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听的似懂非懂。
弥月只好长话短说,“伪齐政府后来迁都汴京,施行与南宋相似的制度,以招揽中原一带的民心。人活着,就要从事各种营生。血纹瓷就是这个时期的北方窑工烧制出来的。”
年轻人恍然,“这是窑变吗?”
“算是吧。”弥月说:“曾有人猜测这个时期的瓷器能产生这样奇异的窑变,跟当时的原料有关。金人南下,还有不少大宋的工匠被迫北上,这就导致当时的窑工有可能接触到北方地区一些较为少见的瓷土,或者釉料。于是,在这种种机缘巧合之下,烧造出了血纹瓷。”
南北宋的历史,读过书的人都知道。年轻人于是不再追问瓷碗的来历,而是关注起了另外的问题,“它值钱吗?”
弥月挠了挠下巴,“血纹瓷烧造出来之后,主要是作为贡品送去巴结讨好金人,所以中原地区的文人对这东西是没有好感的。再说刘豫的儿皇帝也就做了那么几年,血纹瓷的产量又不高……”
年轻人点点头,不受重视,便少有人收藏,传世的数量自然就少。
“有传说,元末明初的富豪沈秀,也就是民间故事里常说的沈万三,就非常喜爱血纹瓷。民间藏家对血纹瓷的关注,大约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吧。”
年轻人做恍然大悟状,“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弥月笑吟吟的看着他,坦然的接受他直白的吹捧。
两人相视而笑,年轻人伸出一只手,“没想到被人撵来受熏陶还能遇到这样有学问的朋友,真是荣幸。认识一下吧,我叫封桥,小生意人。”
弥月与他握手,“弥月,在外地的博物馆工作。”
两个人来回说了几句“幸会”之类的客气话,又都笑了。
宋代展馆的外面就是一间售卖纪念品的商店。弥月找到卖画册的柜台,把每一本画册都翻了一遍,发现这里的画册有四五种版本,都是不同时期刊印的。其中有两本新出的纪念册里有他喜欢的清康熙月白釉柳叶尊,但是每一本都没有血纹瓷。
*
作者有话要说:
血纹瓷什么的,不必当真啊,就是故事啊故事~~~
§ 水起 §
第33章 麻雀 他们还把前面这个带小树杈的车门也打开了
弥月有些不甘心,又将所有的画册都翻了一遍,然后顶着服务员不满的目光问她,“你们没有比较齐全的画册吗?”
圆脸的服务员被他说的一愣,指了指他左手的那本画册说:“这一版是今年年初刚刚做好的……”
现在也才四月,算起来,这一版的画册放上货架还不到两个月呢。
弥月摇了摇头,“这本也不全。”
既然是私人博物馆,宣传推广一定会很重视,否则大家只知道省博,谁知道滨海市还有这么一家私人博物馆呢。没理由像血纹瓷这样的臻品反而被无视掉。
弥月想到这里,心里微微一顿,他忽然想起摆放血纹瓷的那个站台上摆放的介绍卡片标注的并不是血纹瓷,而是北宋窑变白瓷。
从来没听说过血纹瓷还有这么个别名,八成是馆主自己编的。
弥月又把手里的画册翻开,按照名录上上下下找了一遍。没有,即便是窑变白瓷这个假名字,目录里也并没有收录。
弥月把目录推到服务员的面前,“窑变白瓷呢?”
圆脸的服务员这才反应过来他问什么,松了口气说:“窑变白瓷是我们馆主最新的藏品,所以……”
弥月有些失望,试探的问她,“我能不能拍一张照片?不用闪光灯。”
圆脸服务员摇摇头,“很抱歉,我们有规定……”
柜台另一边,封桥买了几盒仿制的瓷器工艺品,刚付了账,一转头见弥月还在跟服务员扯皮,就走了过来问他,“没有喜欢的吗?我请客啊。”
弥月摇头,“谢了。不过我这也是要送人的,让你请不合适。”
他有些遗憾的把最新版本的画册各拿了几本,不死心的问服务员,“要不请你们的工作人员给拍张照片行吗?我不自己拍。照片按照画册的定价卖给我,这样行吗?”
圆脸的服务员哭笑不得的摇头,“很抱歉,这位先生,我们从来没有这样的先例,这个要求……”
弥月做了个拜托的手势,“麻烦美女帮我问一问主管?就问一声,行吗?毕竟血纹瓷少见,省博都没有……”
服务员微微一愣,抬头看着他,“你刚才说……血纹瓷?”
“不是吗?”弥月也愣了,暗想这样大开门的东西他应该不会看错啊。
服务员不知想到了什么,犹豫的看看弥月,“要不我给你问问主管?”
弥月忙不迭的点头。于是服务员拿着手机跑到一边去打电话。
封桥凑过来看了两眼,就明白了弥月想做什么。他用胳膊肘碰了碰弥月,压低了声音跟他商量,“你要是搞到了,分我一份儿呗。”
弥月笑着问他,“是去跟女朋友献殷勤吗?”
“嗐,啥女朋友啊,这不是还没追到么。”封桥笑嘻嘻的说:“确实好看,就想留一个照片,没事儿了拿出来欣赏欣赏。”
弥月点点头。
这东西人家都公开展出了,就是随便给人看的意思。下一期刊印的画册或许就会将血纹瓷的资料收录其中,他一个普通参观者,没什么可替别人保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