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女孩子就是要快快乐乐的……
乾盛帝和陇西的渊源,其实远远早于平介之战,还得追溯到先帝起事之时。
先帝征战三年,平乱定国,虽登上大位,但局势并未稳定。
后在位八年,也一直缓缓地收拾着战乱留下的烂摊子,身边一波波的人来了又去,提及尹、赵、云三家,无非是位高权重、骁勇善战、有谋有略的三位开国功臣。
至少如今的朝堂,怕是没几个人晓得当年先帝在营中与三人把酒言欢共畅盛世的情形。
但其实,先帝也没打算让人知道这件事。
他自知旧疾难愈,又恐残局未收拾干净,太子就要独当一面。
所以他登基之后,将尹桓留在身边,又将云庭和赵喆分离出去镇守陇右道。
在外人看来,皆认为是云庭和赵喆意图盘踞陇西经营势力。
一旦明面上朝廷和陇西的矛盾成为最大矛盾,自然会让有心之人认为有机可乘。
这是他留给先太子的两把刀。
奈何先太子受算计陷阵沙场,重伤不治,弥留之际,他将这两把刀递到了乾盛帝手里。
所当日在介州,面对奄奄一息的嫡亲长兄,乾盛帝在愤怒与恨意中当机立断。
他让赵喆把宝藏转移送至陇西,从那一刻起,营造朝廷和陇西矛盾的剧目就此拉开。
与此同时,陇西也靠着这笔钱作为经营本底。
尹叙查到的消息全都是真的,陇西的确暗中开拓了商路,甚至借陇西军力为商户保驾护航。
但他查不到的是,陇西暗中经营,背后真正的大商不是赵喆或云庭,而是乾盛帝。
没有人会想到,乾盛帝与陇西对立的表面之下,是陇西在向乾盛帝源源不断的输入盈利。
这也是圣人能顺利举行种种革新的原因之一。
朝廷或许很穷,但乾盛帝他有钱得很!
另一方面,如果设计陷害先太子的元凶还潜伏在朝,定会乐意看到圣人将怀疑都落在陇西头上,让陇西成为代罪羔羊。
而陇西拿走宝藏的举动,使得他们无论有没有参与谋划,都不干净了。
幕后黑手甚至可能在陇西被圣人逼至绝路时,伸出橄榄枝,与之合作。
听到这里时,尹叙飞快反应过来:“陛下说的莫非是朱昌杰?”
朱昌杰被陇西接应后,早已被赵喆控制。
他就是魏王安插在赵王身边,又借江南水寇作乱一事与陇西接洽的那条线。
朱昌杰假意求援,以赵王握有今上罪证为由,希望得到陇西庇护。
可他们并不知道,当朱昌杰透露出这个意思时,对圣人和陇西来说,这场演了数年的戏,才终于看到了一点推进转折的苗头。
只有真正筹划当年事件的幕后元凶,才知道罪证应该长什么样儿。
真正和外族勾结陷害先太子意图谋位的是魏王,他手里留有信件或是物件儿,再寻常不过。
他只需要巧妙的将东西造成是圣人和外族勾结的假相,就能让贪财好色的赵王成为自己的刀。
当然,这些都是水落石出后复盘得出的结果。
就连和亲这件事情,也是魏王在利用朱昌杰和陇西接洽后的另一重试探。
朱昌杰示意陇西赵王手里握有今上弑兄夺位的证据,只要他们肯出手,自然能从如今的局面中脱离出来。
但自古以来,合作都要有契约。
云珏和亲,就是陇西合作的契约。
谒铁部背靠河北道,陇西答应云珏嫁过去,整个陇右道和河北道以及魏王才算是真正连成一线。
但若陇西反对和亲,那就说明他们合作之心不诚。
在魏王的视角来看,圣人和陇西的矛盾差不多可以推至顶端,只要促成这场对战,他自能渔翁得利。
只是没想,渔翁得利,变成了请君入瓮。
让所有人都相信陇西与朝廷的矛盾,是这场戏圆满落幕的关键。
要让人相信,那就得动点真格。
大概是看尹叙对“我被亲生父亲骗了”这事有些难以接受,且之后诸事还要用上尹叙,所以乾盛帝在梳理完真相后,认真的安慰了他——
别难过,被骗的亲儿子又不是你一个。
尹叙愣住,片刻后,他从赵喆的神情中猜到了另一个亲儿子是谁。
这个局从几年前就开始设下,经营渲染数年,当圣人借新学召云赵两家子女进长安时,就是一个信号,是在告诉陇西,气氛到位,该收网了。
难怪赵程谨来到长安之后,言行举措总是透着一股鬼鬼祟祟的样子。
因为赵喆从一开始,也告诉了他错误的信息——我陇西军忠君爱国,可圣人竟然怀疑我们,除开圣人本身多疑,这朝廷里一定还有黑手,儿啊,你和姐姐去长安之后,一定要好好防着这些人,不能让那些坏人污了我陇西的忠义之名!
正直热血的小赵郎君一听,这还得了!?
他顿时觉得自己肩负起了拯救陇西的重大责任,是以一路过来谋划经营,谨慎的防备着圣人和朝中的人,又小心翼翼和陇西接洽。
把自己深深地藏在了黑暗里,做一个暗夜英雄。
这种本是自我防备的举动,在被圣人渲染了数年氛围的朝廷来看,直接被打上“举止可疑,恐有异心”的印记。
尹叙听到这里,只觉得自己胳膊上的伤口都要气崩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