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843页
    明达走在她身边道:“这宅子原先是我一姑母的,不过她过世有七八年了,之前是随夫家住在华阴,后来她病逝,这园子里东西都被带走,这儿便空了下来。”
    不管是公主还是郡主,死后没有接爵的人,公主府和郡主府一般都是要收回公中的,不过里面的东西其家人可以搬走。
    和太子送给周满的那套宅子不同,这一套是朝廷给周满封爵的府邸,不能买卖,只能在她活着的时候居住。
    不过周满还是很满意,她觉得自己再活过六七十年不成问题。
    第3273章 恭王生气
    显然,皇帝一开始没打算给周满赐郡主府,将规制补足,所以府邸是临时挑选的。
    之前那位公主也不在京城住,算起来这座府邸空了有十来年了。
    就算每年都有人看守打扫,这屋子需要修缮的地方也不少,很多地方都需要重新上漆,屋顶也需要检修。
    周满和工部的吏员转了一圈,问道:“年前能收拾好吗?”
    吏员大喜,立即道:“可以的,可以的。”
    这个时间很充足,比宫里要求的宽裕多,也合理多了,
    还是周大人讲理啊,不似宫里,直接让他们十天内收拾好房屋。
    这么大的宅子,又这么多年不住人了,用脚趾头想也知道不可能十天就能收拾好呀。
    周满想起殿内省给她送的宫人,道:“回头我送几个人过来,屋里也需要添置一些东西,交给他们来收拾。”
    吏员应下。
    明达问:“是殿内省送给你的宫人?”
    周满颔首,“我家中人多,他们是宫里出来的,规矩也多,住在我家里他们不舒服,我家里人也不舒服,所以让他们提前过来这里吧。”
    明达走到了后花园的池塘边,笑道:“这边园子就只有一个小池塘,可比不上崇远坊的宅子,你是要长住这边,还是那边?”
    周满想了想后道:“住这边吧,我听说陛下想将大明宫建好,以后宫里都搬到大明宫去,这边距离大明宫近,离太医署也不是很远。”
    明达惊诧,“你也听说了?”
    周满颔首,“小朝会上太子提及的,礼部认为合礼,钦天监也算过朝堂搬到大明宫更好。”
    她压低了声音道:“我们太医署也表态了,太极宫地处洼地,湿气太重了,对久居其中的人身体不好,大明宫就要好很多。”
    明达:“大明宫其实已经修建得差不多了,只是还差两个宫殿,但也都有了雏形,户部只要能给出钱,两年内肯定能修好。”
    “是啊,现在宫里的人也不是很多,要我说,目前的宫殿够住了,现在要紧的是那边新的皇城,”周满想到了什么,嘻嘻一笑,得意道:“要是搬到大明宫,那我进宫可就方便了,从这儿过去拐个弯,走半条路就能进皇城,比现在去点卯可方便太多了。”
    明达也笑着点头。
    周满左右看了看,自觉今天的任务完成,“走吧,我们回去。对了,你现在正在装病,这样跑出来真的可以?”
    明达眨眨眼,不解的问:“我跑出来了吗?我不是一直卧病在床吗?今天周大人来看我,还说我因为身体不好又感染了风寒,以后要少出门呢。”
    周满:“……你说的对。”
    这睁眼说瞎话的本事,她是自叹不如的。
    周满送明达回公主府,顺便让久别重逢的两个孩子一起玩耍。
    临走前,白若瑜小朋友将木马还给了白景行小朋友,还送了她一个金灿灿的九连环。
    等白景行小朋友抱着礼物高兴的离开,白若瑜小朋友也高兴的松了一口气,那个很不好玩的九连环终于送出去了,下次外祖父再问起来,他就有理由了,哈哈哈哈……
    明达只作不知他的小心思,和周满道:“长豫姐姐过两天就到京城了,我不好出门,到时候你来我家,我们在我家里聚一聚。”
    周满应下。
    不仅长豫公主要到京城,其他王爷和公主也陆续到京了,最先到的依旧是恭王。
    不过这次皇帝没把他留在宫里居住,而是让他住到了京城的恭王府里。
    此时皇帝身体状况成迷,皇帝就是再喜欢恭王,也不敢让他住在皇宫里的。
    恭王一到京城,第二天便去公主府里探望明达,见她脸色红润的站在廊下遛儿子,半晌无言,“这就是你说的生病?”
    明达撒娇道:“三哥,我之前是生病了的嘛。”
    恭王微微皱眉。
    明达上前道:“三哥,之前在信里说好的,我有件事请你帮忙。”
    恭王紧皱着眉头道:“你真要对付那什么天竺来的和尚?父皇不是已经停药了吗?我昨日进宫看父皇脸色不错,听宫人说,现在是周满和萧院正在给父皇调理身体。”
    虽然朝臣和宫人们不知皇帝身体状况,但他们有眼睛看,也有脑子想。
    前段时间周满虽升官了,却不管事,既不到太医署里点卯,也不去太医院,官员和诰命们想请她出诊都不行,但人却日渐消瘦,听说每日除了进宫看看皇帝,其余时候都回家里呆着。
    而前两日皇帝突然赏赐了萧院正和周满,还给周满补足了郡主规制,想也知道前段时间周满在忙什么,而现在皇帝情况好转。
    在恭王看来,既然皇帝无意追究那天竺和尚,想要将此事揭过,那他们就不需要节外生枝,“这事儿过去就当过去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