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6页
    一夜过去,戚继光已回了大明。
    李白却是早早醒来,站在落地窗前看着海上升起的朝阳。
    他向来喜好壮阔的景观,即便自己看到的不够壮美,写诗时也要把它加工到瑰丽奇伟。
    吴普醒来,瞧见李白盘腿坐在那看日出,也走过去学着他那样随意地往地毯上一坐。
    李白转头瞅了瞅他,说道:“馆长也起这么早?”
    “习惯了。”
    吴普趁着没到早饭时间,拿出电脑打开本《李白诗全集》,热络地和李白核对起来。
    主要问问李白早期这些诗具体是哪一年写的、有没有后人伪作混入其中,以及还有没有他自己认为写得很好的诗没有记录进去。
    李白这人兴致来了就写诗,一辈子的诗作绝不止流传下来的那么近千首,偏他自己经常写完就扔,李阳冰替他搞《草堂集》时都丢得差不多了。
    这位李阳冰算是李白族叔,李白老了没地方去,就是去投奔李阳冰养老。
    李阳冰自己也是个牛人,一手小篆写得特别好,后来被夸为“李斯之后,一人而已”。
    李白得知自己的诗作是托给族叔李阳冰给整理的,还叫什么《草堂集》。他叹了口气,说道:“这个名字不太好听。”
    吴普说:“你这草堂还是李阳冰给你建的。”
    李白晚年和杜甫晚年过得差不多,都是到处奔波求职,求职不成就随便找几个朋友吃吃喝喝。
    李白一路浪到生病浪不动了,才写信让族叔李阳冰收留他。
    李阳冰自己当时也只是个县令,官不大,手头也不富裕,只能搭个草堂给李白住。
    李白感念李阳冰的仗义收留,病重时给自己诗集拟名为《草堂集》,托李阳冰给自己作序。
    李白没想到自己还能活得这么穷途潦倒,本来挺难过的,想想自己又乐了起来:“我这几年遍游名山大川,借住过富贵人家的高宅大院,也借住过农家的破落茅屋,喝醉以后还时常以天为盖以地为铺。有次我在舟中醒来,睁眼就是满天星斗,那感觉也妙得很。你看这些说法,都是说我‘醉死舟中’‘醉骑鲸鱼’‘醉死宣城’,可见我到死都不缺酒喝,这便足够了!”
    吴普听这人还挨个把自己的死亡传说数出来,只能说李白不愧是李白,可真够看得开的。
    吴普笑着说:“你们诗写得好,肯定到哪儿都有人热情招待,杜甫带着家人到处找落脚处的时候也有县令派人给他送牛肉白酒来着。”
    至于大伙为什么知道这事儿,自然是杜甫的日记(诗)里面写得明明白白。
    好事者还表示杜甫是“啖牛肉白酒”而死。
    实际上人杜甫吃饱喝足还亲自跑去写诗向那县令道谢,压根没因为吃太饱撑死或者喝太多醉死。
    当然,就老杜那身体情况,大吃大喝确实会加重他的病情。
    没过多久杜甫就病逝在路上。
    李白听了老杜的遭遇,也是一阵感慨。
    怪不得后世总讲什么“李杜”,他俩的人生经历还蛮像的。
    他没拒绝吴普的提议,跟着吴普读起了自己的诗集。
    读着读着,李白的表情就有点一言难尽。他说道:“我把这些诗也抄下来叫族叔整理成集了吗?”
    李白早期诗作流传下来的其实不多,看得出有他洒脱不羁的风格,也有不少后来很多人喜欢的句子,比如什么“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只不过对于李白本人来说,数年后细读自己的早起诗作,总觉得哪都不太对味!
    主要是水平高了,眼光也高了!
    李白话里的嫌弃意味是很明显的——
    “这玩意也编进我的诗集里?”
    吴普笑道:“你自称平时没怎么存过诗稿,还是你到了五十多岁感觉自己需要搞个文集,才托亲朋好友帮你收集起来整理好。想来你真正不满意那些,已经被你剔除掉了,留下来这些都是你觉得挺不错的!”
    别看李白天性浪荡,实际上他对自己的毕生心血还是挺上心。
    据传李白少年时曾经屡次拿着《昭明文选》模仿练笔,写完后觉得不满意就烧掉,最后只留下一篇《拟恨赋》。
    看标题就晓得,这是比照着江淹的《恨赋》来写的。
    这有名的“三拟《文选》”,证明李白少年时对自己要求也很高,不仅勤勤恳恳苦练基本功,还很注意及时消灭黑历史!
    自己不满意的作品,根本不想让别人看见!
    到了五十多岁,李白惊觉自己已经浪到这岁数了,麻溜给自己的诗稿整了几套备份。
    李白先后把这些诗稿托付给自己的狂热粉丝(魏万)、自己的道士朋友(倩公)以及自己当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每次把诗稿托付给别人,李白讲的都是“尽出其文”“罄其草而授之”,意思是“这就是我的全部诗文啦,你要帮我好好编纂成集”。
    搁你听了,你不得激动地表示“我一定不负太白所托”。
    一式三份,三重保障,很有安全感!
    可惜那套李白亲自整理过的《草堂集》传着传着也失传了,流传下来的只有李阳冰写得《草堂集序》以及后人汇编的李白诗集。
    李白再怎么想把自己不满意的诗作偷偷剔除,也抵不过别人热情地帮忙把他自己不喜欢的诗给补上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