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1页
    真是话赶话到了这里。
    两队人马心情复杂地合为一队,浩浩荡荡往前卫国公府去了。
    容可一行人杀到卫国公府,却发现府上大门洞开,里面空空无人,依然是人去楼空之像。仅有一名老仆迎上来,行过礼之后便道:“冯家上下已按旨搬离,如今只有家主尚在家中,他有些父女之间话想要与县主说。”
    此前三番四次来催,冯家求情耍赖就是拖拉着不搬,现在这般倒是出乎容可预料。
    老仆躬身再请:“请文安县主随老奴来。”
    容可点了头,想了想对忠直吩咐:“你请六皇子去别处坐坐,四下想逛逛也好。殿下不是对我们的猪圈好奇么,你带他边逛边讲讲。”
    她交代着,并未瞧见一旁垂眉耸眼的老仆忽然眼中闪过一道精光。未等忠直作答,老奴道:“岂敢慢待六皇子,请六皇子一道去厅中坐坐。家中虽都搬空,总还有一二人侍弄茶水。”
    容可想着谢咏一个小孩子走了这一路应该累了,便点头同意了。两人跟着老仆一路往府里去,随从家丁都留在正门外,进了二门后谢咏的随从也被请去在旁耳房歇脚,绕过花园进到正堂,容可和谢咏身边只剩下忠直等三四人。
    老仆借故要去请冯正,出了门却换上一副狠厉面孔,推开另外一道门,朝上座禀告:“六皇子也来了。更好,有皇子和文安县主在手,不怕端王不罢手,按计划动手,全都拿下!”
    话音一落,漆黑的屋内亮起一片刀刃的寒光。
    原来,冯正今日阖家搬出不过是掩人耳目,他并非是认命,而是营造假象迷惑容可及谢洵,为的是绑架她威胁谢洵。而在背后筹划这一切的,就是当朝太子谢珉。
    如今京中的形势,他与谢洵已是水火不容。谢珉不愿意在东宫韬光养晦,于是打算先发制人,绑架容可钳制谢洵,一举逼宫,令天佑帝让位。
    所以今日在此的也并非是冯正的家仆,而是谢珉养在东宫的死士。
    话说回容可这边,那老仆离开不久就带着四个小厮上茶,口称冯正准备片刻就来。
    “请县主先用些茶。”老仆道。
    容可点了头却不动,她喝茶一定要配点心,酥皮软馅应季的小点心最好,没有的话配些果脯、坚果一类也好。这样奉一杯清茶,她闻闻茶香就好。
    容可不喝,谢咏一个小孩子更不爱喝茶了。两人端坐不动,老仆又催了两次,容可心中奇怪,蹙起眉头去仔细看他。
    老仆被瞧得埋下头去,头越埋越低,忽然一抬手,冲两旁的小厮喝道:“动手!”
    说罢,老仆就从袖中抽出匕首向容可刺来,其余的四个小厮也全扯下伪装,拿出武器。
    容可将面前的茶一泼,扯住谢咏往后撤。老仆未能在第一时间将他们擒住,再要上前就被忠直挡住了。
    忠直将茶碗一摔,横身挡在容可谢咏身前,冲门外高喊:“有刺客!!!”
    老仆嗤笑一声,抹去面上的茶水,道:“阁下是喊不来人的,我等早早就筹谋好一切,县主带来的家丁此刻已经在黄泉路上了。我劝县主和六皇子还是乖乖随我等走一遭,少些挣扎,也免收皮肉之苦……”
    话未说完,他身后就响起响动,跟着的六个死士惨叫着到底。还不及他回头看,滴血的长剑就横在了脖侧。
    谢珉坐在昏暗的宫室里,桌案下首站着的是冯嘉妙的表兄,半盏茶的功夫前他带来消息,一切都如计划般顺利,甚至更好,他们擒获了文安县主和六皇子,并将两人转移到了城郊的庄子中。
    如今这皇城里只剩下两位皇子,他和谢洵,而他的手里握有令谢洵无法反抗的武器。
    黄昏将尽,宫门就要关了。按照宫规,在外建府的成年皇子必须在宫门下钥前出宫。
    “依计行事,端王车驾一出宣武门就动手。”谢珉吩咐道。
    ******
    城郊,太子伴读表兄的庄子。
    夜已经很深了,庄上灯火通明,鸠占鹊巢的容可一行人并未休息。忠直命人沏了酽酽的茶来给众人提神,谢珉才喝了一口,整张包子脸都皱起来,容可看着他这幅可怜小模样,忍不住偷笑出来,紧绷着的神经总算放松片刻。
    今夜,谢洵就要与太子分出胜负。
    容可坐在此处,心如同悬在刀尖上,尽管知道他们已经占尽先机,仍还忍不住担心,毕竟他们面对的可是太子,是原著中的男主角。
    忠直在旁道:“我这就让人给六皇子换些牛乳来,再上些果子。小娘子也莫要太过担心,殿下早早为您备下护卫,就料到东宫会有这一手。我们早防着他了,就怕他不动手,动了手,就等着被收拾。”
    “我不担心。”
    他们能够改变命运一次,也能够改变第二次。
    她相信谢洵。
    容可端着茶盏,沉思着顿了顿:“我只是再想,今夜结束以后,容记未来的发展或许要变一变了。”
    忠直拍手笑道:“这是自然,今夜之后京都就换了一片天地,小娘子想做什么变做什么,再无什么能束缚住你的手脚。”
    茶盏汤色沉沉,容可笑了笑,并没有回答。
    他们在庄上从日尽西山等到次日晨光熹微,终于等到宫中传来消息。
    锦衣卫千户陈佑亲自骑马赶来:“昨夜废太子逼宫,如今乱军都已伏诛,臣奉端王殿下之命,来接小娘子回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