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2页
    关于志愿的事,高考后第二天梁康城过来陪她们母女俩说话的时候,也谈起过这件事。
    “韵韵这个分就是省心,咱直接报江大,什么专业都是可以的,就选韵韵之前最喜欢的那个专业,那什么……档案管理学。”李淑芬说起这个很高兴。
    梁康城也是跟着点点头,“这个专业虽然说冷了点,但未来发展前景还是不错的,也适合韵韵。江大是咱们南方这边唯一一所开设这个专业的大学,肯定是有自己的特色在的。”
    这个答案,在未上高中之前是梁琦韵的心之所向。
    她是真的喜欢江大,喜欢这个听起来有点冷门的专业。
    可是因为遇到周明铮,她有了更想去的大学。
    她努力地想要朝着他所在的方向靠近。
    梁琦韵小声开口问,“爸妈,我这个分其实也能去青大了。”
    这话一出,像是一颗定时炸弹置于喧嚣的集市中突然被发现,原本热烈的讨论沉寂下来。
    “是北城的那个青大吗?韵韵想报那里?”梁康城最先开口,他尽量冷静地问。
    梁琦韵头次见到疼爱自己的爸爸这么严肃,她突然不确定了,但还是微不可见地点点头。
    那天爸妈说了很多。
    “韵韵,北方太冷了。我们这边气候算是暖和的,一到冬天都没法承受得住,我们怕你到北方受不住。”
    “在江大读书的话,有什么事打个电话,我和你妈随时都能到。可要是去了青大,哪怕是直接订机票飞过去,进城到学校,最少也要七八个小时的路程,实在是太远了。”
    “我们知道你很努力,但是现在身体能不能恢复还是未知,留在江大,我和你妈照顾你也方便。”
    “江大的档案管理学一直都是你喜欢的,就选它好吗?”
    “从小到大,只要是你想要的,我和你妈都一直无条件地答应你。所以……这回算是爸妈求你了,留在江大好吗?”
    填报志愿那天。
    梁琦韵依旧是待在医院里做康复训练,她现在勉强能够扶墙往前走几步了。
    康复师说,如果顺利的话,两个月下来应该是能够恢复到以前的三分之二的。
    她不敢让昔日同学看到自己现在的模样,也怕自己反悔临了改了志愿,是梁父代为去学校填报志愿的。
    L中六月的校园还是那般静谧,高一高二教室里传来朗朗读书声,反倒是高三教室里时不时传来轻笑。
    学校里只有两个信息室,同一个时间段只有两个班能进去填报,级组是按照从一班到二十班的顺序来安排的。
    梁康城来得早,女儿的事他向来放在第一位,索性请了假过来。
    李老师听了情况,直接领了他到信息室,还是忍不住感叹道,“我们原本以为以琦韵的成绩,会选青大的。”
    这要是其他学生,那肯定是要劝着再三考虑的。多一个考上青大的学生,L中的脸面就多增添上浓厚的一分。
    可梁琦韵这个学生的情况特殊,李老师也只能惋惜了。
    正好信息室最后一排还剩了一个位置,李老师说着领梁康城过去,“梁先生,你就用这台电脑填报好了。我还得回班里和学生交代些东西,就先走一步了。”
    “好的,辛苦李老师了。”
    梁康城偶尔听到周围学生的讨论声,互相问着报哪里,忍不住想,要是自家韵韵身体康健,她想去哪里,他都会支持的。
    可惜,没有如果。
    他打开网站,拿着抄好的账号密码登上去,火速填完几个号码串,选好专业,保存确定,退出账号。
    梁康城站起身准备离开,他往左望过去,两个长得高俊的男生也坐在那填报志愿。
    最右边的那个男生好似注意到这边的动静,转过头来。少年意气风发的脸庞,连眉梢都晕满了不羁和肆意,应该是考得不错的。
    梁康城莫名地觉得眼熟,他笑着点点头算是打招呼,转身离去。
    韵韵还在医院等着。
    他得回去告诉她,志愿已经填好了。
    第35章
    九月,梁琦韵来到江大报道,成为了江大档案管理专业的新生。
    万幸的是,她在经过暑假将近三个月的康复训练后,勉强能走路了。
    但身体还是退化了一点。
    假使说之前是能走五百米,现在勉强走两百米,就必须停下来休息。
    她现在也容易因为脚突然发软而直直地摔倒,所以在走路上也更加小心了。
    江大的宿舍是六人宿舍,三张上下铺,梁琦韵选了下铺。
    她现在状况明显得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舍友都很友善,会在细节上注意着,却从来不会莽撞地开口去问。
    档案管理学这个专业是她之前所热爱的,现在也是,梁琦韵在学习相关课程时,倒也不觉得乏味。
    她很快习惯了江大的新生活。
    工作日在学校里上课,没课的下午去图书馆窝着看书,或是和舍友去附近走走。
    周末没课的时候,她就回家陪妈妈,白天一起去康复医院,晚上一家人一起吃饭。
    生活好像回到正轨,平淡得如水,不见波澜。
    只是有时候梁琦韵在图书馆看书时,她经过历史书领域时,总会想起那个不爱看书却偏爱历史的少年。
    去饭堂吃饭经过篮球场时,她会不经意间望过去,看到里头飞奔抢球的人群,也会想起曾经那个放学总要去打球的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