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9页
    淑妃自从被康熙冷落后, 性情变了不少。原来说话张扬, 爱压人一头, 爱给别人添堵。属于那种伤人一千, 自损八百那种。
    说话做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不重要, 重要的是让你难受。你难受,我心里就舒服。
    病了一段时间, 再出来,很少再给人故意添堵了。来了承乾宫,都是聊聊闲话。偶尔给人添堵,也是有针对性的,不像以前,一句话压倒一大片。
    她的位份高, 家世又好,性子稍稍一收敛,身边就聚拢了不少人。平三藩后,皇上会大封后宫的消息,最早是从她这里传出来的, 捐银子争位份的事, 也是她说的。
    现在还没大封, 小主们都想提前在她这里打探出一些消息, 也就常同她来往。
    她话刚一落,就人有跟话:“这不像她的风格啊。她以前可是说,多出去走走,呼吸新鲜空气心情好。这是心情不好了?还是心情太好,不用呼吸新鲜空气就行?”贵妃娘娘说过,不许拿孩子的事说笑,那就说她本人。
    淑妃执起帕子笑道:“她上一胎不是没保住嘛。这一胎也不安稳,所以特别小心,两天一召太医把脉。哪位姐妹要是想她,去她宫里探望。省得她一个人呆着寂寞。”不让明着说,那就明着关心,暗着讽刺。反正说的是实话。
    淑妃的语音阴阳怪气,但从话里挑不出什么毛病。
    佟宝珠也不好说她,任由她们议论去了。
    她是发现了,女人多的地方,再争一个男人,别想有真正的和谐。能不出大乱子,大家的日子都能过得去,就是烧了高香。
    由于皇上发过话,请安时间,每人最长不能超过一炷香。但因为是陆陆续续的来人,到了半上午,来请安的人,才全部离开。
    佟宝珠这才松了口气,静下心来翻着彤史录和起居注对照着看。果然如她猜测的那样,被翻牌子的嫔妃,大部分都避开了易孕日。
    她以前对古代后宫的认识,六宫粉黛佳丽三千,是为皇室开枝散叶服务的。
    这里的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也是如此说法。每次嫔妃聚宴,都会把伺候好皇帝,开枝散叶挂在嘴上。
    可实事证明并非如此。
    皇上不想让某些人怀孕。
    用太皇太后的话说,那些出身低微的不配诞下龙嗣。
    接着佟宝珠又发现,有些家世好,位份高的也避开了易孕日。比如淑妃,比如安嫔……
    “皇上为什么不想让淑妃怀孕?”佟宝珠暗中问容嬷嬷。
    容嬷嬷知道易孕日的事,她也知道贵妃娘娘暂时不想怀孕。娘娘说,生孩子太早,对身体损伤大,孩子也可能不健康。
    最佳生育年龄是23岁至30岁之间。这个时间段,卵子的质量高,胎儿生长发育好,生产时的危险也小。同时,也是女子免疫力强的阶段,生产后容易恢复。
    这些话,容嬷嬷似懂非懂。不过,她相信娘娘说的是对的。而且娘娘那么爱孩子,不可能不想生。现在不想生,只能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没到最佳时机。
    至于,贵妃娘娘为什么会懂这些道理。从书上看来这个理由,别人信,她是不信。她认为,是一种“突然开了窍”,世上本来就有很多说不清楚的事情。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娘娘突然开了窍,她不想费心的去思考。娘娘的处境好,心情好,那就是好的。
    “奴婢猜测,可能是万岁爷忌惮钮祜氏的势力。担心钮祜禄氏生的孩子,威胁到太子殿下。”容嬷嬷道。
    “佟佳氏呢?佟佳氏的孩子不会威胁到太子?”
    “佟佳氏行事向来低调,不争不抢不出风,不像钮祜禄氏那么嚣张。”容嬷嬷说。
    这是佟国维说的话,可她并不这么想。让娘娘养四阿哥,又说要改玉碟,这是一个不好的信息,或许皇上和太皇太后不想让娘娘有亲生孩子。
    但皇上待娘娘亲近,又不像不愿娘娘生孩子的样子。左右都拿不准,就依佟国维的话说了。
    佟宝珠想到了一句诗: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换句话来说,就是自己认不清自己。
    佟佳氏自认为低调,别人可不会这么想。
    皇帝的母族,又有一个管理后宫的贵妃。再加上门生故吏和盘根错节的姻亲,佟国维后来被人称为佟半朝,那是名副其实。
    半个朝堂都是佟家人,这能叫低调?前不久,隆科多又和赫舍里氏的嫡女订了亲。估计用不了多久,别人就开始叫佟国维为佟半朝了。
    以康熙的谋略智慧,皇上若是对钮祜禄氏忌惮,更是会对佟佳氏忌惮。
    佟宝珠这么一想,以前的很多事,都想通了。
    难怪地震后,康熙对她说,想和她生个孩子。原来以前没打算让她生,看在她立功的份上,有些动摇了。她之所以,猜测康熙是心思动摇,而不是肯定。因为他当时说的是以后,而不是现在。
    还有太皇太后对她的态度,也是从知道她不急着要孩子的时候,开始转变的。她还以为是自己的诚心,打动了太皇太后呢。
    最终得出这个答案,佟宝珠心里有几分失落。她不想生孩子是一回事,别人不想让她生,是另外一回事。
    “安嫔呢?”佟宝珠清了清嗓子后又问。
    “许是嫌弃她的出身?”容嬷嬷低声道,“她祖上是娶了公主,可毕竟是贰臣,她父亲又犯了事。有些人打心眼里瞧不起这种人。”
    --