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50页
    邬夫人看着易安问道:“你二哥是不是在外面置了个外室?”
    易安啊了一声道:“二哥在外面置外室了?怎么可能,娘,这一定是有人污蔑二哥。”
    邬夫人盯着她说道:“所谓空穴不来风。易安,你消息比我灵通,你告诉我这事到底是不是真的?”
    不等易安开口,邬夫人就道:“你若不说实话我明日就去桐城,是真是假我到桐城就知道了。”
    清舒忙安抚道:“干娘你别着急,就是真有其事也还有干爹在呢!我相信干爹会处理好这事的。”
    邬夫人红着眼眶说道:“就因为你干爹我才着急的。若这事是真的,你二哥肯定要被赶出邬家了。”
    他们邬家跟别家不一样,祖训明文规定纳妾就要赶出家族,邬正行弄了个外室性质比纳妾更恶劣。
    易安说道:“娘,就是被赶出邬家那也是他自作自受。明知邬家男人不能纳妾,他却胆大妄为违背祖训。”
    邬夫人听到这话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我就知道无风不起浪,果然是真的。不行,我得去桐城。”
    清舒抓着她说道:“干娘你别着急,有什么事咱们慢慢商量。”
    易安却是说道:“娘,你去桐城又如何?若是二哥跟那个女人断绝了关系,有大哥劝着爹不会将他除族。若是他舍不得那个女人,被除族也是咎由自取。”
    “你、你怎么能这般狠心,他可是你亲二哥了。”
    易安心里也很难受,但该说的还是要说:“娘,他就是被除族了也还是你儿子,只是再享受不到身为邬家子的荣耀与便利了。”
    清舒却是说道:“易安,事情没你想得那般简单。若是你二哥真被除族,你二嫂跟侄子他们怎么办?若你二哥背弃了他们,那他们就要承受住许多的流言蜚语。”
    易安垂下眼睑,不过很快她又坚定地说道:“难道违背祖训让他将那个女人纳进来?祖训与家规是我们邬家立身的根本,不可能因为他而篡改。”
    虽然这样有些残忍,但祖训必须遵守。也正因为有这样的祖训,所以嫁进邬家的女人对丈夫都一心一意没有外心。不像其他家族夫妻许多离心离德,然后给家族带来灾祸。
    听她这么一说,邬夫人更下定决心要去桐城了:“我明日就去桐城,你们谁都不要拦我。”
    易安说道:“娘,我不拦着你。不过若是二哥执迷不悟你也别太伤心了。虽然除族了,但至少他人还好好的。”
    这安慰也算另类了。
    在邬夫人准备回去的时候,易安说道:“娘,让牛叔跟着你去吧!不然我们不放心。”
    “好,你也要照顾自己。”
    清舒忙说道:“干娘你放心,我会照料好易安的。路途遥远,你一定要保重好身体。”
    “不用为我担心,我身体好着呢!”
    等邬夫人离开以后,清舒不由说道:“易安,你怎么不劝着干娘让她别去桐城啊!”
    易安说道:“她不走这一趟也不安心,而且我也希望娘能劝得动爹,让他对二哥网开一面。”
    再怒其不争那也是自个的亲哥哥,也不希望他落到被逐出家门的境地。
    “二哥也是爹的亲生儿子,我相信只要他跟那个女人断绝关系,看在你二嫂跟几个孩子的份上也会网开一面。”
    易安苦笑道:“我也希望这样如此,但实际上很难。犯这个错等于是在挑衅祖训。若是网开一面又如何警醒教导后辈子孙。”
    清舒拍了下她的肩膀说道:“真到那地步,咱们也只能看开一些了。就你所说,至少他人还在。”
    说起这事,易安就道:“为什么女人都能做到从一而终,男人却总喜欢再外沾花惹草呢?二嫂多贤惠的女人,他还不满足去找别的女人。”
    清舒说道:“这世道就是如此。男人纳妾是天经地义,女子要与别的外男多说两句话都是不守妇道水性杨花。”
    易安叹了一口气说道:“这些事看得多听得多我都不想嫁人,若我的夫婿也跟二哥一样我肯定一刀砍死他。”
    “好男人也有,只是比较少。”
    易安闻言说道:“你就这么肯定符景烯能对你从一而终?”
    清舒笑着说道:“我相信他。”
    “希望他能对得起你这份信任。不过若真他做了对不起你的事,你就跟我去桐城让他一辈子见不到。”
    清舒笑着说道:“好。”
    第1222章 进京赶考(1)
    太阳快落山了,林承志与如蝶等人终于到了京城。
    进城的时候是需要检查身份的。如蝶抱着涵姐儿下了马车,看着高大的城门她不由说道:“爹,这城门真大。”
    林承志嗯了一声说道:“这儿是京城,自然是大了。”
    检查完一行人就入了京城,林承志将如蝶一家三口带到他买的宅子内。文哥儿已经记回到他名下,以后不管是考学还是成亲都不可能靠林承钰。当然,就是没除继也靠不上他。
    为了文哥儿将来考虑,林承志拿出仅剩下的积蓄给了清舒拜托她给买个小宅子。
    这宅子堂屋加东西厢房一共六间屋,中间带有天井,入门的地方是厨房与柴房。
    跨进这院,如蝶说道:“爹,这宅子花了多少钱?”
    林承志笑着说道:“一千六百五十两银子。这还是清舒趁着官府拍卖时着人买下的,不然两千两银子都未必买得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