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7页
    .
    到楼下时候,却见后门开着,芦苗正打着呵欠在门口与人说话。
    秦月走到后院去看了一眼,还没来得及看清楚门口是什么人,芦苗就已经看到了她。
    “阿月,有人给我们送桌椅板凳来了。”芦苗向她招了招手,“你过来看着,我叫豆苗他们起来把大堂里面给摆开,好让他们把桌椅板凳给送进去。”
    秦月有些意外这么早就有人来,还是来送桌椅板凳,于是走过去后门看了一眼,然后便看到了包扎着半边肩膀的严芎正吊儿郎当地靠在马车上。
    看到秦月出来,严芎忽然站直了换了规矩的姿势,连笑容都明媚灿烂起来了:“大人昨天半夜醒了突然吩咐的,让我一早就来。”
    “哦……”秦月有些尴尬地笑了一声,“你家大人好了没?”
    芦苗见秦月过来,便拍了拍她肩膀,道:“你在这里看着,我进去喊豆苗他们。”
    严芎目送了芦苗走进去,然后想了想才道:“肚子上来一刀,肯定一天好不了的,像我这样肩膀来一下还能活蹦乱跳走来走去,也是因为只是伤了皮肉没伤着骨头,要是当时伤着骨头,我就站不起来啦!”顿了顿,他又道,“不过精神比之前强很多,大人让我问娘子,能不能搬到这边宅子里面来养伤,大人嫌二爷哭来哭去太吵。”
    这一听就不会是容昭原话——大概是严芎自己归纳总结之后又重新理解之后的复述,秦月笑了一声,道:“我不信你家大人会这么说。”
    “意思是这么个意思。”严芎也笑了起来,“我没偏离大人的意思,娘子信我。”
    秦月看了一眼街对面那宅邸,道:“想在哪里养伤就在哪里养伤,那宅子原本就是你们大人置办的。”
    “啊还没来得及说,大人昨天已经把容家家产一分为三了,宅子现在是娘子的啦!”严芎一边说着,一边回头在马车里面翻找了一下,找出了个箱子递给了秦月,“大人让我把这些文书什么也带来了,容家家产三分之一给了大姑娘当嫁妆,剩下的一半给了二爷,另一半就是您的了。”
    秦月没接,只道:“给你们大人留着吧,他将来不吃不喝了?”
    严芎想了想,认真道:“还可以吃朝廷俸禄呢?这次事情过了大人身上至少要给个爵位的吧?我猜应该可以得个国公。”
    秦月摆了摆手还是没接,道:“我收你桌椅板凳可以,这些就算了。”
    “也行……”严芎没怎么太坚持,回手抓了个人,让他把箱子直接送到街对面宅子里面去。
    里面芦苗已经带着豆花他们把位置都收捡开,然后回到后门这边请严芎这边的人帮忙把全新的桌椅板凳柜架之类都送进去。
    秦月跟着进到食肆中看着他们把新的桌椅都摆整齐,再把前门打开来让屋子里面透气。
    .
    太阳升起来了,街上开始有熙熙攘攘的人群。
    食客们远远看着秦芦记开了门,便欢喜地朝着这边走了过来。
    新的一天开始了。
    .
    赵素娥跳下城楼至死的奏章最后还是由容昭亲笔写了送往京城,随着奏章还有他的病案。
    京中很快便也派了宗正寺的人来处理赵素娥的后事,倒是没有劳烦其他的人。
    当然这些人也来看了容昭,带着皇帝赵丛云的关怀,还顺便带来了一个专治刀伤的御医还有无数药材。
    御医看过了容昭的伤情,便认认真真开了方子,又给了建议要静养。
    在拒绝了张淼要接他去知州府中养伤的请求之后,他从容昀的刺史府中悄无声息地搬出来,还是回到了秦芦记后面的宅邸当中。
    休养快一个月之后,容昭终于能下地独自行走,不必再要人搀扶。
    .
    六月的洛州烈日炎炎。
    午后的太阳把树叶都晒得打蔫。
    秦月靠在冰山旁的柜子上,一边摇扇子一边看着芦苗把大块的冰块凿成小块,然后放进盛放酸梅汁的大桶里面。
    “要是有冰窖就好了。”芦苗说道,“每天买冰块也是一笔钱。”
    “上回说在后院修一个的,你没同意。”在冰山旁边倒是不热,秦月看着那冰凉的酸梅汁,回手拿了个杯子递给了芦苗,“先给我来一杯。”
    芦苗接了杯子给她舀了一大勺,然后抓了一把干桂花撒进去,道:“你少喝冷的。”
    “就喝一点点。”秦月接了杯子喝了一小口,然后放在手边的柜子上,“你之前和小庾大人说好在隔壁开店,现在攒好料子了么?”
    “不就还那么放着?我觉得小庾不行,还是得咱俩来。”芦苗叹了口气。
    “小庾大人最近不是升官了么?”秦月笑,“看起来做官还是很行的。”
    “那是沾了那谁的光!”芦苗斩钉截铁,“要不是那谁让严芎去提了一句,轮不到他升官。”顿了顿,她好奇了起来,“最近没见着严芎?他没在洛州了吗?”
    秦月又拿着杯子喝了口酸梅汁,道:“回京去了吧,说是京中有些事情,就让他去处理了。”
    芦苗正想说什么,瞥见门口有人进来便停了下来,再多看一眼,便推了推秦月:“那谁来了。”
    .
    秦月拿着杯子转身看向了大门口,见到容昭从外面打了帘子进来。
    自他搬回到后面那宅子开始,一开始是严芎经常过来,再后来是他自己也经常到这边来,次数多了,芦苗都已经看习惯,甚至连豆苗三蜜他们也都看习惯,不再会像从前那样大惊小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