后,严家的威势在这场丧事达到顶点,随后开始呈现直线下降的趋势,就像烟火绽放后的冷灭。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莫过如此,在严家体现得极为明显。
这段时间文靖安没有再去相府,只是让文妙安时常去跑一趟,因为有了元景帝的圣旨,严家人暂时也不敢为难严素光,相府那边暂且相安无事,倒是他们农事处遇到了阻力,他带人将那些条约看完之后交给周洵送回中书省,如果严同在的话,只需要签字盖章就能生效了,他们不日既能出发前往江州,但这批条约落入温仪良手中之后,给的恢复说为了保险起见,需要亲自命人再复核一遍。
关键是温仪良还不是刻意为难他们,卡他们的时间,而是他必须这么做。
因为他出任代相之后,原中书省其他官员几乎全部都是严同的心腹,温仪良需要组织一套他自己可以信任的班底,因此他需要通过审核条约这种事来进行操作,把不服从他的官员进行替换,而新进的官员对中书省原有的审核要求并不完全熟悉,这就导致文靖安必须一等再等。
而这么一等,条约审核没等下来,等来了意外来客。
九月中旬,中秋已过,帝京逐渐有了秋凉的意味。
这一夜文靖安和林宁宴、陈崇章照常从农事处回来,他们这些天也是忙破了头,一边是京城和附近州郡的工业区依然维持运转和扩建,一边是等待中书省的回复,三人正商量着想什么办法走温仪良的门路,到了家门口才发现家里灯火通明,门口的拴马石系着三匹骏马,这就意味着家里至少有三位客人,他们都觉得奇怪,异口同声问道:“什么人?来找你的?”
三人都摇头,一起进了门,只见厅堂大门敞开,灯影绰绰下有人影晃动,文靖安前脚才踏进院子,里边的人便有警觉,纷纷起立,当中的一人向他招手打招呼:“文大人!又见面啦!”
文靖安:“……”
一共三个人,高的那个是萧弘治,相对矮一些的是翎玉和剑七。
文妙安没在家,这些天她国子监和严素光家两边跑。
萧弘治主动从大厅迎出来,拱手道:“文大人,可算把你盼回来了!”
文靖安:“萧大人,您这是?”
萧弘治:“我们是秘密进京,刚到不久,趁没人发现我的踪迹,先来你府上拜访。”
文靖安也不问他怎么知道这就是自己的住处,也不问他怎么进来的,像萧弘治这种有军方背景的二品大员,还是国公府世子爷,想要打探一个住处太简单了,文靖安想的是来者不善,剑州布政使秘密进京这种事传出去够朝堂议论纷纷的了,文靖安便问:“萧大人进京所为何事?”
萧弘治依旧是满面春风,笑道:“严同不是死了么?我也该走一趟京城了,之前和你说过的。”
文靖安略作回忆,心里一惊,想道:“严同死后,他要开始对付殷平海了!”
脸上不动声色,回道:“原来是这样,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我好友林宁宴,现在是农事处左少卿,这是我表兄陈崇章,现任农事处司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