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8页
    婆母让林母进屋喝了茶,却一点也不热情。
    林秀知道婆母看不起她娘家,觉得她家是乡下人,以前林母来看女儿,婆母就让林母在外面的街道上和林秀叙旧,自己指派小儿子把亲家母送的东西背上来。
    现在林母却上了门,她脸上就露出些不耐。
    林母怕鞋底上的泥弄脏人家水泥地板,局促说,“亲家母,好久没来看你,我刚在集市上卖完菜,所以上门打扰坐坐。”
    她来的这个时间正巧,是下午三点多,不靠午饭也不靠晚饭,大概知道对方不会留自己吃饭。
    林母带来的东西已经被婆母堆放在桌子上,婆母挑剔地看了一眼,说,“你们乡下现在就种些这个?我看隔壁有人说种得果子卖得好。”
    林母叹气,“我们那片地不适合种果树,结出的果子又苦又涩。”
    林秀就见婆母撇了一下嘴,又嫌这次不如上次她带的那么多,说农民这工作不好,话里话外全是不高兴。
    她在心里冷笑。
    林母心疼幺女儿,每个月都要送菜和其他乡下土产来,这已经成了她家惯例,有时候收成不好送得少还少不得被老太太说闲话。可是从乡下到城里多苦啊,没有车坐,全靠一双腿走,背着几十斤重的东西走几个小时。
    那时候林秀是不敢开口的,因为她没有工作,她是全职太太,她是被男人养在家里吃白饭的女人,天生比别人低一头。
    可是如今她却不这么想了。
    因为在已知的未来里,“全职太太”已经算一门被社会认同的职业,在家庭贡献中并不比只出钱的工作党少半分。
    林秀打断她说,“妈,你想岔了,主席同志都说农民同志是建国的伟大力量和伟大支柱,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你怎么能说出这么思想不进步的话?”
    婆母看了她一眼,“你今天话还挺多?”
    林秀微笑了一下,“妈,你之前不是说我待客的时候话少榆木疙瘩似的?我得改改。”
    婆母一时居然没法反驳她,愣了会儿才说,“你就说话来气我算了。”
    才过四点,婆母就含蓄地暗示林母该回去,他们家不留饭。林母非常识趣,于是站起身,“那再见了,亲家母。”
    林秀站起来喊她,“妈,你等我送你。”
    她看着外面炎炎烈日,转身回去拿了一把伞,然后挽着母亲的手和她一起出门。
    林母并不是话少的人,只是在亲家母面前局促。此时出了张家才打开话匣子,絮絮叨叨问女儿,“在张家过得怎么样?你婆母欺负你你男人有没有给你撑腰?”
    林秀看着阔别多年的母亲差点流出泪水。
    林母是个普通但很有智慧的乡下女人,当初本来给女儿看好一户门当户对的人家,可惜林秀却对长相俊秀的张仲清一见钟情,死活要嫁。
    林母无奈,拗不过女儿,只能随她去了。
    不过她一直很宠林秀。后来林秀丈夫出轨要离婚,林母也是支持她离婚自己过的。
    林秀不想让母亲担心,憋着眼泪说,“还好,他常常写信回来,也寄钱给我。”
    林母摇摇头,“你们年轻夫妻,长期分居两地可不行,你有没有问他怎么想的?”
    林秀低头看脚尖,“大不了各过各的呗。”
    林母不赞成看着他,“当初人是你挑的,现在你又不想过了,怎么总像小孩子似的?你和仲清好好谈谈,办法是人想出来的。”
    林秀赶快转移话题,“妈,别说这个,妍妍说很喜欢你给她带的含羞草,天天盯着浇水,要不是我看着差点淹死。”
    提起外孙女儿,林母脸上带出一点笑意,“这丫头片子就鬼机灵,上次看见我还说要给我发零花钱,也不知道怎么想出来的。”
    林秀看天气太热,于是带着母亲去楼下汤面馆叫了一碗汤面。
    这时候的汤面碗有人脸那么大,上面漂着青菜叶子,红油看起来极其有食欲,林母心疼得不得了,一个劲儿说林秀浪费钱。
    林秀看着她吃饭,突然小声说,“妈,你以后别送东西来了,人家不稀罕。”
    林母笑着应下,可是林秀知道她没放在心上。
    不知为何,看着母亲沟壑纵横的脸,她突然在心里堵得慌。
    第十五章
    林秀没想到肖姐和她妹妹效率还挺快,过了两三天小姑娘就找她说上次的事情有门路了。
    “就是打版的时候得把衣服拆了,到时候再给你缝回去,还有料子你自己提供,我们这里只能买到一般的料子。”
    林秀点点头,感慨这些人的心灵手巧,这大概算比较早的山寨货了?
    李秀芳也在一旁听她们说完,闻言凑过来问,“我能不能也做一件?”
    见大家把目光投向她,她就不好意思说,“我没有那么好的料子,就一般的棉布,不过你放心,林秀的加工费多少我就出多少。”
    林秀得了准信,立刻风风火火赶去县城里的商场,集市上也有卖布料的,但让她失望的是,这些布料都是灰蓝色、黑色的纯色料子,和她身上的衣服颜色差不多。
    卖东西的还在和她使劲推荐,“这是市里面过来的,最漂亮的布,如果你想要结婚的红色布料我们也有。”
    林秀知道市里有家布料厂,供给的布料大部分往县城或者市区送,她在心里盘算着,看来市里不行,还是得去省城一趟,她以前就在省城里读大专,现在还认得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