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7页
    没办法,有些话,有些道理真的很难讲通,道理讲不通,自然只能诉诸于武力,动用铁血手段了。
    没人知道他们以为最近安分了些的皇后正策划着些更不安分,甚至于可以说是石破天惊的计划。
    ……
    绍熙元年十二月十五日
    赵扩派人进宫报喜,报喜他的王妃和两个侧妃都已然有孕在身。
    于是,不仅赵大喜,便是太上皇、太后,乃至于太皇太后,都很是欣喜的赐下了许多东西,当然了,中间自然也免不了乔木,只是乔木除了赐下赏赐外,顺带着还赐了的两个管事嬷嬷和两个女医,也免得怀孕生育过程再出什么意外。
    宫内这么欢喜是有原因的。
    因为赵扩是赵现存的唯一儿子,他那边有子嗣孕育,不但打破了原先的一些谣言,同时也安了太上皇以及太后和太皇太后的心,要知道,在这件事之前,就是太上皇本身也是有些担心赵扩是不是不孕不育的,如今好了,总算安心了。
    看来先前只是缘分未到罢了。
    有了这么一件喜事在前头,整个绍熙元年到绍熙二年的春节过的都很开心,宫里宫外都比较开心。
    宫里开心什么不用说,宫外开心主要是因为赵听到自己要有孙子之后开心的下了大赦命令,顺带还免了今年受灾地区的所有农税。
    免税大赦自然是开心的事。
    第二年,日子还安稳过着,乔木除了牢牢把控后宫外,再也没做任何出格的事,她把控后宫当然不是说多爱赵,牢牢把控后宫,主要是为了方便消息流通,也为了避免她这边做的一些事情泄露出去。
    好在她是皇后,是手持凤印的皇后,在很多事情上,就是太后和太皇太后做起来都没有她做起来那么顺理成章,所以把控后宫把控的十分顺利,几乎已经可以做到她想让什么消息进来,就让什么消息进来,想不让什么消息进来,什么消息就进不来的程度了,极为严密。
    然而,即使乔木既没有砍宫女手送给她丈夫看,也没有把黄贵妃杖毙,赵在绍熙二年祭天之时遭遇异像之后,还是吓破了胆,回宫就病倒了,甚至说话还有些迷糊。
    这就真跟乔木没关系了。
    祭天之前发生大火,祭天之时风雨大作,烛火皆灭,这就不是乔木能掌控的了,况且,乔木在祭天之前就已经劝过他了,劝他说当天天气可能不好,让他换个日子,可是他非说是钦天监定下的日子,日子极好,肯定没问题,非得去,现在出了这种事,能怪乔木吗?
    可是奈何原身的愿望就有希望她丈夫别再得精神病了,所以乔木也只能亲去昭明殿坐镇,顺带着派人把消息通知太上皇和太皇太后。
    昭明殿内
    乔木没好气的问道:
    “情况怎么样?脉搏又如何?
    现在迷迷糊糊的还说胡话,是先给官家扎个针镇静一下,还是先煮一碗镇定凝神的药,本宫是让你们看病的,不是让你们聊天的!
    有什么方案就快说。”
    第131章 南宋悍后李凤娘(10)
    “圣人,官家这是受惊了。
    惊惧失神,灵魄有损,神思有些不属,而且挣扎之力颇大,现在若是直接扎针或者喂药,恐怕会给官家留下些许病根,所以,我等正在商量如何在不用药的情况下,先帮官家镇定下来,回头才好医治。”
    秦御医作为御医之首,自然是赶忙站出来,解释了一下他们刚刚把完赵惇脉搏后聚首讨论的原因。
    乔木微微颔首:“那你们快点!
    若是实在没办法,就先把官家敲晕过去,罢了,你们快点吧!”
    乔木刚开始是想说直接敲晕过去治疗就是了,但转瞬就想到如非必要,肯定是没人会同意的,所以立刻又调转话头,让他们快点。
    而她自己则是坐到了赵惇的床榻边上,伸手摸起赵惇的脉像。
    那脉象真叫一个此起彼伏,不但脉搏跳动起伏不定,还有神散之症,情况的确如同御医所说那样不是很好,倒不是伤及性命的那种不好,只是可能有损精神智慧的那种不好,换句通俗的话来讲,大概可以称之为被吓失了魂,吓破了胆。
    正常人受到了惊吓,情况可能还会稍微好些,可乔木根据赵惇的脉象,很明显的感觉到他很久以前就有严重的精神衰弱,而且可能还有一定的失眠多梦情况,这些都是极大有损精神的症状,所以他现在遭受惊吓,完全属于伤上加伤。
    良久,御医那边总算是商量出了一个结论,依旧还是秦御医站了出来,朝着乔木行了个礼,道:
    “圣人,我等想到法子了。
    张御医精通按摩取穴,王太医有家传安眠香,正好让他们两个配合着,暂且先让官家镇定下来,待官家镇定下来后,我再为官家进行针灸,顺带着开上几剂汤药,等到待会官家醒来之后让官家喝下,安睡一夜,想来应当就能缓过来了。”
    这已经是他们那伙太医和御医商量了好一会,商量出来的唯一一个治愈可能性比较大的方法了,也算是比较中正的方法,并不会太冒险,就算没有治愈,短时间也看不出什么大问题,至少乍看着没事。
    “真是浪费时间!
    等你们按摩完,再加上点安眠香,怎么着也得小半个时辰才能让他睡着,墨迹那么长时间,官家的病岂不是更重了些,等着,待会我会让官家先昏迷,你赶紧针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