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父每日看着都很是疲累,阿早不喜欢那样。”
能把想偷懒说得这么清新脱俗也是没谁了。
周皎莞尔,道:“那阿早将来想做什么?”
诸葛昱低下头沉思许久,道:“阿早想将家里的生意做的更远一些。”
周皎一手撑着下颌,好整以暇地问道:“北方已经有咱们周氏的产业,阿早还能做到哪里去呢?”
“九州之外一定还有更广阔的的天地,有别样的天地便会有别样的人,既然这样,我想去那样的天地看看。”
周皎听他说完,不由露出一个笑容,道:“好。
阿娘一定全力支持你。”
同年,周夫人病故,周皎带着儿子回老家舒城奔丧,诸葛亮不能回去,只能托书给妻子以表哀思。
其实周皎早就料到这一天,也不是第一次经历亲人离去,但周夫人的离世还是给她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她是周夫人的女儿,自幼被她包容抚养,如今却只能看着母亲离开,心中的悲痛自然是无法言喻的,因此她回到舒城和兄长周瑜忙完周夫人的丧礼便病倒了,息禾担忧小姑子,与诸葛昱悉心照料了半个月,周皎的病情才有所好转。
诸葛昱拍拍母亲的手,道:“阿娘放心,外祖母只是去很远的地方啦,她还在冥冥之中关心着你呢。”
周皎有些好笑,眼泪却又掉了下来,她想了想,轻声道:“如果有一天阿娘也不在了,你也要相信,阿娘只是去了很远的地方,会一直保护你的。”
诸葛昱认真地点点头,道:“好。”
之后周皎又在舒城的周府住了小半年,这才决定回建业。
诸葛亮知道妻子心里难受,特意将手头的事情暂时放了放,陪了妻子几天。
好在周皎不是什么悲观的人,加上周夫人年纪也不算小了,她身体本就不好,离世也不算突然,周皎心中是有底的,很快便重新打起了精神。
熙和十二年,诸葛亮辞去相位,领益州牧一职,全家上下都轻松了不少,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努力活成透明人,纷纷冒头出来做事。
周皎如今年纪也不小了,她心态比十几年龄要大多了,加上这几年手头的事情都交给了其他人做,早就过上了退休阿姨的生活,虽然不能跳广场舞,但是旅游的心思还是有的。
光顾着忙这忙那的,这个年纪总该歇歇了,趁着还没有旅游胜地的时候出去看看世界,总不算过分吧?
周皎还未曾去过益州,对于诸葛亮这次外任自然是无比期待,更重要的是这次除了他们夫妻二人,她不用带任何人。
女儿诸葛晏不必说,现在“重出江湖”和女婿孙登一起搞建设,业余时间还要养娃,自然是不能跟上,而儿子诸葛昱接过了周家的产业,忙起来比诸葛晏好不到哪儿去,同样没有闲暇陪父母出门,只能留在建业。
这次外任姑且算是他们夫妻二人的旅行。
其实诸葛亮担任益州牧也不是去玩的,毕竟益州是北上的渠道之一,还有先前归降的马超驻守,为的就是方便将来一统天下,前些年步骘也一直在图谋北进。
周皎本就是闲人,加上步骘也是熟人,她从旁打个辅助就好,直到某一日,诸葛亮带回一众俘获的小吏,其中有一个叫做姜维。
周皎见诸葛亮言语之间对于姜维颇为欣赏,犹豫了一下,道:“要不你收他为徒算了?”
周皎倒是知道历史上诸葛亮和姜维颇有渊源,却没想到目前这么个与历史完全不同的局面,这两个人还能聚首,说来也算是另一种缘分,既然如此,诸葛亮要是有这个心,收姜维为徒也不是不可以。
诸葛亮考量再三,最终还是同意。
姜维本人素养不差,而且倘若能培养好,对于北进是有很大的益处的,走春试的路子对于姜维不大合适,因此诸葛亮也只能选择让他从最底层开始逐渐历练,慢慢地提拔。
周皎对于这件事乐见其成,毕竟姜维的才华摆在那里,而吴国的国力是经得住征战的,说不准姜维能在这里大放异彩,与此同时,还不忘写信给魏国毗邻的郡守,将姜维的母亲请到了吴国。
熙和十七年,诸葛亮正式卸任,诸葛昱来信说是两人已经有了孙子,随时可以通过周家的船回建业休养生息,信中还顺便提及了他的儿子诸葛弘如今已经学会叫阿翁与阿婆了。
虽然周皎还是不大想晋升为奶奶辈人物,但有孙子了还是值得高兴的,不过短时间内周皎与诸葛亮并不打算回建业去。
如诸葛昱所说,天地之广阔还需要亲自去看,如今既然有这个机会,周皎当然是不能放过的。
“伯约,在益州要辛苦你了,以后有什么紧要的事情就与阿骘说,也可以写信给我们。”
姜维看着面前的师父师母,微微颔首,道:“维定不辜负师父师母所托。”
离开益州之后,夫妻二人最先去的就是荆州,之后倒是也回建业看望了儿子女儿,不过大部分时间还是游历在外,直到熙和二十年才安定下来,定居于洞庭湖畔。
傍晚时,橘色的光晕铺满平静的水面,偶尔有一道波澜划过,诸葛亮手持竹竿撑着船,周皎坐在船头,手里摘着莲蓬,道:“这些拿回去做成藕粉算了,最近天气炎热,藕粉还能清热下火呢。”
诸葛亮莞尔道:“先前贪凉还喝了一剂药,阿皎现在还敢吃这些性寒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