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兄弟俩相视一笑,不多时,轮到永宁县考生进场了。
他俩跟在大队伍之中顺利进场之后,虽然王所思和宋教谕等人一再警告进了考场不要窃窃私语,不要东张西望,文靖安还是偷偷瞧了一眼这位林宁宴描述过的提督学政,朝廷钦派的三品大官!
但见这位学政官头上带着短翅乌纱帽,年约五十上下,留着一撮山羊胡,眼窝深陷,面瘦清癯,身上穿着圆领绯红袍,绯袍胸口处绣着云纹蓝孔雀,他端坐于台案之后,双目如电审视着每一个人,那种身居高位、咄咄逼人的气势彰显无遗。
文靖安偷看时,与这位学政官有刹那间的视线交汇,但也仅仅是刹那而已。
文靖安倒不是怕了他,只是不想自己因为“非礼勿视”被驱逐出考场。
第82章 策论 不动声色心照不宣
这位学政官只是多打量了他几眼,并未有其他表态。
如此,文靖安顺利从学政官案前拿到答题纸,随后便由监考官领着去找他专属的座位。
与县试、府试不同,院试不再提前公布考生的座位号,而是进场之后由监考官亲自领着考生落座,座位排序方法也与之前“甲乙丙丁”的分类不同,这次是用《千字文》面的字加上数字来编排的。
比如文靖安的座位号是地字二十八,陈崇章的座位号是玄字三十七,地字和玄字出自《千字文》开篇第一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所有考生的座位号都是用这些字与数字组合而成。
文靖安坐下之后,先仔细翻看了这份院试的答题折本。
院试的答题纸与县试、府试也是不同的,县试、府试的答题折本封面可以直接写考生的名字,不用密封,但院试的就变得相对保密了。
文靖安发现答题折本的封页果然有一张小贴纸。
贴纸上已经写着他的名字和座位号,上面还盖了章,考试前宋教谕告诉过他和陈崇章等人,这张贴纸叫做“浮票”,开考之前他们要将这张浮票揭下来自己保存,作用是考试成绩出来之后,凭借这张浮票确认成绩是属于自己的。
揭下浮票的地方,文靖安不能再写自己的姓名,而是要把座位号写上去,也就是“地字二十八”。
这种办法相当于“半糊名”,能够起到一定的反作弊作用,防止考生和阅卷官勾连,因为交了试卷之后,阅卷官也要是要被“关起来的”,考卷评完之前不得与外界接触,他们能看到的只是试卷上的座位号而不是考生的名字,自然无法和考生舞弊了。
文靖安想清楚了里边的门道,会意一笑,古人在这方面颇具智慧。
他确认自己的答题纸没有缺张少页之后,将浮票揭下来贴身藏好,但此刻还不能动笔写自己的座位号,因为院试的考试人数由于积年累月的缘故,达到了三千多人,他后面还有许多正在进场的考生,必须等全部考生经常落座之后,学政官下达开考告示,考生才能动笔,否则算是违规,会被当场驱逐出场。
如此,文靖安便只静坐等候,凝神呼吸,养精蓄锐,过程中不忘回头与玄字三十七的陈崇章对视一眼,给彼此信心和鼓励。
等到天光大亮,考场中率先响了报时的梆子声,辰正(8:00)到了。
这时王所思和宋教谕等人便成了无关人员,陆续退场,学政官亲自将考场大门锁上,随着一声长长的“开题”喊起,一众监考官举着写有题目的牌子进入考场。
三千多考生齐刷刷抬头看题,场面蔚为壮观。
院试第一场便有“真讲究”了。
一般人普遍会认为科举就是考四书五经那点东西,八股文禁锢思想、贻害无穷,但实际上的科举考试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死脑筋,当权者也知道光考四书五经无法考出真正的人才,毕竟官员最后还是要讲办实事的能力,光写八股文不堪大用。
因此到了院试这一关,文靖安便遇到了与时事相关的题目。
院试第一场一共就两道题目。
第一道是必考题四书文。
第二道则即非五经文也非试帖诗,而是变成了大名鼎鼎的策论。
文靖安这次拿到的策论题目可就要有真才实学才能写得满堂彩了。
题目只有七个字。
“剑州海贸得失论。”
没有要求字数,没有要求一定要写八股文,全凭考生自由发挥。
若考生一味只读四书五经,连剑州是什么地方都在不知道,更别谈海贸,那必然就是无从下手,不过对文靖安和陈崇章来说,这道题简直是天赐良机,让他们捡了个大漏,他们非但知道什么是剑州海贸,还知道剑州海贸背后一连串的历史曲折,先帝、旧党、前丞相林修远、现丞相严同、剑州海阁……这些隐秘或许连出题的学政官都没他们了解得多。
当然,他们也不能把这些隐秘给写上去,只要从题目本身进行回答就可以了。
这道题目的关键点并不全在于论述剑州海贸的得与失,而是考生的态度。
也就是你认为剑州推行海贸得多还是失多?这已经不是给一个答案那么简单了,而是一次政治站队,要不怎么说科举是“人考”而非“法考”呢?如果这位学政官认为朝廷推广剑州海贸得大于失,那么扬得抑失的考生自然能拿高分,相反则要倒霉。
这种时候,文靖安和陈崇章就要再次感谢林宁宴之前给他们写的那封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